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兴农人丨湘妹子把农耕文化种在孩子心田

2022-12-01 阅读数 24756

编者按: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湖湘大地涌现出一大批新农人,他们逐梦乡村,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面貌,成长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兴农人”。今日女报/凤网特策划推出“新农人 兴农人”系列报道,关注新农人中那些优秀女性,看她们如何用聪明才智,在广阔的沃土之上谱写精彩人生。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唐天喜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的这首诗曾让很多外出的游子在午夜低回时吟诵,挂念那一时回不去的故乡。

而如今,随着全面小康的实现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越来越多的乡村留下了城里人的脚印。其中,一些湘妹子打造的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项目让城里的年轻一代纷至沓来,散发出来的文化自信充盈着城乡,滋养着人们的心田。


动手体验,在二十四节气里感受大自然

“今天,我们一起来拯救丑蔬果!”11月26日,在长沙县黄花镇的朴愿博野有机农耕科普园里,一群4-6岁的孩子在父母的带领下,参加了一场围绕小雪节气而展开的自然体验活动。

“为什么这个丝瓜长这么丑?”“为什么这个萝卜长这么丑?”……孩子们看到地里的蔬果不由得发出自己的疑问。

“进入小雪节气后,很多按时令生长的蔬果进入生命的末期,因为无法吸收全面的营养而长得不好看。”11月29日,朴愿博野有机农耕科普园负责人肖晓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这样的蔬果通常无法进入市场,但也不能浪费。因此,肖晓和团队就会带领参加活动的孩子们把这些长得不好看的蔬果做成泡菜。

清洗、装坛、撒盐……孩子们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对于时令蔬果的生长规律有了简单的了解,对于浪费和如何避免浪费有了清晰的认知,对于平常不喜欢吃的泡菜也有了些许喜爱。

image.png

到了下午,孩子们跟随老师在科普园里观察自然,原来喜鹊在筑巢了,白蚁还在劳作。“有时,我们不需要讲什么大道理,孩子们参与其中,通过动手和所见所闻,就自然知道了在这个节气时期,大自然是什么样子。”肖晓说,科普园最大的特色在于体验。她和团队根据孩子们的特点,研发了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24个子课程,内容包括节气农事、节气手工、节气食物等,在春夏秋冬四季,都对应有节气课程活动,让孩子在大自然中认识世界、了解世界。

比如,今年10月8日是寒露节气,肖晓团队的老师们带领孩子们奔走在科普园里。蓝花草、韭莲、木芙蓉等在阳光下盛开,小蝴蝶和小蜜蜂们忙得不可开交;路边的白茅草、狗尾巴草、牛筋草等迎风招摇,就连干枯池塘边的香蒲也在绽放;而山栀子、白栎、菝葜、商陆等已经果实累累。“今年因为天气原因,寒露这个深秋的节气,今年却像是在秋天才刚刚到来就出现了,甚至一些花误以为是春天来了,在秋天盛开了。”肖晓告诉记者,她和同事们组织家长和孩子们收集大自然里的秋色,然后用扎染把它们拓印在袋子上、涂在指甲上,或者把它们制作成一幅画,写进诗里。比如,小朋友豆豆就在家长的指导下,用画笔和树叶、果实等一起制作成了一幅画,并以《秋天的颜色》为题在画上写道:“我看见了蓝色和白色,那是天空的颜色;我看见了绿色,那是树叶和小草的颜色;我看见了红色,那是菝葜果实的颜色;我看见了五颜六色……那是大自然的颜色。”

此外,肖晓和团队还制作了其它充满农耕文化气息的亲子课程。比如,园艺课程、蔬菜和水稻的认识与种植,还有传统技艺,如木工、扎染、编织、糖画等非遗课程等。

image.png

肖晓透露,最初自己投身乡村建设农场,并没有考虑从农耕文化的角度来创业。

原本学机械制造专业的肖晓毕业后去了一家传媒公司。“每天的文山会海令人不踏实,我希望能改变一下我的生活。”于是,带着对大自然天然的亲近,2010年,肖晓主动请缨,参与公司新业务板块——有机生态农场的建设和推广。

