宝庆印象 | ​祁剧目连戏:它是艺术宝库,它是祁剧高腔的“祖”

2020-03-12 阅读数 47274

微信图片_20200312222729.jpg

目连救母故事源于佛经,西晋时期传入中国。唐代中期,产生了说唱形式的《大目犍连冥间救母变文》。北宋时期,京都汴梁(即开封)出现了杂剧《行孝目连救母》。明代戏曲家郑之珍整理100出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清张照的《劝善金科》进入清宫内廷演出。

元末明初,以目连戏为代表性剧目的弋阳腔传入湘南,经与当地的语言、艺术、风俗、宗教相结合,而形成具有浓郁特色的祁剧目连戏,从此便在湘西南广大地区流行,邵阳是主要流行地区之一。

祁剧目连戏是一个丰富的艺术宝库,被称为祁剧高腔的“祖”、“戏娘”,在全国众多的目连戏中,它有相对的完整性,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宗教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它不仅在我国许多目连戏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国际文化领域内也有重大影响。 

微信图片_20200312222733.jpg

(一)剧目

祁剧目连戏,向沿旧制,连演七天,正传五天、外传两天。正传的情节结构,与郑之珍《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基本相同。1982年省戏曲研究所根据祁剧已故著名鼓师刘道生所遗手本和祁剧老艺人罗金梁所藏民国八年(1919年)邵阳木刻本及老艺人周昆玉所藏手抄旦行(刘氏)边本等校勘付印的《湖南戏曲传统剧本》丛书中的祁剧高腔《目连传》(上、下集),从《敷演上场》至《盂兰大会》共124折。

祁剧目连戏,无论正传、外传,都是围绕傅家的生、死、祸、福这条主线来进行的,结构严谨,自成一格。虽然也有象《海氏悬梁》、《活捉王魁》等戏穿插其间,但未将《岳传》、《观音戏》、《西游记》、《梁传》等包括在内,这是祁剧目连戏的独特之处。

微信图片_20200312222739.jpg

(二)表演

目连戏是祁剧演出历史最长的剧目,也是演出特点最为突出的剧目。强烈的祭祀仪式、丰富的感情色彩、浓厚的乡土气息、写实的表现手法、多样的表演手段、灵活的舞台处理,具有强烈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1、高度的灵活性和极大的伸缩性。

祁剧目连戏的故事主体是目连救母。但剧中掺入了许多与目连救母无关的表演片断。如《哑子背疯》、《三匠争席》、《僧背老翁》、《尼姑下山》、《和尚下山》、《僧尼相调》等,外传中有《活捉王魁》、《海氏悬梁》等,内容丰富,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2、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祁剧目连戏里,许多地方都采取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手法来反映生活。如:分吃萝卜、打三朝、冲锣、回煞、烧拜香等。由演员和观众共演。如刘四娘生下傅萝卜后,按照当地风俗,要“打三朝”,班主请当地有声望的绅士夫妇充当傅萝卜的外公、外婆上台祝贺,公堂首事要事先备办婴儿衣帽鞋袜、围裙尿布和果品红蛋,装入抬盒,送上台去,还要给观众品评,并拿出部分给台上人吃……这种表演虽然显得原始,但有浓厚的地方民俗色彩和生活气息。

3、多样的表演形式与奇特的表现手法。

目连戏百戏杂陈,民间技艺繁多。诸如武功、杂耍、魔术、特技、哑剧……武功如《罗汉演武》中的“堆罗汉”,大、小罗汉表演许多武术套子。特技如“倒大树”、“大上吊”、“踩高脚”、“打飞叉”、“耍獠牙”、“吐火采”等等。杂耍如《五殿寻母》中的“两头忙”,一人扮作两人嬉戏殴斗。哑剧如《九殿不语》,整折戏没有一句台词,单凭几张字条,就演得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还有变形表演,《请僧开路》中刘氏戴假面具掰开路神,押刘氏下台后抬棺绕场一周,预先埋伏的五鬼押刘氏狂奔上台,开路神去面具后即成刘氏阴魂……

4、生动活泼的场面和无时空拘束的舞台。

祁剧目连戏扎根民间,演出场所有时是临时搭起的草台,有时是固定的万年台,都是三面敞开,面向观众。这种舞台可以任意扩展和延伸,可以从台上演到台下,演到街镇村野。如《元旦上寿》,刘贾带着夫人、儿子抬着礼盒,放着鞭炮,走上舞台给傅员外及姐姐拜年;《追荐亡灵》,益利受命从台上下来去经堂请和尚念经,和尚引僧众上台真做法事;《雷打拐子》,雷公电母追打两个拐子,拐子要在观众中奔跑,并可随意攫取摊贩上的任何物品;《罗卜化缘》刘四娘死后,傅罗卜为超度母亲,要化缘求助去西天取经,他身着袈裟下台,走至小镇村野,逢人下拜,上门求施舍……这种把演出和生活紧贴在一起的舞台处理,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艺术享受。

微信图片_20200312222745.jpg

(三)音乐

祁剧高腔目连戏唱腔属于曲牌体。弋阳腔传入祁阳后,被当地艺人所接受。具有“改调歌之”传统的弋阳腔,吸收当地民歌和民间音乐的养料,经长期衍变,便形成祁剧高腔目连戏。同时,在弋阳腔处于演唱目连阶段时,佛、道两教争相演唱,因此接受了佛、道两教的影响。在传入湖南后,继续发展这种传统。祁剧目连戏保留了不少的佛曲,《盂兰大会》的“佛赞”、“香赞”基本上就是佛曲。

祁剧《目连传》有曲牌214支,占高腔总计240支曲牌的80%以上。在214支曲牌中,源自唐、宋大曲曲名的曲牌共有10支,源自唐、宋名曲的曲牌为72支,源自诸宫调名的曲牌为15支,源自佛教有关的曲牌为9支,与元曲同名的曲牌6支,共计107支,占《目连传》全部曲牌的一半。还有一半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后人编创出来的,一部分是吸取元曲曲牌,其余的则源自各类民间歌曲、说唱、号子等曲调。因而它具有浓郁而古朴原始的南国民歌风味。

祁剧高腔有“数板”和“滚唱”(祁剧称吊句子)两种形式。唱腔的拖腔以打击乐和人声伴唱,永河派由场面和后台人帮和、锣鼓帮腔;宝河派除人声帮和、锣鼓随腔外,还加用唢呐帮腔。

祁剧目连戏曾多年停演。1984年,由湖南省戏曲研究所组织40多名祁剧艺人,在祁阳县进行过《目连传》内部演出,共演出73折,中国艺术研究院进行了录像,留下了累计24小时的音像资料。自1996年始,省祁剧院排演了《目连传》中的《奈何桥》,由吴剑兰、陈韬、肖笑波扮演刘青提,先后在省青年戏曲演员电视大奖赛和全国地方戏曲精品折子戏比赛中获奖。

2006年,省艺术研究所和省祁剧院联合整理排演《目连救母》(浓缩本)在湖南省艺术节中获特别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奖”和九个单项金奖,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很大的影响。

  宝庆印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