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抄作业!营养、运动、心理专家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开良方

2025-08-05 阅读数 33726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吴雯倩

7月28日至8月1日,湖南省“爱心妈妈+暖心姐姐”结对关爱工作推进会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骨干培训会在株洲举办,邀请了心理健康、运动健康、营养健康专家现场分享,让来自湖南14个市州和新疆吐鲁番的220余名妇联干部、爱心妈妈、暖心姐姐们直呼收获满满。那么,专家们究竟有哪些好观点,快来抄作业。

食物里藏着会说话的“爱”

“孩子的心理韧性往往从好好吃饭这种最基础的安全感和掌控感开始积累。”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心理学副教授马丽华认为,食物是情感的符号,不仅能表达关心和爱,更能唤醒归属感,“不是所有人都擅长说‘我爱你’,但食物能成为沉默的情话”。

image.png

(马丽华授课《家教家风与心理成长》

马丽华说,塑造孩子的边界感,核心是帮助他们理解自我与他人的界限,也是就是既知道“什么是我的,我可以如何保护”,也明白“什么是别人的,我需要如何尊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认知水平、社交场景不同,边界感的培养重点和方法也需适配:学龄前孩子重点是建立物品归属、身体隐私的概念,教孩子等待和轮流;学龄期孩子重点是理解并学会表达,通过处理冲突强化边界意识;对青春期孩子,重点是尊重其心理隐私和独立边界,教孩子区分善意和越界、学会拒绝。

TIPS:发生“冲突”后试试这样和解

1、设立情绪暂停角。准备一个安静的角落,告诉孩子:“如果吵架了,先去这里坐1分钟。

2、说感受+指行为。回到对方身边,用固定句式表达:“刚才你(具体行为),我觉得(感受,如‘难过’)”,避免指责,聚焦事实和感受。

3、设计修复信号。设计专属和解动作(如击掌、递“原谅卡”等),收到信号的人给予积极回应。

4、安排“错误”修复日。如每月选一天,设计“错误修复仪式”,避免孩子把“宽恕”理解为“犯错不用负责”。

 设立运动基金给大脑“充电”

“运动让血液从内脏和大脑分布到躯体和运动系统,运动完血液回到大脑和内脏,可以能提升学习效率。”许多家长纠结于孩子学习与运动的时间分配,湖南财经学院体育学博士刘伟表示,运动实则是对大脑的“血液更新工程”,能刺激大脑分泌的多种神经递质,有效增强孩子的专注力记忆力。

1754380901064.jpg

(刘伟授课讲授《家庭亲子运动指导》)

当孩子因运动效果不佳、动作笨拙而遭遇嘲笑或批评,进而拒绝运动时,刘伟提醒家长应立刻转变态度,多给予孩子鼓励与肯定,同时增加如移动接球、挥拍等协调性练习,再看视频直观了解正确动作要领,帮助孩子更快改进。

刘伟提议,家庭可以设立设立运动基金,由孩子完成一定运动目标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兑换奖励,反之则则扣除积分。

Tip:10分钟客厅阳台高效亲子运动方案

城市家庭空间有限、时间碎片化,该怎么进行高效可持续的亲子运动?对此,刘伟拟定了一套10分钟客厅、阳台高效亲子运动方案:

1、在客厅,家长可与孩子一起进行15至20个立卧撑,这一动作能同步锻炼腿部与躯干力量,强化孩子的身体机能,完成后,家长与孩子击掌鼓励,增进亲子互动。

2、移步阳台进行两组开合跳,每组30个,开合跳简单易行,能显著提升心肺功能,且孩子极易上手。

3、最后进行压腿运动,舒缓运动后的肌肉紧张。每完成一组运动,家长给予的击掌、拥抱等鼓励。

 让吃成为最有趣的游戏

“每个成长阶段的膳食安排都要紧扣发育里程碑。”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儿保专家冯彬彬的观点掷地有声。

“用手抓饭不是调皮,而是感知食物质地的重要游戏。”他认为,学龄前儿童的食育核心是“让吃成为有趣的游戏”,建议家长践行“供应者与选择者”的分工原则,即爸爸妈妈们决定什么时候吃、吃什么,孩子决定吃多少。同时,还可以让孩子参与洗菜,在互动中消除挑食偏见。针对家长关心的DHA补充问题,他明确表示:“母乳和配方奶中已含足量DHA,额外补充属智商税,每周吃2次深海鱼更实在。”

1754380967422.jpg

(冯彬彬授课《儿童营养膳食指导》)

而对青少年常因自主选择权增强而陷入饮食误区,冯彬彬提醒,此阶段需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每日蛋白质摄入增至80-100克,满足肌肉发育需求;二是建立“三餐>零食”的优先级,避免用奶茶、辣条替代正餐,“特别是青春期女孩要重视补铁,每周吃1-2次动物肝脏比网红补铁剂更有效。”

TIPS:各年龄段孩子该怎么吃?

1、学龄前是味觉与能力养成期。主张少量添加天然食材调味,如用南瓜泥增加甜味,每3天引入1种新食材,观察是否过敏等。

2、学龄期是习惯与规则建立期。主张控制每日奶量为400-500ml,过量会影响正餐食欲;每餐包含1种主食+1种优质蛋白+2种颜色蔬菜。

3、青春期是成长与自主平衡期。增至每天2个鸡蛋+1杯豆浆,限制含糖饮料摄入,用柠檬水、鲜榨果蔬汁替代。


编辑:鸢尾蝶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