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了!她们是湖南第一批学人工智能的大学生

2023-07-13 阅读数 18411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江昌法 周雅婷 实习生 眭育兰 王书含 王诗雨

近日,以“智联世界·生成未来”为主题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幕,人工智能成为了近来人们最关注的焦点之一。其实,“人工智能热”早就在高校蔓延。2018年,国内35所高校率先获得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资格,此后几年,各地的普通高校也相继跟上,人工智能专业成为了当下报考和就业的最热门专业之一。

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很大——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新职业——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目前缺口超过500万,而到2025年,这一缺口将会突破1000万,国内的供求比例为1:10,供求比例严重失调。

而另外一个失调的数据则是:人工智能领域男女比例为4:1。很多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女孩子不适合这一工作。

在7月这个火热的就业季,人工智能专业的第一届大学生就要毕业了,特别是女生们,她们的就业情况究竟如何?近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深入湖南三所不同高校,从系主任、老师和学生的口中,了解这一火热专业的火热故事。   

学生故事>>

从“完全听不懂”到获省级竞赛二等奖   

2019年,孟心如带着对人工智能的喜爱,报考了湖南工程学院的人工智能专业。完全听不懂、很迷茫……这是孟心如跟人工智能专业初次交锋的感觉。大一、大二的课程安排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相差无几。

DSC_0162.JPG

孟心如在上实验课。

没有课程重点、没有学长学姐分享经验、没有项目、没有实习,孟心如感觉到有点慌乱。

孟心如深知要摆脱这种迷茫感需要先确定一个目标,于是大二的她立志要考研湖南大学。2020年,她加入了学校的ACM实验室来提升自己的编程能力,最终在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获得了省级二等奖。

在孟心如高中同学眼里,孟心如学的是冷门专业,有人还误以为是计算机,“我在外面都是说自己学的计算机专业,反正都是写代码的”。

大四的求职之路,比孟心如想象中还要艰难。有一次,她应聘一家互联网大厂企业没有得到回应,孟心如忍不住去问:“我为什么不行?”对方的反馈是:“我们只招985、211的学生”。

2023年,孟心如成为湖南省第一届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成功“上岸”湖南大学。

与孟心如不同,同班同学何琼选择了工作。一开始,她投了三十多份简历,但只收到一场笔试邀请,最终也没进面试。

“一般企业都要研究生起步,很少找本科生,就连面试的博士生都在问‘本科有人工智能这个专业吗?’”一次又一次的碰壁和被拒绝,也让何琼开始犹豫,还要不要继续从事人工智能相关工作。

她的家人和朋友见状,也都纷纷劝她换方向,她纠结了许久,最终还是选择坚持人工智能方向,“因为我对它有执念。”何琼笑着说。

幸运的是,何琼收到了广东一家公司的面试通知。老板是一位博士,在面试时,老板以老师的心态跟何琼讨论,告诉她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询问她是否学过嵌入式、需求分析等课程。

“我没有学过这些课程,大学时更多的是学算法,但企业更需要的是处理内部数据。”何琼说,但她也会结合客户需求,针对场景的实际落地去完善算法,寻找最优方案,“现在,每个月到手能有一万元,又能接触到前沿的人工智能相关项目,很开心”。   

她是前二十名里唯一的女生   

朱璐璐是中南大学选择人工智能专业的第一批学生之一,但她真正开始接触人工智能却在大二开学后。在她看来,人工智能专业非常考验数学功底。

人工智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专业?学习一年来,朱璐璐心中一直有着这样的疑惑。

没有参考答案。对于朱璐璐来说,这几乎是一个没有学长学姐的专业。要上什么课,用哪本教材,怎么找实习单位,毕业选择考研还是就业,这些问题都没有现成的,全靠自己摸索。她就是学校人工智能专业最“老”的一批学生。全专业共有150多人,朱璐璐排名第八,是前二十名里唯一的女生,但提到人工智能专业的难度时,她还是直言:“难,会有挫败感。”上课听不懂的朱璐璐,就只能课后“补课”,她课下会花大量时间去网上寻找各种相关资料和代码来学习。

因为涵盖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人工智能的课业繁重程度超出许多人的想象。“平常一天光上课就要七个小时,到了期末,课程大作业和考试堆在一起,一天除了吃饭睡觉都在学习。”

“如果想去找工作,还是要学一些和计算机相关的内容,比如前端、后端、Java等,我身边想本科就业的同学也会在b站上自学,这些内容在课上涉及得不多。”朱璐璐告诉记者,她将坚定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在人工智能领域学到更专业的内容。

