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湘妹子获评“全国自强模范”,独臂女教师的故事太励志!

2025-05-17 阅读数 8570

今日女报/凤网实习生 谭如意 记者 郭玲

“这份荣誉让我深切感受到国家对残障群体的重视,这不仅是一份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接受“全国自强模范”表彰后,扶婷如是说。5月16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北京召开,此次表彰中,湖南共有7人获评“全国自强模范”,其中包括扶婷、文晓燕、黄翀3名女性,而来自湘潭的独臂教师扶婷的故事尤为励志。

这位曾斩获18枚国际赛事金牌的运动健将,如今以公益律师身份为残障群体维权、以高校教师身份传递法治温度。她用单臂撑起从运动员到法律人、教育者的多重身份跨越,让“自强”二字在命运的褶皱里铸就超越残缺的人生丰碑。

进京领奖,自强故事要带回课堂

5月16日,阳光洒在人民大会堂前,一场精神的盛宴 —— 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此盛大举行。对扶婷来说,这一天是荣耀与感动交织的特殊日子。曾获得“湖南省道德模范”“湖南省自强模范”等多项荣誉的扶婷,在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又获评“全国自强模范”称号,作为湖南3名获“全国自强模范”表彰的女性之一,在北京聆听全国自强模范宣讲团宣讲。谈及现场感受,她难掩激动:“李强总理接见时与我握手,这份关怀让我备受鼓舞。”

mmexport1747444193804.jpg

在报告会现场,台下座无虚席,来自全国各地的自强模范们带着各自的故事,等待着宣讲的开始。随着宣讲团成员一一上台,扶婷全神贯注。有的自强模范身残志坚,在科技创新领域日夜钻研,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突破重重困境,研发出助力残障人士生活起居的智能设备;有的扎根基层,深入偏远山区,搭建残障人士就业平台,用脚步丈量土地,让无数残障家庭重燃希望之火。这些故事似一把把火种,点燃了扶婷眼中的热泪,她数度眼眶湿润,那些画面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会后,她主动与教育、公益领域的同行深入交流,有人谈到在特殊教育课堂上,为让听障孩子开口发声,耗费数月钻研教学方法;有人说起公益助残项目资金短缺时,四处奔波寻求支持。扶婷认真倾听,不时点头,还相互留了联系方式探讨经验,在思想上达成了碰撞。“今天不只是接受荣誉,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扶婷感慨道,“看到这么多同行在不同领域发光发热,更坚定了我要把‘法律温度’传递给更多人的决心。回去后,我会把这些感人故事带进课堂,让学生们看到,自强精神就在我们身边。”

三尺讲台,她让法律知识在现实里扎根

如今的扶婷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公益律师更是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一名教师。在做律师期间扶婷在为残障群体维权,办理百余件维权案件过程中,深感法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为弥补法律教育中理论落地的缺口,这位知名公益律师于2018年重返湘潭大学攻读博士。求学期间,她白天在律所深耕实务,夜晚伏案撰写论文,将实际办案中遇到的难题转化为理论课题,其与导师合作的检察公益诉讼研究成果更是获得最高检检察长批示。2021年9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后,成为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一名专任教师,主要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法律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讲台上,只有一只手臂的扶婷单手夹起教案,转身在黑板上“唰唰”写下几个大字:“长沙自建房倒塌案法律争议点”。粉笔灰簌簌落在她左肩,她浑然不觉。“应急预案启动是否合规?日常监管是否存在系统性漏洞?伤亡赔偿标准如何界定?”她抛出一连串问题,手指敲击黑板。这是扶婷的《应急法律法规》课堂。她带着学生分析应急预案漏洞、责任认定难点。投影屏上,事故现场的照片触目惊心,台下学生屏息凝神。她抛出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在废墟中抽丝剥茧。

扶婷将律师生涯的严谨作风融入教学,摒弃传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以“法律解剖刀”剖析社会现实问题。她格外重视通过实务浸润培养学生的职业信念,强调“法律人的温度比技巧更重要”。在课堂上,扶婷采用“案例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案件事实,再探寻对应的法律依据,最后模拟处置方案,将课堂打造成学生眼中的“法律诊所”,让法律知识真正扎根于现实土壤。

而身体的残缺,也并未成为她与学生之间的屏障,反而成为“身教”的契机。作为班主任,扶婷的办公室常化身心理疏导室。学生们不仅来请教法律问题,更向她倾诉就业焦虑。一次,一个女生向扶婷倾诉说自己找不到实习的机会,扶婷积极开导并带她参观自己的工作室让她真实地参与案件的学习。“与其纠结环境,不如埋头做好手头的事。”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当你专注做好当下的事,未来自会给你答案。”

mmexport1747444201904.jpg

标签之外:做自己人生的掌舵者

这位单臂执教的高校教师,用近三十年完成了运动员、律师、教师三重身份蜕变。在站上讲台前,扶婷的人生已足够传奇。3岁因车祸失去右臂,13岁与泳池结缘,15岁入选国家队,16岁斩获亚残运会金牌。单臂划出18枚国际赛事金牌。雅典残奥会后,她退役攻读法律,以综合第一的成绩保送硕士,成为专为残障群体维权的公益律师。2017年,扶婷成立全省首个残障人士法律工作室,多年来始终致力于残障人士权益保护工作。她和团队多次举办法律保护讲座,为残障群体普及法律知识;办理了百余件诉讼案件,积极维护残障人士的合法权益,为无数困难群众代写法律文书,提供专业法律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却在实务中发现法律与现实的断层:“条文无法解答所有问题,必须用理论支撑实践。”于是,32岁的她攻读博士,将公益诉讼经验转化为学术成果,最终以教师身份重返校园。

面对外界赋予的“独臂女侠”“自强模范”等诸多标签,扶婷显得格外清醒:“我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只是个认真生活的普通人。运动员、律师、教师,这些身份都是我人生的片段,而不是定义。”在她看来,所谓自强,“不过是认准方向就往前冲,不纠结得失,不害怕摔倒”。

从碧波泳道到庄严法庭,从学术殿堂到公益前线,扶婷用独特的人生轨迹证明:真正的强者,永远不会被现实困境定义。当命运给予残缺的躯体,她用永不言弃的精神铸造出完整的人格丰碑,在每一个身份转换的节点,都为“自强不息”写下新的时代注脚。


编辑:徐珂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

  巾帼风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