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妈研习院丨侯志慧、谌利军、丘索维金娜……这些奥运明星背后的故事诠释什么叫奇迹

2021-08-02 阅读数 28728

第32届夏季奥运会在东京激战正酣。

奥运会赛事举国瞩目,截至7月27日,中国队获得了9枚金牌,5枚银牌,7枚铜牌的好成绩,位居金牌榜第三。
杨倩、陈芋汐、侯志慧、谌利军等一批奥运冠军的名字随着赛事的进程荣登热搜榜,并被人们熟

知。

网友们议论着冠军们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更对他们背后的成长故事津津乐道,很多家长也纷纷“开戒”鼓励孩子打开电视看奥运。

这也引发了大家对奥运精神与孩子成长的讨论,运动的意义在哪?奥运精神带给孩子的到底是什么?



「本期分享嘉宾」

微信截图_20191220112612.png

王建平

心理学博士 | 知名幼儿家庭教育导师

👇   

带孩子看奥运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体育教育可以磨炼一个民族的意志,改变一个民族的基因,是最好的教育之一。

现在因为疫情,不太建议孩子们出门远行,但是在暑假中,把孩子从电子产品中拉出来,一起看奥运,还有比这更好的亲子活动吗?

奥运,首先是励志教育。带孩子看奥运选手的拼搏,也同时是在看一个个浓缩版的励志故事,让孩子相信:不懈努力,可以创造奇迹。

比如,我们湖南的两个举重冠军侯志慧和谌利军,他们都来自农村,谌利军家甚至还曾是特困家庭,但是他们没有向命运低头。

在东京奥运会女子49公斤级举重比赛中,侯志慧以抓举94公斤、挺举116公斤、总成绩210公斤夺冠,并打破奥运会49公斤级别抓举纪录和总成绩纪录,拿下中国代表团东京奥运会第二枚金牌。这也是本届奥运会上,我国在举重项目上获得的首枚金牌。

97年出生的侯志慧,今年仅有24岁,举手投足却透着一股沉着稳健。

她出生在湖南郴州桂阳县梅塘村。

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谋生计,侯志慧跟着爷爷奶奶,成为了一名留守儿童。

大概是山野生活赋予的野性和活力,个头矮小的侯志慧活泼好动,骑自行车、爬山、下河、抓鱼全都在行,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小猴子”。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侯志慧11岁那年。她代表学校参加桂阳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还因为身材矮小,被人取笑是“读幼儿园的”。

也就是这时,她被桂阳三中的举重教练李志平一眼看中,没过多久就被带到省队去训练,她和举重就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省队的小猴子异常刻苦,白天忙于训练,晚上认真学习文化知识。有好几次,妈妈看着她手上磨出的老茧,心疼得直掉眼泪。

她直言,自己曾经想让女儿放弃举重,而小猴子总是说——

“妈妈,请你相信我的选择。”

小猴子的“拼”,让她在举重路上一往无前:2009年,她被湖南省举重队教练周继红选中,2012年成为湖南省举重队的正式队员,2015年进入国家举重队。

然而,通往成功的路却并非顺风顺水。

2016年,侯志慧正在全力备战里约奥运会,却在开幕前夕因为伤病被替换掉,她也因此哭了很久。

幸而功夫不负有心人,迟到5年的奥运金牌终于来了。

在东京,终于站上了奥运会的冠军领奖台,侯志慧又哭了。

不过,这一次她只哭了一小会儿,很快,小猴子就笑了。

而谌利军征战冠军之路更是一波三折。

2016年,在里约奥运赛场,大家心中预定好的那一枚奥运金牌,出现了意外,赛前热身时他突然两腿抽筋,不得不退出比赛。

那年夏天,铁铮铮的男儿落泪“对不起教练,对不起领导,对不起祖国”,三连对不起,许多人都还没有忘记。


后来他回忆说:“2016年里约奥运会赛前试举,我抓举抓到130公斤的时候抽筋了,腿一蹲,抽筋的地方就跟石头一样,劲根本运不上去。那种苦说不出来,毕竟机会太难得了,心情很沉重。”如果是其他伤痛,他还能忍,但是抽筋,就是真的没办法。

谌利军会这样就结束里约奥运比赛,没有人知道,他内心承受了多大的打击与痛苦。

2021,东京奥运会。

一开始,他跟第一名,相差6kg,12斤,大比分落后。

挺举第二把,187公斤!这个挑战,谌利军虽然此前完成过,可在奥运赛场挑战,能否成功,大家的心都悬着。

当187公斤的杠铃,被稍显“晃悠”地举过头顶,现场几乎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翻盘了!冠军!”

