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泳者如何科学健身?运动医学专家来科普

2023-12-28 阅读数 10203    赞 4

文/黄赫

每年1月1日是冬泳日。游泳对匀称地发展肌肉,增强耐寒能力,锻炼内脏特别是心肺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以及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近段时间,长沙等地冬泳爱好者频频开展冬季畅游活动,但是冬泳造成猝死的病例时有发生。冬泳者如何科学健身,把握好 “安全阀”?

摄影/贺山峰

冬泳“应激”是怎么回事?

在寒冷的冬季露天游泳,可不是一件容易让人接受的事。水的导热性比空气大23倍左右,人体在水中散热比在空气中快25倍,因而机体所受的寒冷刺激较大。人在水温23~26℃的水里游泳1小时,可消耗300~800大卡热量;而冬泳2分钟即可消耗热量约100大卡,就相当于6公里/小时的速度步行30分钟消耗的热量。

关于冬泳对人体的作用机制,“应激”论是目前较为公认的一种说法,应激是人体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做出一些相应反应的全过程。

1、适度的应激量,可激发体内产生适应力、抵抗力、免疫力,这就是应激的积极的一面。

2、应激过度,则损害机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如寒冷环境下心血管疾病(CVD)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这与寒冷刺激下交感神经兴奋、血液黏度改变、凝血激活、氧化应激、炎性反应以及其他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因素紧密相关。

冬泳是在立冬至春分这段时间里,水温在14℃以下的室外游泳活动。

一般男女,穿着常服并保持静止,在海水的存活时间0℃的海水,15分钟;2.5℃的海水,30分钟;5℃的海水,60分钟;10℃的海水,3小时;25℃的海水,24小时。人们把2.5℃的海水温度称为海上濒危低温,列为海上运动“禁区”。

究竟在冷水中游多少时间才好呢?研究表明,冬泳时间长短为T(min)=气温+水温÷2,这样才能达到冬泳锻炼效果的同时又不致造成人体伤害. 当地气温10℃,水温在12℃,冬泳时间16分钟左右。

摄影/刘青山

人体对冷水反应有“安全阀”

冬泳就是利用个体可接受的冷刺激量来激发人体各系统功能向有利于自身健康生存方面转化。为了消除冬泳给机体健康带来不利的一面,冬泳者应掌握机体对冷水反应“安全阀”。冷水反应期,分为“初寒期”、“暖适期”、“寒颤期”。

1、初寒期,皮肤受到冷刺激,体表血管收缩,血液向深部组织流动,骤感寒噤,此时皮肤苍白,皮温降低,心率增快。

2、暖适期,机体经初寒期后进入暖适期,皮下血管反射性扩张,血流向肢体,寒意缓解,皮肢潮红,呼吸平稳。在此期,结束擦干身子,穿好衣服,恰到好处。

3、寒颤期,如体温进一步下降,超过自身耐受能力,此时进入寒颤期,表现皮肤由潮红变紫红,并反映出鸡皮疙瘩的肤体变化。这是寒冷反应信号,应停止冬泳用干毛巾强力擦身,并可喝些热饮料。 

科学冬泳当注意

1、游泳是人体体质锻炼的第二个阶段,平时缺乏锻炼、身体素质不佳者,千万不可盲目冬泳。血液循环不良、恶性肿瘤及心肺等主要脏器功能不全者禁用冬泳。

2、冬泳者下水前要做5~10分钟热身运动,并先用冷水先刺激四肢。初次冬泳者要在冬泳专业人士陪同和指导下进行活动,刚开始每次只游一分钟,每周两次,然后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时间和频率。

4、冬泳和冷浴者最好是从秋季开始逐步过渡到冬季,对寒冷有一个逐步适应过程。

4、游泳后,可喝点热饮和吃点甜食。不要马上洗热水澡,否则会影响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环。

5、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冬泳时要备好急救药品。举办大型公益冬泳活动时,很有必要配备“救命神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总之,冬泳要遵循科学健身的方法原则, “强身健体、愉悦身心”是冬泳者首要锻炼目的。

 

(作者系运动医学专家、湖南省大众医卫科普作家)

编辑:鸢尾蝶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

 


  凤网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