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美怕晒的小姑娘到皮肤黝黑的教练官:她用水下声呐,带逝者回家

2021-08-05 阅读数 7418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张秋盈

凌晨3点,水面漆黑一片,几盏头灯格外亮眼。陈微的身体跟着救援艇晃动,眼睛死死盯着面前的屏幕。

“发现疑似物,沿着刚才的路再扫一遍。”她举起右手,向船手示意道。救援艇转了个大弯,返回之前的航道——用声呐探测仪在水底寻人,在水域救援搜寻领域,至今是较为稀有的技术,陈微更是掌握这门技术的人群中少有的女性。

除了日晒雨淋与酷暑寒风,对于这个眼睛亮晶晶、还未婚的年轻女人来说,恐惧是她要克服的最大难关。不过现在,恐惧已不再困扰她。她告诉自己“我是去帮助他/她,带他/她回家。”这样一想,也就不怕了。

为了那些“不见”的亲人

微信图片_20210805150707.jpg

陈微抱着水下声呐探测仪

陈微今年35岁,本职工作是一名销售,除此之外,她还有一个身份,岳阳市蓝天救援队的队员,队里的水下声呐专家。

从很早开始,她就热衷公益。在深圳打工时,她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回到老家岳阳又跟着团队去帮助困难儿童。2012年,她偶然加入本地的蓝天救援队,突然发现,做救援服务也是一门技术活儿。“学医疗救护、应急救援、灾后重建……”大开眼界的陈薇觉得,时间一久,自己已经拥有了更多的力量,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声呐技术,是她最感兴趣的。从小长在水边,落水的故事她听了太多,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家里附近的一个小孩子溺水了,全村的大人都在找,在河里摸了几天也没有摸到……

同队的李林,岳阳蓝天救援队监事长,经历更加痛心。那时他还很小,亲人溺水了。全家人又急又伤心,找来了一个个民间打捞队,一天2千元,捞了三天都没找到,只好又找另一个打捞队,捞队答应找到人才收钱,终于把人找到。

民间打捞队的乱象,也是6年前全国蓝天救援队决定将实际上存活率极低(严格意义上为零)的溺水搜寻纳入救援范围的原因。“在法律上,还没有找到的人只能算失踪,就有生还的可能,那我们就有义务去帮助他们。”李林说。
但水域搜寻救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水底环境相当复杂,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判断具体落水位置。以往发生溺水、溺亡事件,全靠钩子和潜水员水下搜救寻人,不仅能见度不高,水底还高低不平,钩子难以全部沉底。“像池塘这类面积比较小的水域一般还能找到,大江大河这类比较复杂的自然水域,可能打捞三天三夜也不一定有用。”李林说。
一度,岳阳蓝天救援队曾用过水下摄像设备来改善水下能见度,但设备下水后,“几乎就和人眼在水底看到的一样,黑漆漆的,甚至还不如人眼看得远”。

大约在2017年左右,队里开始接触到了一种新的搜救设备:“声呐”——仪器通过发出超声波,来分析水底的形态,搜索溺水人员。这套设备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鱼”,状似“火箭”,这部分沉于水下;第二部分是主机用于处理信息;第三部分是电脑,将分析生成的影像呈现在显示屏上。

“有了声呐技术后,小的水域可以在二十分钟内寻人成功,大江大河也能提高搜寻成功率。”李林说。
这给水域救援带来了新的可能。

全国声呐教学群里的女教练官

微信图片_20210805150717.jpg

▲能掌握声呐救援技术的女性很少

这当然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李林说,一开始全队很多女队员都在学,但学到后来,只有陈微坚持下来,甚至还学成了全国精英——在一个全国声呐教学群里,四个教练官,只有陈微一个女人。

“刚开始的时候真是到处去学。”陈微说,全国各地,只要有声呐课上,不管多远,她都会跟公司请个假,然后偷偷溜去学习。几年下来,已经是“胸中有丘壑”了。

从理论到真正操作,陈微还需迈出艰难的一步。

像一些小女孩一样,她从小胆小。谁家里有老人“走了”,她都不敢靠近。2015年东方之星沉船事故,陈微也是参与救援者之一。那时,她才刚入队不久,队内的救援艇数量也不多,女队员被安排在救援组的后方。那是她第一次直接接触事故,整理遇难者照片时,惨白的身体,残酷的景象,几乎一个星期都在她脑子里挥之不去。“那段时间真是吃不下、睡不好。一闭眼,那些图片就从脑子里蹦出来。”陈微说。