所有人振臂欢呼!

挺举一次成功,奇迹般地从第五名杀回第一名!逆天夺冠。‍‍‍

奥运,还是兴趣教育。现在的孩子,是电子产品陪伴下长大的一代,沉溺于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中,化身为“宅童”。要想办法让孩子摆脱碎片化生活,还有比一项运动更能让孩子持续投入的吗?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基本代表了当今人类最高的竞技水平。

让孩子发现运动之美:像飞鱼一样游泳,像黑豹一样狂奔,健美的身体、优雅的动作、迸发的激情……

让他们知道,“豆芽菜”或者“小胖墩”都不健康,健康的身体是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奥运,还是挫折教育。奥运赛场充满戏剧性,许多人把体育比赛的过程比作浓缩的人生,高潮与低谷,顺境与挫折,有强劲的对手,也有真挚的朋友。

孩子即将或已经在应试教育的路上了,告诉孩子赛场内外的故事,告诉孩子信念的重要,让他们学会合作、珍惜友谊、正确看待胜与败——获得成功固然好,但是经历失败也不是一件坏事。

比如,46岁的体操名将丘索维金娜连续八次站在奥运赛场。

丘索维金娜1975年出生于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市。7岁时,好动的她被家人送进体操学校学习,6年后进入苏联国家队。

1991年对丘索维金娜而言是一个重要年份。那年,16岁的她来到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参加女子体操世锦赛,以“直体晚旋”的动作,获得了个人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丘索维金娜的体操事业,也如那根划破天宇的箭矢,进入到炽烈而又迅猛的爆发期。

但她的人生却遭遇迎头一击:儿子阿里什被诊断患上白血病。

她知道,拯救儿子性命的唯一希望就是——赛场。

这一年,丘索维金娜27岁。为了儿子,她要和更加年轻的选手争夺奖牌。

别人为荣誉而战,她为的却是儿子的生命。 

为了拿到尽可能多的奖牌,获得更多奖金,丘索维金娜频繁参赛,且不再局限于自己擅长的跳马,也会参加自由操、高低杠和平衡木等其他项目。

为了儿子阿里什,她要更加“全能”。

后来,他的儿子幸运的痊愈了。但丘索维金娜也依然在赛场上战斗不息。

谁都不知道,这副1米53的娇小身躯中,到底蕴藏着多大的能量。

在2018年的雅加达亚运会上,丘索维金娜摘得跳马银牌,而冠军得主韩国小将吕瑞正,比她小了整整27岁。丘索维金娜,成为同台竞技的女孩们口中的“丘妈”。

此次在东奥会赛场上,她十指涂满代表乌兹别克斯坦国旗的蓝白绿指甲油,耳朵上戴着闪亮的耳钉,在掌声和欢呼声中谢幕。

正如伦敦与里约的奥运赛场上那样,即使丘索维金娜最终未能摘牌,她仍然扛起了那面象征奥林匹克精神的大旗,赢得了世界的掌声。

同样的故事,还有四次参加奥运会的吴静珏。

吴静珏是中国女子跆拳道队49公斤以下级的标志性人物,职业生涯十余载为祖国拿到不少的冠军。

同时也是“最多跆拳道女子金牌(轻量级选手)”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的中国跆拳道运动员。

同时,她还是一位母亲。

原本,她在里约奥运会后就宣布退役,但对跆拳道的热爱又让她回到赛场。

虽然,这次在东京奥运会上,她在复活赛中落败没登上领奖台……但她的不放弃,同样令人钦佩。

最后要强调的是,奥运。

还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时机。

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当雄壮的中国国歌响起时,那就让孩子在电视里响起这熟悉的旋律时站起来,带着孩子一起唱,致敬中国冠军,致敬中国国旗,让孩子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


640 (3).gif

今日女报融媒体中心

重磅推出

《辣妈研习院》专栏 

我们将邀请金牌亲子专家

通过科学方法助爸妈探寻问题根源

缓解育儿焦虑

每周欢迎做客本栏目

育儿先愈已

你的困惑,我来解答 

参与方式

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提交您的育儿困惑

微信截图_20191220113518.png

投稿有奖

精彩问题一经采用 将在

今日女报融媒体平台推出

并获得相应稿费

观照、洞察、觉知、改变

我们等你

本文编辑 章清清、王静

b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