DSC_0736.JPG

朱璐璐和曾杰在上课。

来自湖南永州的曾杰对人工智能有着特殊的热爱。2023年,在大一下学期末分流时,她很果断地选择了人工智能专业。大一时,曾杰的高等数学学得很扎实,为她学好人工智能打下了“好底子”。还未接触核心专业课的她,就早早制定了预习计划:“在暑假学习离散数学。”

关于未来,曾杰有着很清晰的规划:保研到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去华为工作。“电子科技大学是人工智能专业最好的院校,我想去专业最强的学府学本领,然后去最有挑战性的企业华为工作。”曾杰笑着说。   

文科生学人工智能,越学越上瘾   

舒庆西(化名)是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2020级学生,今年她通过专升本考上了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并准备继续此专业的学习。

对于一名曾经的文科生,舒庆西选择这个专业是父母的建议:“这是当前热门且快速发展的领域,就业压力较小。”

她怀着忐忑和期待开启了专业学习和大学生活,却发现要掌握人工智能专业的学习内容并非易事。即使上课全神贯注、参加竞赛还拿过全省第三的成绩,有些知识点她还是不能理解,需要课后花上不少时间巩固。

而临近毕业时,舒庆西也发现,人工智能专业“好就业”的想法并不适用于每个人,努力、实力、运气,缺一不可。班上就有一个同学,最后在深圳找到了人工智能前端开发工作,因为“企业急着招人”。“学校学的知识用在工作中,我觉得远远不够。”除了专升本,舒庆西未来还有考研的打算,“人工智能其实是一个越学越上瘾的专业”。

学生技能竞赛-人工智能训练师三等奖(2022).jpg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参加智能竞赛。

与舒庆西不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2020级的曹天述(化名)对人工智能项目开发充满了兴趣。尽管人工智能专业所学习的内容涵盖面广,难度系数也比较高,但迷茫的情绪也只持续了一阵,“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确实会减少很多阻力”。早在大一的时候,她就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将近半年的时间组建学生团队完成了一个企业级的智能线上交易平台项目的开发。

要想在人工智能领域扎根,应该从哪个角度入手?曹天述在实践中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人工智能应用开发。毕业后,曹天述选择了直接就业,在深圳一家房地产公司负责智能应用开发、后台系统和估价平台的维护。

“我觉得人工智能像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工作后才发现自己在学校学到的还只是表层,工作后压力更大。”她这么说。

大学声音>>

湖南工程学院:湖南第一家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  

“我们学校于2019年获教育部审批正式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是湖南省第一家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湖南工程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人工智能教研室主任邓作杰告诉记者。

早在2016年,老院长文中华带着邓作杰参加计算机大会,当目睹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广阔前景后,他们便萌生了开办人工智能专业的想法。

2018年《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一出台,文中华带着邓作杰一起立即书写申报书准备申报,“第一次申报,人工智能专业连申报编号都没有。”邓作杰打趣地说道。

“专业获批后,学院先后建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深入学习实验室等6个实验室,并在实验教学这方面投入了不少资金。”院长张细政告诉记者,专业还依托“智慧物流无人驾驶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和“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应用校企合作培养基地”等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办学。

2019年,邓作杰牵头组建了人工智能教研室。为了建设好人工智能专业,教研室的老师们还多次参加教育部组织的研讨会,并经常一起确定课程体系、探讨实验教学、参加师资培训……

DSC_0177.JPG

田娟秀和她的学生。

湖南工程学院副教授田娟秀,是负责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的专业教师之一。她本硕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在湖南大学读完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和人工智能有很强的联系。

田娟秀不否认人工智能专业在建立阶段面临的挑战。“因为同期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大多也都是初次开始实践,相互之间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靠自己摸索。”田娟秀说。

中南大学:打造人工智能交叉学科

2020年中南大学获批了人工智能专业开设资格,2021年开始招生。

DSC_0721.JPG

中南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在上课。

“中南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始人工智能教学和科研的单位之一,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系主任王勇告诉记者,“我们主编的多部人工智能相关教材已成为经典,还拥有人工智能相关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等。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南大学拥有一大批人工智能专家,包括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计算智能领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等,已培养‘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硕士、博士研究生200余人。”

“与普通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不同,中南大学开设该专业,是着眼于人工智能的前沿科技的探索,培养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创新型复合人才,将学校的特色学科和人工智能专业有机结合起来。”王勇说,“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在未来形成具有中南大学特色的人工智能交叉学科。”

人工智能专业开设后,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系副教授陈白帆教授了三门课: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基础、智能机器人。

