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开月正圆》剧照
文/夏昕
去年热播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曾让不少人熬着通宵追剧,众多追剧者至今仍对剧中的周莹念念不忘。
历史上,周莹确有其人,其传奇的从商经历完全可以成为一部经典MBA教材。对于现代各路商业大佬而言,面对周莹唯有膜拜的份。因为这些大佬玩的套路,周莹早就玩腻了;而周莹的一些创举,现在的商界大佬们却还不敢尝试。
周莹并非剧中说的那样是“捡”来的,而是含着金汤匙出生,这个现在的各路商业大佬当然不好比。周莹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其父亲周梅村曾任刑部员外郎,家世非常显赫。周家曾建有17座宅院,后因战火烧毁了16座,只剩下其中1座,就是如今的周家大院民俗博物馆。
这座周家大院设计精巧,构筑精美,将南秀北雄的建筑风格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这座陕西省独一无二的古民宅来看,周家当时的财富绝不逊于吴家。
周莹嫁与吴家是门当户对,现实中的吴蔚文和吴聘也确实亦官亦商,吴蔚文是通奉大夫,官至从二品,曾任湖北后补道台、山西宁武知府等职。
周莹的丈夫吴聘则是资政大夫,官至正二品。吴家主要靠盐业发家,吴蔚文凭借办理淮盐盐务之便,每年拥有400万张盐引。一张盐引可以运120斤盐、赚一两银子,因此仅食盐一项,吴家每年就可赚400万两。
吴家在扬州设立盐务总号“裕隆全”,各地设立分号,其大盐商之名远近皆知。
133年前的今天,周莹嫁入吴家。结婚那天,周莹的陪嫁车队已进入安吴堡,后面的嫁妆还没出孟店大门。这个架式,相当于现在开着上百辆清一色的劳斯莱斯送亲吧。
嫁妆之丰厚、婚礼之隆重,泾阳、三原一带至今仍在流传。周莹跟吴聘入洞房后,才发现他已是一个病秧子。但周莹却没有嫌弃丈夫,也没有对吴家婚前的隐瞒有任何抱怨。
婚后,他俩生了一个女孩,不到1岁就夭折了,于是就过继了一个儿子。
不久,吴聘父子先后去世,周莹临危受命掌管吴家家业。周莹虽然年轻,却临危不惧。她知人善用,驾驭有方,颇有将帅之风。
她将扬州总管罗天增以及杨茂亭、王子绪、王幼农等十多位能人团结在身边,让他们为自己出谋划策,并放手让他们去做事。当然,不能单独“靠感情留人”,关键还要“靠待遇留人”。
现在商家为留住人,总拍着胸口承诺必买“五险一金”,这个相对于周莹推行的“阳俸”和“阴俸”制度来说,简直是弱爆了。周莹对那些有功之臣承诺:只要你不跳槽,在吴家干不动了可拿退休金,死后你家人还可继续代领退休金。为让有责任心的员工死心踏地,周莹就进行“改制”,让伙计参股,实行“股份制”。比如一个小伙计年薪二十两银子,他可先支十两用于生活,剩下的十两可以参股分红。“股份制”不仅凝聚了人心,而且毫不费力地进行了“融资”。
除了高工资,高福利也是现在各路大佬留人必打的一张牌。
明星黄晓明去年给员工发刚上市的iPhone8,被高呼“中国好老板”;董明珠放风要给员工提供两室一厅住房,大家望梅止渴口水长流。周莹给员工的福利好得多:对所有佃户全家免费提供住房,真正让打工者过上了“安心而有尊严”的生活。
倘若这些举措还不足以让人膜拜,那么周莹这位“安吴寡妇”很快打造出的庞大商业帝国,总该会让一些大佬膝盖弯下了。她不仅将盐业做得更大,还垄断了棉花收购,开了许许多多的布庄、药铺和钱庄,吴家的房地产和商铺全国遍地开花。万达少东家王思聪现在每到一个大城市都住自家宾馆,而吴家所有的伙计早就享受了王思聪这样的待遇。当时民间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
现在的顺风快递之类的物流很牛吧?对周莹来说,这个靠边站,她组建的马帮当时几乎跑遍了全国。
就连搞慈善,周莹都比现在的大佬们花样多。当年她发起“希望工程”,在村子里办义学,凡来上学的孩子不仅不收费,而且管饭,还发银子。现在微信上十分流行的“众筹”,周莹也早就玩过了,她建了很多义仓储备粮食,她为主、佃户自愿捐赠。每遇灾年,她就四处开灶施粥。 对于这位陕西首富,她的堂侄、著名国学大师吴宓有诗赞曰:“筑台寡妇比怀清,吴氏义堂有富名。盐业兴家多助赈,诰封一品纪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