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家风丨王夫之:讲孝道、重和睦、脱习气、立大志

2024-07-01 阅读数 7633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晚年隐居石船山,故后人称之为“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明遗民。中国清代思想家、学者、诗人、词人,“四大启蒙思想家”之一。清代学者刘献廷评价他“洞庭之南,天地元气,圣贤学脉,仅此一线”。

 图片10.png

王夫之

王夫之推崇父慈子孝,把孝当作一切道德的基础。1643年,张献忠攻陷衡州,到处钩索名流,有不顺从者则投之湘水。父亲王朝聘不幸被抓。24岁的王夫之用刀将自己的脸划伤,并刺穿双腕,涂上毒药,让创口溃烂,只身去张献忠军营说:“我成了废人,我爹也70多岁了,对你们没有用,请让我们父子相聚。”张献忠被其凛然之气折服,释放了父子二人。

王夫之认为,家教家风靠夫妻共同扶持,夫妻同心,和睦共处,虽然贫穷却可甘之如饴。对于与人相处之道,他有自己的心得。他在《寄弟侄书》中写道:“和睦之道,勿以言语之失,礼节之失,心生芥蒂,如有不是,何妨面责,慎勿藏之于心,以积怨恨。”

王夫之对子侄的教育也颇具匠心,他的基本教育观是“志在学先”“学者以正志为本”,其中以诗体写就的《示子侄》最能概括他的这一思想,也被王氏后人视为“家训”。这篇家训从大本大源着眼,从立志与习惯养成切入,指出立志持身,才可以读书。以勉励子侄去除流俗之习,养天地正气。

 图片11.png

王夫之故居

《示子侄》开篇即强调养成美好的行为习惯对于立志的重要性。成人需立志,立志之初需首先摆脱不良习气;成才需立大志,志存高远方可避免沾染习气。一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远的精神境界,便可以无往不利。

船山先生把为学和为人看作一回事,他认为人本来应该能够振翼翱翔,不幸被有些东西拖累翳蔽,使人堕落入泥。所以他告诫子孙,不要过度地追求“物欲”,不要在金钱面前迷失自己,要追求事业。


编辑:陈雪炎

二审:唐天喜

三审:邓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