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妈手记丨孩子为什么不爱跟你聊天?你必须了解这三点

2022-06-16 阅读数 47293

收到一位家长的求助:女儿回家后从不讲学校里发生的事,问她也不说。孩子不爱交流怎么办?实际上,这个孩子在学校还是挺活泼的,和小伙伴之间有说不完的话,怎么回家就变了一个人呢?

这个妈妈的求助不是个例。二年级小朋友的特点,应该是很喜欢和爸爸妈妈分享的,但现实为什么相反。排除因为长期不和孩子在一起,或是从小和孩子分离时间过长造成心理上的疏离因素,更多的时候,孩子不愿意和大人聊天,可能是和大人的聊天过于功利有关。

微信截图_20220616181448.png


“探照灯式”聊天——

“你今天在学校表现怎么样啊?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课?举手发言了吗?老师有没有表扬你?”妈妈们都恨不得在孩子身上装个监控器,能随时随地观测他们在学校的表现。每天回到家,用这些话题和孩子聊天的大人不在少数。他们希望了解孩子白天在校的点滴情况,当然,最聚焦的还是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

小孩子虽然不会表达,但他们的内心是很敏感的。听到大人这样问,他们心里就知道,问题的潜台词是“你要是表现不好,我可要找你麻烦的”。 他们还会继续聊下去吗?肯定是糊弄两句,草草收场啊。

不少家长跟老师一交流就直呼:“这孩子,回家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症结多半都在这。

大部分孩子每天在校,其实都是平平常常度过的。如果哪天有特别突出的表现,小孩子会第一时间主动报告,希望得到表扬。 孩子最在乎的,自然是来自父母的肯定和欣赏。

微信截图_20220616181619.png


“审问式”聊天——

“我看XXX听写又是满分,你多少啊?有没有错?”“你们老师发了一些优秀作业,怎么又没有你?”“今天考试的啊?难不难?做错了没有?”

别以为孩子自己不说,父母们就掌握不到第一手信息。每天看到各路消息,妈妈们早就迫不及待要跟孩子“对质”。

这样的聊天话语,态度再温和,气势上也是打压式的,孩子听到的第一反应,估计都是“瑟瑟发抖”。

每一次考试或听写后,常常会看到一些孩子的日记中出现很多这样的心情描写:

“妈妈要是知道我考得不好,回家肯定要挨揍,放学的路上,我的心怦怦直跳……”

“今天听写我好像错了好几个,要是回家妈妈问,我该怎么回答呢?好害怕啊……”

“老师发了试卷,要让家长签名,哎,肯定又要挨骂了……”

孩子每天学习,就像在打无穷无尽的“怪兽”,是一种非常艰难的考验。如果回家还要面对来自大人的“终极碾压”,哪里还愿意敞开心扉聊天呢?


“大道理式”聊天——

很多时候,孩子回到家,喜欢吐槽一些学校的事情,甚至是一些颓丧的话,如果大人不理解孩子此时的心理活动,就很容易开始上纲上线。

记得有一位妈妈曾经很紧张地跟我反馈,说孩子竟然说“不想上学了”,我问她怎么跟孩子聊的呢?她说就跟他讲道理啊,诸如“不想上学你能干什么?扫大街都没人要”等诸如此类的话。

有用吗?肯定无效啊。

孩子一天紧张的学习结束,回到的是让自己放松的家,吐槽几句,抱怨几句,再正常不过。而且这种表现,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愈发明显,到了初中的青春期,会达到顶峰。 要是跟孩子较真,天天都能说一大箩筐道理,但这不是聊天,而是孩子最不喜欢的家庭“说教”。

这样的聊天,本来是孩子兴高采烈地开了个头,没想到落一肚子不痛快,以后吐槽也懒得找大人了。


和孩子聊天应该这样聊——

我一般和小女儿这样聊天

“今天开心吗?” “开心呀!”“哟!什么事这么高兴呀?”

有时候,明明孩子没有表现出多高兴,但这样问,就像是一种暗示,小朋友自然就会去想今天让自己高兴的事了。然后,她就会呱啦呱啦地说起来,比如哪节课上发生的好笑的事,或是自己想出来了一道题目,或是和同学们怎么玩……

微信截图_20220616181551.png

很多芝麻大的事,在小朋友嘴里,就演变成特别好玩的事情。

她在讲述的过程中,要回忆事情的过程,要厘清顺序和逻辑,还要想着怎样表达更有趣,天天这么说上一通,何愁语言不丰富、表达没条理呢?有时候,她想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帮她接上,听到她说得很好的地方,大肆表扬:“刚刚这句话说得太精彩啦,赶紧回家记下来!”

微信截图_20220616181524.png

小朋友很多好玩的日记,就是这么诞生的。

我和上中学的大女儿聊天时常要“顺水推舟”。

她吐槽,我就跟着一起吐一吐,故意插科打诨,逗她一笑; 她情绪不高,我就什么都不说,明明已经看到了考试成绩,也不问,找一些她感兴趣的话题聊一聊,看能不能转移注意力,待孩子情绪平复,再一起分析失败原因,提供建议和方法,不要批评和教育,更不要“虚假”地同情和鼓励。

其实对她们两个每天在校的情况,我完全可以了如指掌,但很多时候,并不去刻意关注和打听。等着孩子自己跟我聊。

聊到好事,是真正的惊喜;聊到不好的事,态度温和,孩子也就能坦然面对。

目前看来,两个孩子每天都很愿意主动来聊天,经常在车上,俩人就抢着喊“妈妈,我跟你说”,以至于经常一路吵闹回家。

和孩子有了这样的聊天模式,亲子关系的壁垒自然打破,学习和生活,走向也会越来越顺畅。

微信截图_20220616181157.png



今日女报融媒体中心

重磅推出

《辣妈研习院》专栏 

我们将邀请金牌亲子专家

通过科学方法助爸妈探寻问题根源

缓解育儿焦虑

每周欢迎做客本栏目

育儿先愈已

你的困惑,我来解答 

参与方式

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提交您的育儿困惑

投稿有奖

精彩问题一经采用 将在

今日女报融媒体平台推出

并获得相应稿费

观照、洞察、觉知、改变

我们等你

本文编辑 章清清、王静

审核:吴雯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