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一生》揭秘你不知道的漫画家生活……

2022-04-21 阅读数 14380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张秋盈

很长一段时间内,漫画就是青春的代名词。那些五颜六色、在课桌之间飞来飞去的读本,和守在报刊亭里等着最新漫画杂志的日子,曾是不少80后、90后的校园记忆。

尽管占据了大多数人青春,漫画家却很少出现在大众视野。有人觉得漫画家们都是沉默寡言的宅男宅女,也有人猜测他们是动辄月入千万的隐藏富翁……

不,都不是。最近,一部频上热搜的“冷门”纪录片回答了这个问题,漫画家可能是在租住毛坯房、在海底捞打工的小妹,可能是为买房焦虑的新手爸爸,也可能是甜蜜的青年夫妻。这是中国第一部讲述当代漫画家生态的纪录片,它叫《漫画一生》。

 “终于有人关注这个群体了。”这是知乎上对这部纪录片的一个高赞回答。这部关注冷门群体的纪录片出自一位长沙制作人社社之手,它让不少人关注到了漫画家这个童年常常打交道,却从来不曾深入了解的群体。4月18日,《漫画一生》在长沙镜中书店举行了看片会,社社在现场跟大家分享了影片背后的故事。

“漫画曾经滋养了我的青春,我也希望它能继续滋养未来的孩子。”这是社社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原因之一。他希望这部纪录片是中国漫画崛起的记录者,能为中国漫画出一点绵薄之力。

《漫画一生》制片人社社在长沙分享创作故事.jpg

(《漫画一生》制片人社社在长沙分享创作故事。)

第一部描绘“中国漫画家”的纪录片

“亲爱的祝老师,我从初中开始就在看您的漫画,您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和编排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恐怖只是表面,它的内涵是人生。”

这是漫画家祝耕夫收到的一封手写信,也是《漫画一生》最初几秒的画面。某种程度上,这封信代表了“漫画”这种特殊的读物对一代青少年的影响。

制片人社社是一名来自广电湘军的资深媒体人,曾参与《我是歌手》《快乐男声》等大热项目。他出生在宁夏偏远小城,青春期既漫长又无聊。他说那时候自己打发时间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看漫画,几乎所有的零花钱都拿来买漫画。

“我有一整套的《画王》杂志,从创刊一直买到停刊。”社社说,小时候他从《七龙珠》这些日漫入门,之后又从漫画杂志和电视上接触到很多国产漫画。这时他发现,原来中国的漫画同样藏龙卧虎,质量并不比日漫差。

在社社的心中,漫画家都是很厉害的人物,是小说家和画家的结合体。进入社会后,他开始给《漫友》旗下的《新蕾·story100》写小说。这些图像叙事上的训练,让他有了更好的艺术感觉。多年后,社社仍然很感谢漫画对他的滋养。

“但是上班以后,你就感觉不好意思跟别人说你爱看漫画了。别人问你最近在读什么书,我只敢跟别人说一些正经的大部头。”社社说,但实际上,资深的漫画迷们都知道,一部真正好的漫画,包含了真善美,也包含了对人生和自我价值的思考。有的充满哲理,而有的成为一个人一辈子的热血来源。

基于一种过分浪漫的热情,当社社跟朋友们说,自己想做一部漫画题材的纪录片时,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你是不是不想过了?”“是不是想逼你妈卖房?”

无数次找投资,他激情满满地讲完PPT,亢奋到要晕过去。对方抛过来的第一句话总是“你这个商业模式是什么?”

“鬼知道我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后来的社社回忆起这些情节,开玩笑地说,“我只是觉得做这件事情真的有意义,无论社会意义还是个体意义,我们需要这个。”

后来的进展,在社社看来,是踩了“狗屎运”,团队拉到了投资,并且还请来了曾拍摄过《活着》《摇摇晃晃的人间》《被遗忘的春天》等纪录片的范俭导演,凭借《摇摇晃晃的人间》,范俭曾获得第29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纪录长片评委会大奖,这在业内十分难得。

“花了五年时间,我们终于还是把这个事情做下来了。” 社社感叹,尽管他还有很多遗憾,比如只拍了4集。目前网络上对这部纪录片吵得最凶的一个评论就是“你们为什么只拍四集,为什么没有我喜欢的漫画家?”