人工智能是一个在不断发展的课程,在教学中,经常有同学提出的问题让陈白帆感到欣喜,有一次在实验课上讲有关搜索策略内容,一个同学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设置搜索策略,“我们学过了会觉得理所当然,但是学生们第一次学,会有不同的奇思妙想,很有趣”。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让每学期教授的知识必须及时更新,每次开学前都要重新备课。“有些课备一次课可以用十年,但人工智能不是。”这时常让陈白帆感到压力。

王勇说,“人工智能更偏向于一些高端的技术,需要一些更加高端的人才,所以在高端人才方面缺口非常大,我们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更是深受市场青睐,大部分都去了华为、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工作”。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女生越来越多   

2020年,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是湖南省率先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职学校之一。

“老师和学生,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带头人刘俊告诉记者,当时,学校对预开设的专业采取“先试先行”的政策,2019年,首先在软件技术等专业试开了人工智能方向,还从企业招聘了一批老师教授核心专业课。

“真正开设专业的时候我们就发现,软件技术(人工智能方向)与人工智能应用专业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偏基础,偏重软件,开发这方面相对比较少。”于是,学院重新组织专家进行研讨,并到企业、行业深入调研,最后确定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系统化、科学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教师王小玲在来到学校前,有多年的企业工作经验。本科生和大专生的教学倾向于数据处理和简单的异常处理,因此,老师们上课都会用专门的小程序进行案例分析,“因材施教,尽量避开人工智能技术理论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公式等内容,通过通俗易懂的项目和案例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学生们对人工智能专业的兴趣也在不断攀升。2020年刚开设专业时,学生只有76人,女生占比不到3成。刘俊介绍:“每年学院人工智能的招生人数都在增加,2022级的学生已经超过100人,入学前有同学会提前打电话来了解这个专业,尤其是女同学,提前铺垫打基础。”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市场要求,学院每年都会进行难度和授课内容调整,学校还建立了华为云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对接行业的最新发展形势和技术。“但人工智能专业的建设处在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刘俊说。  

政府计划>>

省科技厅:专门部署新一代人工智能专题  

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在2023年度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中,专门部署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专题,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共性关键技术和新型感知与智能芯片,部署实施了面向复杂场景智能感知的人机物协同基础算法、基于高性能异构计算的人工智能算法、智能机器人算法快速迭代的数据驱动关键技术、存算一体人工智能芯片等课题研究。

省科技厅高新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湖南将“4+4科创工程”作为创新驱动发展四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扎实推进四大实验室和四个重大科学装置建设。四大实验室中的湘江实验室聚焦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领域,围绕聚焦数据智能、高性能计算的人工智能、新型智能计算等方向开展科研,目前已形成400余人的固定科研团队;四个重大科学装置中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已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将重点建设人工智能算力网络与算力资源共享平台等平台,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生态。

相关数据>>

智能制造领域招聘薪酬人工智能排名第一   

在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年二季度企业招聘薪酬TOP20职业中,人工智能工程师薪酬排名第三,薪酬为21701元;而在2022年智能制造领域招聘薪酬TOP10行业中,人工智能排名第一,为16028元。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智联招聘发布《2022年中国智能制造人才发展报告》。报告显示,近些年女性求职者占比逐年上升,2019年占比22.7%,2020年和2021年分别增长至23.5%,24.4%,2022年进一步扩大至27%。

年龄方面,近8成是35岁以下的青年求职者。2022年投递智能制造岗位的人才中,32%为16~24岁,25~34岁占比46%,青年群体是求职主力军。

学历方面,8成以上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智能制造岗位的人才供给以本科和大专学历为主,2022年占比分别为46.5%、30.1%,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8.2%。

百度联合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百度热搜·2022高考大数据》显示,考生的志愿选择上,前沿技术型学科更受关注,百度热搜大数据整理了今年十大热度攀升专业,人工智能位列第一。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已经连续3年成为搜索热度增幅最高的专业。  

微信图片_20230711234921.jpg

人工智能的内容总能让人驻足观看。

编后> >  

新兴赛道从不缺“她身影”

当今时代,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多红利和机遇,同时也引发了数字技术鸿沟、就业性别歧视等新的问题与风险。

当大众视野大部分聚焦到那些为智能创新献力的男性身上时,我们想说,“她身影”也从不缺席!我们采访的对象,不管是重点大学、普通大学还是职业大学,不管是继续深造,还是马上参加工作,她们都没有选择放弃。对于现代女性来说,职业的选择从来不是性别的问题,而是喜爱的问题。

全球女性职业生涯实验室创始人曾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介绍,从全球来看,现在人工智能领域女性的就业是26%,未来有望再上升16%,就是42%。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女性在科技行业独有的魅力和潜能。

我们也相信,未来,女性人才尤其是年轻的女性群体将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


编辑:罗雅洁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


  娇点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