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女红丨瓷器里闪耀着的星光和热爱

2022-05-05 阅读数 6777    赞 43

非遗头图.jpg

编者按:

庸线懒针,几曾作女红。古时候的女子,尚未出阁之时,整日待在深闺修习,除了我们经常乐道的琴棋书画,还有一项必备的技能,那就是“女红”。

“女红”,也称“女工”“女事”,早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刺绣等手工活,这些手工技巧一直由母女、婆媳世代传袭,不但被称为“母亲的艺术”,而且很多“女红”项目更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春天,我们走近了湖南省女红协会,发现女红文化不但是女性的独立精神文化,也是女性的独立创造文化,而女红类非遗像散落在城市乡村、田野巷陌的一颗颗耀眼明珠,融入现代生活,绽放文蕴芬芳。

女红类非遗作为与人们生活联系最紧密的技艺,正在不断通过“非遗+教育”“非遗+艺术”等跨界融合的方式广泛参与到人们的生活中。

细细探寻每一个湖南女红类非遗项目,它们不但像珍宝熠熠发光,更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温暖、是母爱、是传承……它们融入了湖湘女性特有的精巧与细腻,更是湘妹子智慧与价值的象征。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唐天喜

用“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形容瓷器,似乎也不为过。无论是“书画琴棋诗酒花”,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瓷器总要占一席之地。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醴陵瓷器更被誉为“国瓷”。而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何湘陵,不但创作了很多享誉世界的瓷器作品,更希望与女儿携手把这项手艺长长久久地传播出去。

用一支笔“救”活一间厂

提到何湘陵,就有知情人告诉记者,何湘陵曾用自己的画笔“救活”一个厂。

原来,早在2009年何湘陵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之前,她接到某厂的邀请,为一套日用瓷作画。她打破常规,在瓷器上画了半朵花。没想到,看惯了一朵完整花的客人,突然被这半朵花所“折服”,纷纷抢购。这半朵花日用瓷就成为了该厂的主打产品。

聊及这些往事,何湘陵笑着说:“有些夸大了。”但对于瓷器的创新,何湘陵从未停止步伐。她的作品《惠风和畅》《凤仪天下》《莲落》《画·境》《和光》等不但多次在国家级陶瓷大赛中荣获金奖,而且她还从餐具设计、绘画装饰、表现语言、审美意境等角度对瓷器进行分析研究,创作佳品。

微信图片_20220413165613.jpg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袁述凡、黄永平等众多老师前辈们的悉心教诲。”何湘陵说。她1992年刚入行时,启蒙老师熊玉兰对她关怀备至,“像姐姐一般”倾囊相授。熊玉兰告诉她,在瓷器素坯和宣纸上绘画虽然采用的是都是墨水,但在素坯上绘画得给墨水加点桐油,这样可以起到堵水作用,不因墨水乱流而影响画面整体感。在何湘陵保胎时,熊玉兰经常为她准备素坯,让她在家也能绘画。

微信图片_20220505180435.png

“老师们教了我很多实用的技巧,我现在也把老师当年说的,讲给我的学生听。”何湘陵告诉记者,醴陵陶瓷传承了2000多年,但制瓷是份苦差事,入门容易坚持难。何湘陵画笔一拿就是30年,每天在画架素坯前描绘勾勒、薄施淡彩,花鸟虫鱼、飞天神话在她笔下栩栩如生。“一年365天,我不在公司就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哪怕晚上躺在床上也会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这是一份要耐得住寂寞的工作,对别人而言或许辛苦,但我并不觉得,因为我热爱,我喜欢,更多的时候是觉得快乐。” 

女儿,让她看到了瓷器的新希望

这份坚持的快乐,何湘陵也想带给自己的女儿。因为在醴陵陶瓷圈,有不少母女档。

何湘陵的女儿杨楚妍因为耳濡目染,从小就喜欢画画,目前正准备考研,所选的专业正是包含了陶瓷设计在内的产品设计。“非遗的传承需要年轻人的加入,才能与时俱进,永葆青春。”

“当然,女儿是否愿意进入陶瓷行业,关键不在于我想不想,而在于她喜欢不喜欢。从我个人来说,如果她将来从事陶瓷行业,我会非常高兴,希望她能为非遗项目的发扬光大出一份力。”何湘陵说。

走在瓷器展厅里,看着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釉下五彩瓷,何湘陵感触颇深。湖南醴陵的陶瓷举世闻名,畅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电瓷占世界市场的30%左右,日用瓷占世界市场的14%左右。

古老的“陶瓷之都”正散发新的活力。而何湘陵对醴陵陶瓷最常说的一句情话是:“你是不灭的星光,日复一日的美丽。”




编辑:罗雅洁

审核:吴雯倩

log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