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妈研习院丨40岁阿娇变胖被全网嘲,这个童年不幸福的女生到底怎么了?

2021-05-11 阅读数 30868

最近,阿娇拍综艺节目《怦然心动20岁》,之后宣传片曝光,她发福明显,身材竟大了好几号,脸大了不少不但有双下巴,连脖子都快看不到了,粉丝觉得撞脸何嘉文,也有网友觉得阿娇似乎不单纯是发福,怕她健康出了问题,很为她担心。

4月29日,据港媒报道,阿Sa出席电影《感动她77次》首映礼,被问到阿娇上综艺节目被发现胖了很多,阿Sa回应称阿娇之前有荷尔蒙失调的问题,最紧要是健康和快乐,不要去说她,免得给她压力。

实际上,很多网友都想问,阿娇到底经历了啥才变得荷尔蒙失调,胖成了这样。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阿娇似乎是这句话最好的例证。

她1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了,母亲在女人一生中最好的年华里,开始了养家之旅,阿娇也因此被寄养在不同的亲戚家。后来母亲又改嫁,

童年没有得到疼爱,还四处漂泊,导致了阿娇极其缺乏安全感,只要谁对她好,她会对那个人好十倍。

所以,阿娇从小就养成了这种在乎别人的看法多于在乎自己的习惯,心理学上说这是讨好型人格,这成了她在感情里的致命弱点。

一切会以对方的要求为主,哪怕自己不愿意,为了让对方开心,也会赴汤蹈火。

所以这就有了毁阿娇的照片事件。

后来又经历18个月结婚又离婚,如今又身材忽胖忽瘦,健康亮红灯。

童年缺失安全感的明星,不止阿娇,还有华晨宇。




华晨宇从小父母离异,3岁起就没见过母亲。小时候只是跟他爸爸一起生活,但是爸爸太忙了,忙到没时间陪伴他。

时间长了他就慢慢变得孤僻孤独。曾经他说晚上抱着玩具睡觉就是想多一点安全感。

家庭温暖和安全感的缺失,让他很孤僻,但是幸运的是他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东西,那就是音乐,把精神世界寄托在音乐上。

但他孤僻的个性,让他在生活和感情中并不顺利,他在综艺《花儿与少年》中的表现,被吐槽为巨婴。

比如在生活上需要前辈们的照顾,在年龄大的长辈做完饭以后,还需要三顾茅庐地请下来,上桌后只顾自己一个人吃,根本不懂得照顾长辈。

总是不在状态,不顾团队,到处乱跑,总之这么大人一直处于让被人寻找的状态。

直至最近被爆出的和张碧晨未婚有“私生女”事件。

每个人在成长、生活中都有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

一个人童年安全感的缺失会影响他的一生。那么,缺失安全感的孩子会有哪些表现呢?

恋物、经常害怕或者害羞,过分粘人。这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其中,“恋物”让很多家长都不理解。

漫画《史努比》中的角色奈勒斯是一个天真善良的男孩,不管是上学、睡觉、玩耍,还是上台做演讲,他都会带上一条毛毯。

如果没有这条毛毯,他就会顿时失去自信。

生活中,很多孩子也像奈勒斯一样有恋物行为,只是这条毛毯可能会变成毛绒玩具、奶瓶、小被子,甚至尿布。

《儿童行为心理学》一书中提到,当孩子希望在得到父母关怀的情况而不得,就会开始寻找其他代替物获得缺失的安全感。

枕头或者布娃娃有柔软的触感,像妈妈的怀抱,而且时常伴随着孩子,非常亲密。

孩子喜欢抱着枕头或者布娃娃睡觉,就是一种渴望得到关爱的表现,是其心理安全感没有得到满足的一种特殊行为。

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都有一个对他来说非常重要的特殊物品,孩子这个物品产生依赖,是典型的恋物行为。

表面看,孩子恋的是物,实际上,这是孩子依恋心理的体现。

那么,孩子好像又“恋物癖”需要干预吗?

