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女红丨带着留守妈妈,轰轰烈烈做蜡染

2022-05-05 阅读数 6742    赞 41

非遗头图.jpg

编者按:

庸线懒针,几曾作女红。古时候的女子,尚未出阁之时,整日待在深闺修习,除了我们经常乐道的琴棋书画,还有一项必备的技能,那就是“女红”。

“女红”,也称“女工”“女事”,早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刺绣等手工活,这些手工技巧一直由母女、婆媳世代传袭,不但被称为“母亲的艺术”,而且很多“女红”项目更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春天,我们走近了湖南省女红协会,发现女红文化不但是女性的独立精神文化,也是女性的独立创造文化,而女红类非遗像散落在城市乡村、田野巷陌的一颗颗耀眼明珠,融入现代生活,绽放文蕴芬芳。

女红类非遗作为与人们生活联系最紧密的技艺,正在不断通过“非遗+教育”“非遗+艺术”等跨界融合的方式广泛参与到人们的生活中。

细细探寻每一个湖南女红类非遗项目,它们不但像珍宝熠熠发光,更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温暖、是母爱、是传承……它们融入了湖湘女性特有的精巧与细腻,更是湘妹子智慧与价值的象征。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赵周舟

“我很喜欢蜡染。”姚六菊说,“喜欢手工的温度感,喜欢沉浸其中所带来的安宁与平静,喜欢在制作过程中亲情围绕的幸福。”对她而言,湘西蜡染,不仅仅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蜡的世界姚六菊-05.jpg

来自奶奶指尖的幸福回忆

姚六菊关于蜡染最初的记忆,都是与家人共度的温馨瞬间:“我大概四五岁就开始帮奶奶做蜡染了,每天跟着她裁线、泡水,做得津津有味。”在那个年代,蜡染是湘西人家的必备技能,从棉麻等原材料的种植开始,到成为漂亮的蓝色蜡染布,每一步都需要自己亲力亲为。

种麻、摘棉花、捶打、浸泡、蒸煮等等看似繁杂的劳作,却是一家人交流感情的绝佳场合,也是教会懵懂孩童认识世界、塑造自我的“早教课堂”。朴实的农村妇女并没有太多花哨的教育方式,只是在日复一日辛勤的劳作中身体力行地让姚六菊领悟了什么是吃苦耐劳与尽力而为。

在2016年之前,蜡染对姚六菊来说,只是一项兴趣爱好,作为一名公务员,她的生活中有许多其他的色调。2015年6月23日,在听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之后,她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并再一次想起了自己对蜡染的热爱:“我想要重新来一次,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姚六菊毅然辞职,带着县里的一众留守妇女,轰轰烈烈地办起了蜡染车间——“蜡的世界”。 

为留守妈妈创造个人价值

“温暖”是姚六菊关于蜡染定义的关键词之一,也是她在传承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余,想要用蜡染为地方带来的美好——更温馨、幸福的生活。“我们当地有许多留守妇女和老人,多数时间都是在照顾孩子,无法靠自己取得经济来源。”姚六菊告诉记者,她的蜡染公司为这些留守妇女提供学习蜡染、扎染技艺的机会,也设置了从染料种植到成品售卖的多个就业岗位,让她们能自力更生赚取生活费用,更是针对留守妇女需要照顾孩子、老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更为宽松的工作制度与照顾措施。

“对很多留守妈妈来说,学习蜡染并不只是学会了一门挣钱的手艺,同时也是对个人能力的肯定。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无论对自己还是孩子来说,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是一件能提升自信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好妈妈,也能做孩子的榜样,帮助孩子成长,让他们拥有自立自强的品性。”姚六菊说。

田芬芬是“蜡的世界”员工,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曾经因为要照顾家庭而被迫放弃工作。自从开始学习蜡染,她慢慢找回了自信,找到了生活可以为之奋斗的方向,在更自由的时间安排下,从没有收入的全职妈妈,摇身一变成为了年薪近10万元的总经理。“我希望她们能在蜡染这门技艺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度,就像亲人在旁边的那种感觉,很踏实,没有孤独和浮躁感。”姚六菊说。 

传承传统文化,传递生活温清

描绘、浸染、融煮、晾晒,从一张平平无奇的白色素布,蜕变成一张精致湛蓝的蜡染布,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湘西人民千百年的生活智慧。而这一块图案各异的布料,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全新的机遇里,承担了更为重要的使命。姚六菊,成为了这些使命的执行者与见证人。

“在直播盛行的当下,我们90%的销售都是通过线上渠道实现的。”姚六菊介绍,从2019年开始,“蜡的世界”就开始在抖音直播“带货”了,目前有一个12人的直播团队,包括6个主播与6个后台人员,都是当地的留守妈妈,“现在每天我们凌晨5点起床,6点开播,一直播到第二天凌晨3点。”

姚六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蜡染摆脱作坊生产的印象,用团队化的运作,来生产出符合当代审美、更有广阔实用性的蜡染作品。“通过设计、应用方面的改动,将蜡染布做成服饰、围巾、包包等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东西,而不仅仅只是一张壁画,让这份温暖能陪伴在生活的每时每刻。”

从创立之初想要带领当地居民一起脱贫致富到现在助力乡村振兴,姚六菊“蜡的世界”培养了近70位蜡染扎染技艺的专业人士,更有1000余人加入了染料种植的大队伍。如今,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电商”相结合的运作模式,姚六菊的蜡染工坊共开发出服饰、包件、装饰画及小饰品等多种具有湘西特色的旅游商品,年产超50000件,实现年销售398万元。




编辑:罗雅洁

审核:吴雯倩

log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