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女红丨一代“棕”师的“开挂家庭”

2022-05-05 阅读数 4840    赞 37

非遗头图.jpg

编者按:

庸线懒针,几曾作女红。古时候的女子,尚未出阁之时,整日待在深闺修习,除了我们经常乐道的琴棋书画,还有一项必备的技能,那就是“女红”。

“女红”,也称“女工”“女事”,早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刺绣等手工活,这些手工技巧一直由母女、婆媳世代传袭,不但被称为“母亲的艺术”,而且很多“女红”项目更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春天,我们走近了湖南省女红协会,发现女红文化不但是女性的独立精神文化,也是女性的独立创造文化,而女红类非遗像散落在城市乡村、田野巷陌的一颗颗耀眼明珠,融入现代生活,绽放文蕴芬芳。

女红类非遗作为与人们生活联系最紧密的技艺,正在不断通过“非遗+教育”“非遗+艺术”等跨界融合的方式广泛参与到人们的生活中。

细细探寻每一个湖南女红类非遗项目,它们不但像珍宝熠熠发光,更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温暖、是母爱、是传承……它们融入了湖湘女性特有的精巧与细腻,更是湘妹子智慧与价值的象征。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冯晓雅 李曼倩

两双巧手上下翻飞,几条细长的棕叶在空中颤颤巍巍飞舞,一会儿被折叠,一会儿被扭转,顷刻间一个漂亮的菱形棕叶香包就在周佳霖和她的母亲手上展现雏形。

“想要黄色的丝带还是红色的丝带?”完成香包之前,周佳霖用双手比划了两下,周母会意后,拿来一大袋彩色的丝带,笑着让我们挑选。

清明节刚过,周佳霖却并没有假期结束前的疲惫,在接受我们采访的过程中,这位有着漂亮棕色卷发的女巧匠也闲不住,采访结束时,她手上又多了几只活灵活现的棕编蚂蚁。

微信图片_20220422170433.jpg

非常励志的是,周佳霖在8个月大时就因病致聋,尽管在无声的世界长大,但她在“棕叶编”这项非遗技艺上展现了惊人的天赋,凭实力担任长沙市聋人协会副主席,带领聋哑人走出困境,仿佛“爽文大女主”。

无声世界的日复一日

一大早,周父宋国庆就乐呵呵地来到小区楼下迎接我们,因为住宅靠近大麓古玩城,时不时能看到临近的街面上外露的古画文玩,我们未见其人,却仿佛已经隔着墨香感受到周佳霖的“艺术细菌”。

“佳霖这孩子从小不能说话,4岁时,生父因病去世;6岁时,她的妈妈改嫁到我家。”提到让老父亲骄傲的女儿,宋国庆话匣子就关不上,“虽然苦,但这孩子更争气,从7岁起就跟着我学书画,还拿了不少奖,12岁师从湖南省聋哑棕编老艺人邬伏秋,自此入了棕编的大门。”一回到家,宋国庆就忍不住拉着我们去欣赏满墙的荣誉奖章,展柜里的奖牌被擦得锃亮,一颗慈父之心一望而知。

“佳霖啊,现在不学一门手艺,将来我们老了,你靠什么生存?”宋国庆苦口婆心地教导着12岁的小周佳霖。渐渐地,她在枯燥的手艺中找到了自己的趣味,也找到了自信。

“每年要用近五百斤的干棕叶,编织上千件作品,每天要织十几个小时。”宋国庆说着,忍不住心疼。周佳霖的指纹在日复一日的编织中被消磨,“出国的时候,她没办法用指纹验证,每次只能用面容识别。”

棕叶编起一家情

阳光透过窗台上的绿植在一对忙碌的眷侣身上投下剪影,周佳霖和她的丈夫黄小平因棕编生情,在无声的世界里,俩人美好得就像他们手上的艺术品。有趣的是,俩人还结缘于周佳霖的课堂,自2018年起周佳霖坚持教授聋哑人技艺,黄小平既是她的伴侣,也是她最得意的弟子。而事实上,这个有爱的大家庭,几乎每人都身怀绝技。

“棕编香包是佳霖和她母亲一起忙出来的,棕编摆件则是她和小平的创意,她姐姐也会棕编,忙的时候,一家子都在埋头苦干。”宋国庆笑着解释道。

2017年,在杭州参加首届“中国妇女创业创新大赛”总决赛前夜,周佳霖收到了需要演讲的通知,时间紧迫,第一次参赛的她却是毫无准备。

满心焦灼的周佳霖并没有慌了阵脚,而是镇定地与父亲分头行事:父亲远程与姐姐交流,连夜准备演讲稿和PPT,再紧急致电当地残联联系手语老师,她则按照演讲稿与手语老师进行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决赛上,她的一笔一划,让全场为之感动。最终,周佳霖这组绿色环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从全国1242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创意组第一名,被评选为“最佳创意奖”。

“在各位师傅的指点和家人的启发下,我想找到符合这个时代的传统手工艺的表现形式。”周佳霖表示。她在家人的陪伴帮助下,研究开发、推陈出新,由过去传统的无骨编织改为植入金属丝骨架及混合多种材料编织,并研发出多种主题系列产品,如:以十二生肖为主题的棕编、扎上了耀眼宝石的孔雀、搭配底座变身时尚摆件……

如今,周佳霖找到了与老手艺的和解方式,成功让传统棕编产品走上了产品化、产业化的道路,不仅创办了棕艺堂佳霖编织坊,成立了湖南金棕编织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她还与多个企业合作,拓宽销路,更是热心公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帮助更多的残障人士找到了赖以生存的方式。




编辑:罗雅洁

审核:吴雯倩

log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