尽管市场打开了,但人工、租地、建设等诸多成本的投入,农场一直处于艰苦运营的阶段。

“单纯想靠土地生产赚钱,几乎不太可能,要维持下去,就必须另寻他路。”肖晓说,有两个机缘让她开始往农耕自然教育上转型。

image.png

因为她的农场和城区比较近,她经常会邀请会员或者一些企业员工家庭来农场体验种菜。另外,她曾经去日本考察过当地的自然学校,以自然为师、以自然为美的理念,让做有机蔬菜的她深深认同,觉得自己的农场可以这样进化。

2017年,肖晓对农场进行重组,打造了以农耕自然教育、体验式学习互动为核心的亲子教育体系,把农场定位成“自然教育农场”。“在农场开设了多个自然课堂,让蔬菜种植与科普教育成为企业的‘两条腿’,才能在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肖晓说。

image.png

而为了突出中国特色,团队反复思考,仔细打磨,最终决定从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出发,推出传承中国农耕文化的亲子自然教育课程。

通过这种模式,农耕科普园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忠实粉丝。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用工需求也不断增加。目前,有30多名当地村民在科普园工作,分布在不同的岗位,他们人均收入约4000元/月,收入高的可年赚10万元左右。   


边耕边读,在荷塘边朗诵古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1月27日,在株洲市荷塘区仙庾镇仙庾岭村耕读园的荷塘边,一群小朋友正在争先恐后地举着小手背诵苏轼的诗句。

随后,孩子们在家长的带动下,下到田里挖藕。大家虽然一身淤泥,只挖得几根莲藕,但满脸笑容。

拿着莲藕,耕读园的老师分享说,莲藕有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口感,不同的莲藕适合做不同的菜。有些小朋友脱口而出,说起了“藕断丝连”的成语,另有学生则背诵起李渔的散文名句:“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这就是株洲女子帅清民在自己的湘民农村合作社里打造的周末亲子边耕边读活动。

“孩子们周末可以来我们这里学习,主要学习古代的诗词散文。”帅清民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诗词不是随便教的,而是按季节分成了春夏秋冬,或者按花的种类分类学习。”

为什么这样学习呢?因为孩子们在这里读书间隙,还要体验农庄里的农耕文化。

image.png

比如,学了荷花有关的诗词,帅清民或她请来的老师会抽时间引导孩子到荷塘边背诵诗词,观察荷花的生长情况。“秋冬季节可以在荷塘边背诵苏轼的《赠刘景文》,夏天可以背诵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还可以背诵《爱莲说》。”帅清民介绍,现在是冬季,家长们还可以和孩子们一起体验挖藕的乐趣。

实际上,读书之余,孩子们除了体验挖藕,还有很多农耕文化可以体验。

原来,帅清民在自己的合作社里还打造了青少年农业科普体验基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体验采摘时令蔬果的乐趣,可以认识不同的药材,这里仅中草药原生植物园面积就有400亩;可以参观榨油的过程,并体验如何采摘茶子。“当下就可以采摘榨油的茶果。”帅清民说,“孩子们可以学会辨别,什么是能榨油的茶树,什么是纯观赏的茶花树……”帅清民告诉记者,合作社希望孩子们在这些手工中学会生活,就如挖竹笋,可以跟着学做笔筒、米筒、水勺、蒸饭用竹筒等竹子制品,并在上面刻字、画花。“孩子们都能在手工中找到快乐。”

“我希望孩子们在我这里,可以根据时令的不同,感受大自然不同的东西,感受中国农耕文化的魅力。”帅清民说。

如今,耕读园周末的边耕边读活动受到了株洲当地很多家长的认可。每个周末这里都聚集了不少家长和孩子,而经常来合作社的小朋友,也在一次次手工制作中,学会了更多的生活技巧。


编辑:唐天喜

二审:吴雯倩

三审:邓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