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构筑社会治理的平安“金字塔”,巾帼力量不可忽视。党的二十大报告把高质量发展妇女儿童事业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 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妇女是社会发展的“半边天”,更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为充分展现湘妹子们在社会治理中贡献的智慧和力量,湖南省妇联、今日女报 / 凤网特别策划“巾帼初心耀三湘·治理篇” 专题报道,挖掘各行、各业、各界的优秀女性在参与社会治理工作中的精彩故事,聚焦闪光点、照耀身边人。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欧阳婷 实习生 王诗雨
“作为一名司法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时,除了要具备法律基础知识,面对群众,更要有耐心、恒心和同理心。”这是李漪坚守7年的“心得”——她是益阳沅江市司法局南大司法所所长,承担着社区矫正、指导和管理人民调解、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等工作。如何在司法领域践行“枫桥经验”,让群众更好地享受法治公平与正义?且听李漪的“三心”好经验!
【人物档案】
李漪,阳沅江市司法局南大司法所所长
耐心+恒心:她为摔伤村民争取赔偿款95万元
“刚到南大司法所工作时,居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2016年8月,李漪成为益阳沅江市司法局南大司法所的一名司法助理员。南大所所在的南大膳镇是沅江市的“北部重镇”,有将近8万人口。当年,不少市民在矛盾纠纷出现时“信访不信法”,司法工作者维稳压力极大。
随着国家法治制度的完善,普法宣传的力度逐步加大,法治意识深入人心,大家逐渐学会了遇到矛盾时寻求专业的司法调解。
一次,一对邻居因为鱼干道(位于两家的鱼塘中间小路)的归属权再次产生了矛盾,“他们为了这件事已经争了3年”,其间双方甚至发生了肢体冲突。李漪了解情况后,带着村干部和人民调解员寻求解决的方式。
“南大膳镇临近洞庭湖,土地资源对农民十分珍贵。”李漪顶着烈日,带队测量了涉事鱼干道的宽度和长度,先后和当事双方沟通,详细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她还走访村民们,咨询了民间鱼干道的归属方式。
历经40多天,李漪不厌其烦地和当事人双方解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相邻关系”的内容,最终双方起草了一份调解协议,使得事情终于告一段落。
在工作中,李漪经常也会遇到困难,但她总不轻言放弃,努力争取更好的结果。
一次,一位不知所措的母亲郭某找到了李漪,向她寻求法律服务。原来,郭某的儿子在外务工摔伤,腰椎骨折,造成创伤性截瘫,但因为郭某的儿子属于劳务派遣,公司并不愿意进行赔偿。
李漪决定帮这位母亲,让她儿子得到应有的赔偿。于是,她不仅协助郭某的儿子进行了工伤认定,还多次组织调解,代表郭某多次与用人单位和工作单位协商,努力为郭某的儿子争取一个合理的赔偿金额,使案件获得一个令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在这过程中,李漪有好几次都感觉到调解进入了僵局,可能会面临失败,“我已经准备建议当事人提起诉讼了”。
但在面对当事人时,李漪依旧信心满满,在调解室里坚持不懈。最终,她成功帮受害人争取到各项法定人身赔偿费共95万元,更好地保障了受害人的合法权利。
同理心:她助被家暴妇女开始新生活
作为一名基层妇女干部,担任南大膳镇妇联兼职副主席的李漪在遇到侵害妇女儿童权益案件时,总能设身处地为妇女寻求更好地解决方式。
有一天,李漪正在办公时,50多岁的妇女刘某(化姓)拿着普法小册子,神色惊慌地走进了司法所。她还拉开衣服向李漪展示伤疤:“丈夫经常殴打我!”
该如何离婚?在谈话中,李漪了解到,刘某已经被丈夫家暴了十余年,在这过程中,她一直默默忍受,直到两个孩子独立成家,她才决定奋起反抗。
李漪带着司法所的工作人员跟着刘某回到了家。得知李漪等人的来意,刘某的丈夫骂骂咧咧,他认为“这种事怎么还要告到政府去”,是刘某在小题大做。
“不想再生活在丈夫的阴影下。”在确定了刘某想要离婚的决心后,李漪指导刘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告诉她如何获得证据,很快,刘某成功离婚。
离婚后的刘某找到了一份工作,开始了新的生活,“上次遇到她时,她的精神状态好多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编辑:陈雪炎
二审:唐天喜
三审:邓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