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女图丨三毛:撒哈拉永远的流浪者

2017-10-23 阅读数 71058

识女图 三毛

1990年秋,三毛在成都柳荫街小憩。摄影/肖全

文/陈晓丹

1990年秋,成都柳荫街。漂泊已久的三毛赤足坐在街边,一身“乞丐装”,一个大背包。她背靠临街的民居,几张木椅斜靠在门板上,她沧桑的面容写满人世的疲倦。在这条古老的巷子里,她和孩童们玩纸烟盒,和茶馆老人喝大碗茶,听市井里各种嘈杂的声音,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欢愉。

三毛在柳荫街留下此生最满意的一组照片,几个月后,却用一条丝袜结束了生命。谁也想不到,这个率性自由的流浪者、撒哈拉沙漠的奇花,生命之弦戛然崩断,决绝得不留一点余地。

她最后留给世人一句话:“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幸福的归宿。”她对生命的认识已超越生死,活着亦或死去都是合理的选择,只尊从内心的驱使。因此她饱受争议,保守派认为她是脱离世俗的神经质患者,自由派则赞美她不可复制的个性和理想主义。

她死了,魅力却永远留在人间。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一茬一茬年轻人都致敬三毛式的生活,渴望冲破世俗阻力,如风一样自由、如野草般不羁。三毛是划时代的青年偶像,她的率性洒脱是通向未来的门票,她用一无所有收获精神的富足,用浪迹天涯加持内心的力量。

她是自己生命的主宰,1943年出生,1964年自杀未遂,1973年在撒哈拉结婚,1976年出版《撒哈拉的故事》,1991年1月自杀成功,终年48岁。“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生命于她只是无关悲喜的过程。

她亦是自己爱情的主宰,有过三次刻骨铭心的爱。

21岁时,三毛在台湾文化大学当旁听生,恋上学校的风云才子梁光明。三毛敏感脆弱,对初恋倾注全部痴情,即使分手也绝不后退。一个风雨交加的夜,她狠狠地朝左手腕切下去……因为抢救及时,她捡回一条命,也多了一道缝了28针的刀疤。她远赴西班牙,从此开始毕生的流浪。

接下来的三年,三毛先后在西班牙和德国求学,逐渐走出情伤,并在西班牙找到她的挚爱——荷西。此时的她天真率性,没有什么能阻挡她的自由,她偶然看到《国家地理杂志》上非洲撒哈拉沙漠的介绍,便不顾一切前往。撒哈拉的漫天黄沙和无边寂寥让她无法自持,荷西追随而至,两人在沙漠深情相拥,看漠上黄沙、金色斜阳,体验前所未有的人生。

1973年,三毛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公证结婚,那时的她,两条垂落的麻花辫,一身吉卜赛长裙,无拘无束。婚后,她成为平凡的主妇、多产的作家、聪慧的艺术家,粗衣陋食,幸福快乐。

生活给予她非凡的经历,也夺走她永享幸福的权力。1979年9月,荷西因潜水意外丧生,三毛所有的感情仿佛也随他而去。她在痛苦中度日如年,荷西爱了她12年,诀别时却来不及说声再见。

三毛黯然回到台湾,人们期盼她再婚,而她却不能另嫁。留在《撒哈拉的故事》里的三毛与荷西,是浪漫爱情的化身,她不能打碎那个神话,只能用非世俗的方式寄托感情。

1990年,独居多年的三毛意外邂逅西部歌王王洛宾,爱情从天而降,两人萌生忘年情,三毛孤身前往乌鲁木齐王洛宾的家。这段感情让外界疑惑,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年龄身份相差悬殊,巨大的压力接踵而来,三毛最后的爱情化为泡影。她一生都没爬出爱情的沼泽,也许她觉得是时候告别了,到下一个世界流浪。

48年的生命,三毛把流浪过出诗意。从中国台湾到西班牙,从德国到美国,从非洲撒哈拉到南美洲,她一辈子走完别人几辈子走不完的路,领略别人几辈子领略不到的美景。她享受流浪带来的乐趣,跟着运水车深入沙漠腹地,用包装棺材的木板钉桌子,把破旧的房子建成“全沙漠最美丽的家”……

没有人会这样去完成真正的生活。她就像撒哈拉沙漠的仙人掌,坚韧地开出柔嫩的花。她是撒哈拉永远的流浪者,也是自由主义者、个人主义者、理想主义者心中不灭的灯塔。

  识女图 三毛 今日女报/凤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