Q:孩子好像有“恋物癖”,需要干预吗?

倾诉:牛牛妈妈

我家娃5岁,男孩,好像对旧东西特别情有独钟。

他喜欢一个奥特曼的玩具,还是2岁时给他买的,不管是吃饭、睡觉,还是出去玩都不离手。

现在它又脏又破,我们担心不卫生,几次劝他丢了买新的,孩子就是不肯。

前几天,我趁他晚上睡着了,偷偷把那个破玩具处理。

结果,他发现后很生气,还朝我大吼大叫,怎么都哄不住。

我想这孩子是不是有点“恋物癖”,需要干预吗?

「本期分享嘉宾」

微信截图_20191220112612.png

王建平

心理学博士 | 知名幼儿家庭教育导师

👇    

A:恋物本身不可怕,恋物的源头才值得关注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或多或少地对某种物品产生一定的依恋。

有的孩子“恋”纽扣,有的孩子可能“恋”小毛巾、小被子或者小玩具熊。

他们熟悉这些物品,经常会对这些物品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关注和依赖。

不可否认,有的玩具很可爱,摸起来很舒服,孩子会格外喜欢。

在他们眼里,这些物品就像是一个熟悉的“老朋友”一样,但如果孩子喜欢依恋物品到了某种偏执的程度,就要引起注意了。

此前,媒体报道过厦门一个2岁的小朋友,对烧水壶有着特殊的情感。

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提着这个水壶,不管是吃饭还是睡觉,家人只有等他完全睡熟了,才能把水壶从他的手里拿下来。

第二天早上,他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壶,如果不给,就大哭大闹。

其实,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恋物癖”,这些物品是孩子安全依附关系的寄托。

具体的表现有:不管多旧多脏,孩子都“不离不弃”;

每天都要带在身边,不管吃饭还是玩耍,一刻也不能离开;

喜欢摸和闻,拒绝换新的,即便是一模一样的也不行。

“恋物”本身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消极影响,而是“恋物”的源头——安全感的缺失才是父母必须时刻关注的。

孩子的特异行为是在提醒家长,要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了。

许多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比较少,所以孩子就会把自己对父母的感情转移到自己喜欢的物品上去。

所以,建议爸爸妈妈们从孩子的安全感着手,为孩子创造一个开放、温暖、互动的家庭环境。

平时多和和孩子一起做他最喜欢的事情,多抱抱亲亲孩子,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只有孩子自身有了安全感,才会慢慢地与“依恋物”分离,真正变得独立起来。

孩子有“恋物癖”也可能源于孤独,特别是对那些已经有了交往意识的孩子而言。

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但内向的孩子不能放开心胸交往,自己熟悉的同龄亲戚,又不能时时在身边。

孤独失望之余,玩具就变成了孩子的精神寄托,孩子跟布娃娃说话,跟它一起游戏,一起睡觉,享受着跟这个“小伙伴”交往带来的快乐。

如果孩子对于某件物品的依赖性极大,家长千万不要强制性干预,可以先问问孩子,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件物品,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先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他的世界,然后试着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

比如给孩子其他喜欢的玩具、带孩子出去郊游、参加集体活动、听音乐等方法,孩子的生活状态得到了丰富,其关注点就不会再局限于所恋之物。

总之,当发现孩子有“恋物癖”的时候,家长们一定不要慌张,也不要强行干涉,日常的关心与心理引导才是最重要的。


640 (3).gif

今日女报融媒体中心

重磅推出

《辣妈研习院》专栏 

我们将邀请金牌亲子专家

通过科学方法助爸妈探寻问题根源

缓解育儿焦虑

每周欢迎做客本栏目

育儿先愈已

你的困惑,我来解答 

参与方式

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提交您的育儿困惑

微信截图_20191220113518.png

投稿有奖

精彩问题一经采用 将在

今日女报融媒体平台推出

并获得相应稿费

观照、洞察、觉知、改变

我们等你

本文编辑 章清清、王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