那时,陈微也以为自己应该永远上不了一线了,但真正到了现场,事情就变了——“家属的眼神就像鞭子抽着你,根本就不允许你怕。”陈微说。

一次,他们接到救助,一对4岁上下的姐弟溺水了,到时已经是傍晚6点。许多队员都才下班,还没有吃饭,但因为是孩子,他们立刻就出发了。

到了现场,目击者竟是一个3岁的小孩子,他吓得缩在家长怀里,只喃喃说:“弟弟掉到水里面了,姐姐去拉他,没拉到,然后看不到了。”

这场景让陈微心酸,转头上了船。那时她刚学声呐技术没多久,水下情况比较复杂,四处有水草、垃圾等漂浮物——这些东西,在声呐仪器上都有可能变成“疑似物”。

漫长的搜索时间过去,已是凌晨3点,队员们一无所获,唯一的一个疑似物,勾了半天也没有勾到。“我心里很急,两个孩子那么小,得赶紧把他们找上来,但就是找不到。”陈微开始产生自我怀疑,坐在装备车里,想着“这水面实在也不大,怎么就找不到呢”,一下绷不住,她哭了。

队长陈华安慰她:“没关系的,你要相信自己,尽量去找。”略平复了心情,陈微继续上船搜寻,大概天快亮的时候,他们在一个4米深的水底处找到了那个小女孩,随后男孩也找到了。

“那两个孩子,我还记得,抱起来就这么一点点大,就这样没了。”陈微皱着眉头回忆道,孩子家庭条件不怎么好,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带着。孩子找到后,他们跑过来跪在陈微面前,陈微也跟着哭。

“每次找到人,心里的感觉都很复杂,一方面看着这种生离死别的场景太难受了,另一方面又觉得,总算是帮他们把人找到了。”陈微说。所以,队里把水域救援重点放在了预防上,医疗宣讲队到镇上、村里一个一个学校地给农村留守儿童宣讲水域安全知识,溺水自救知识等。

“靠全社会的努力吧,现在这样的事情已经比前些年少很多了。”陈微说。“也许还没有做得那么完美,但我们真的都在努力。”

水域救援现场,90%有她

微信图片_20210805150712.jpg

陈微参与救援

在救援领域中,声呐员少有女性,因为确实太苦了。

冬天水面上呼呼地吹风,脸都被冻得发僵;夏天在没有任何遮挡物的救援艇上360度暴晒,还要穿上厚厚的救生衣,一晒就是一天,汗水都能把衣服汗湿几层。还有,阳光下,救援艇上的电脑屏幕反光得厉害,陈微对着屏幕一盯就是几个小时,所以她会随身带着眼药水,眼睛干得受不了时,就滴一滴。

“我作为男队员有时候都晒得受不了,陈微一个女孩,确实很坚韧。”李林说,最开始认识陈微时,她也是一个挺爱美的小姑娘,做着漂亮的美甲,在朋友圈里晒自拍。现在晒得黑黑的,也没听她抱怨什么。“另外,救援不是规律上班,常常是半夜接到求助。”李林说,无论什么时候打给陈微,她总是会立即出现。岳阳蓝天救援队的水域救援现场,90%有她。

同时,碰到复杂的水域环境,又凸显了女性细心和耐心的优势。一次,南津港有人落水。她和队员们前去支援,不料捞上来的疑似物全是“地笼子”(水产养殖户的水下渔网),勾上来还好几米长,要用水刀一点点割开。

“勾不对几次,就有不少人想放弃这个定点(可能有疑似物的水域)了。”陈微说。但她一再坚持,要求操作手再试三次,就算找不到人,也要找到形状差不多的疑似物上来。果然,勾到第二次,他们就找到了落水者钓鱼时候的手提袋子。“那肯定人就在这里了。”

其实,在各类救援一线现场,早就活跃着不少女性。水域救援、医疗救援,山地救援等等,她们更细心,更耐心。陈微如今还收了一个女徒弟,多年的救援经验,让她把恐惧渐渐变成了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以前在深圳打工的时候,每年的新年愿望就是挣多一点钱,过上好日子,现在想法完全变了——好好活着,活得幸福开心,才是最重要的。”陈微说,生命其实很脆弱,因此生命也很珍贵。


来源:今日女报/凤网

编辑:菜菜

审稿:吴雯倩

log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