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妈研习院丨爱要有度,也要讲究方法

2023-12-21 阅读数 35976

1.jpg

文:王建平(心理学博士、知名幼儿家庭教育导师)


最近“子涵”这个名字在网上出圈了,网友拿它来调侃一切。据新闻报道,被玩成梗的“子涵”,网传来源于一张聊天截图。因为自家孩子上学被蚊子咬了一口,图中的子涵妈妈在群里对幼儿园老师兴师问罪,甚至质问“为什么不咬其他人”夸张的言行看得网友有点蒙。

虽然无法证明这张聊天截图的真实性,但“子涵”却一举成名,网友模仿这名家长的口吻二次创作,导致出现了成千上万个“子涵”。许多网友表示之所以对“子涵梗”有共鸣,是因为身边真有这样的“子涵家长”。

 

爱要有度,也要讲究方法

说实话,我们身边这样的“子涵家长”真不算少。比如,曾经有幼儿园园长跟我反映,有家长质问幼儿园的墙壁为什么不能是海绵的,如果他的孩子磕着碰着了怎么办?还比如,一些家长因为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碰撞意外,动不动就找老师兴师问罪,甚至引发舆情,导致一些学校校长不敢开展课外活动,宁可把学生“圈养”在教室。所以,“子涵体”之所以出圈,既有对小题大做“巨婴家长”的讽刺,也有对教师压力的同情。

当然“巨婴家长”的出现,有时代的原因,现在的家庭,一般只有一两个孩子,父母祖辈因此格外疼爱,这无可厚非,但“爱”既要有度,也要讲究方法。过度的护子心切,就会变成一场“溺爱”。溺爱不是爱,只是伤害。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有些磕磕碰碰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疼痛会让孩子记忆深刻。所以在孩子探索世界时,我们可以稍微地放开双手,让孩子自由地去探索。毕竟家长的保护不可能跟随孩子一辈子,我们最终要教会的是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其二,虽说教育面前无小事,小心谨慎是好事情,但家长也要扪心自问,过分的关注究竟是爱还是害。就像这次的事件,本是一个很小的事件,却因为一个“关心则乱”的家长,引发了一场啼笑皆非,甚至有些荒唐的“网络事故”。面对这场话语狂欢,有类似行为的家长应该有所反思:自己是否情绪不稳定,遇事则乱,情绪化地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

最后,我建议养育孩子不用过于“精细”。我发现,身边一些活泼健康不爱生病的孩子,往往都有一个“神经大条”的妈,玩泥巴玩沙子、在地上爬着随便玩,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反观那些随身拿着消毒液、湿巾的家长,孩子碰点东西就要赶紧消毒,想让孩子生活在无菌环境里,其实孩子自己的免疫力没有得到锻炼强化,反而在自由探索中被家长一次次地打断,而造成性格偏执、专注力不足。“我家子涵”梗,是一部分家长的缩影,也告诫所有人,爱孩子,就应该让孩子变得更坚强,更优秀,更能适应社会才行。


编辑:美伢

二审:唐天喜

三审:邓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