而社社不能直接回答的理由很简单——“只拍四集,是因为没钱了。”


漫画家在海底捞打工,住毛坯房

拍纪录片穷,画漫画更穷。这是一个不少参与这个项目的人的直接感受。

范俭导演此前从未看过漫画,这次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深入接触漫画行业。他发现,“他们当中有的执画笔多年,有的初出茅庐,这些漫画作者有个共性,就是对漫画这个并不‘热门’的行业抱有极大的创作热情和赤子之心。”范俭说,这一点特别打动他。

《漫画一生》主要内容,就是用镜头记录中国国漫背后的创作者们——漫画家,通过“老作者的新挑战”“新人踏出第一步”“漫画人的不同面”“幕后团队热血梦”四集,讲述这些国漫人的故事。

画恐怖漫画十多年、被称作中国版“伊藤润二”的漫画家祝耕夫,在宝宝出生之后,为买房的问题很苦恼。他的妻子元元曾是国内一流大学的金融硕士,却出于对漫画的狂热,转行到漫画行业,成为祝耕夫的助手。生完孩子后尚在坐月子的元元,几度和丈夫要求加入到工作中来。

“她比我还要爱漫画”,祝耕夫说,而和妻子两人共同为一个理想的日子让他感受到了难以名状的幸福。在纪录片里,他说:“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不是做了漫画家,而是认识了我的妻子。”

来自海南的青青,没有上过大学,通过自学走上漫画道路。大多数时间她都在海底捞打工,海底捞工作强度大,但她工作结束后并不能休息。在一个只能算毛坯房的出租屋里,用着早就该被淘汰的二手电脑画着漫画。

为了走上被签约和连载的这条路,青青费了太多功夫,给各大漫画平台投稿,投了十几次,无人问津。于是,她开始在微博上连载,四年间都没什么读者,就一直硬熬,最终熬出来了。

青青的故事,在网上引发了很大的震动。有人觉得,这个情节太夸张了。最终,青青自己在网上回复了大家的讨论:“可能我对于物质的要求不是很高,一直觉得自己不算太贫穷,毕竟有饭吃有地方住,我不认为这(住毛坯房)是个问题,毕竟广厦万间夜眠七尺,良田千顷日仅三餐”。

与很多人理解的漫画不同,这是一个要求非常高,并且强度非常大的行业,对创意、编剧、绘画等综合能力要求极高。知名漫画家丁冰曾介绍,70格漫画的上色要15个小时,这还不算剧情设计、线稿、分镜设计等工作的时间,这么高强度的工作是相当耗人心神的,在行业容错率和回报率都如此低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在创作一线的,毋庸置疑,只有热爱两个字可以解释。

《漫画一生》播出期间,曾几次登上热搜。漫画粉丝有人欣喜于见到自己喜爱的作者鲜为人知的幕后生活,也有人不满足于简短而宽泛的讲述。而某个网友的评价最让创作者感到欣慰:“幸好,有人把他们的故事讲了出来”。

漫画家肖新宇从武侠漫画转型到了搞笑漫画.jpg

(漫画家肖新宇从武侠漫画转型到了搞笑漫画。)

祝耕夫和妻子元元 ,在自己的世界成全了漫画家神仙眷侣.jpg

(祝耕夫和妻子元元 ,在自己的世界成全了漫画家神仙眷侣。)

滋养80后的童年宝藏,还能滋养00后吗

“中国的年轻人,不管是80后,还是像我这样的85后,还是90后、95后,我觉得应该没有人没看过漫画,看多看少而已。”社社说,他想问的是,既然看漫画的人如此之多,为什么漫画行业的困境却不被看见呢?

一方面,互联网时代让一些传统漫画家成了时代弃儿。纪录片团队走访的大量漫画家,几乎都跟不上手机或者Pad上的条漫形式。另一方面,现在的打分机制只有观众,而市场又常常劣币淘汰良币,导致网上很多“霸总”漫画横行其道,成为不少15岁以下的孩子们爱看的漫画类型。在社社看来,这是很可惜的。

“我曾经是受漫画恩惠的人,被漫画滋养了很多年了,如果我们能诞生好的国漫,或者也能滋养以后的孩子。”他说。尽管 “国漫崛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提起,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到《罗小黑战记》《哪吒之魔童降世》系列的爆火,曾经让一大批漫画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但随着后来的市场发展,他们陆续又被淘汰了。“因为这个行业并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造血模式。”社社说。

而纪录片《漫画一生》,算是他给漫画的一个回报,回报这种艺术对他青春期的滋养。让更多人看到漫画家的不容易,让更多人支持国漫崛起。“如果之后还有机会,我希望这个题材可以继续启动第二季,至少这样一部纪录片能唤起许多人的回忆,也把一个并不算陌生,但很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带到更多人的视野中。”他说。


编辑:俏俏

审核:陈寒冰

  特别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