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湘女第一人”杨芳:匠心军工人 当代“花木兰”

2019-03-06 阅读数 137660

巾帼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三八”国际妇女节

巾帼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三八”国际妇女节

“我叫杨芳,是中国兵器集团江南公司数控加工分厂的一名操作工人。入职33年,我在铣工岗坚守一线,按照图纸生产出军工产品中最精密的核心零件。这些年,我参与了众多高精尖产品的制造,从装配重点军品到高速列车动车组核心部件,从成为数控领域和中国兵器行业技术技能“排头兵”,到被誉为“数控湘女第一人”,这都是我不变的‘报国之心’。”

——杨芳

编者按

大家还记得电影《战狼2》里的热血一幕吗?一声令下,海上军舰发射巡航导弹,哪怕远隔几百上千公里,依然可以实现精准打击,误差不超过10米。 

这样的电影场景,在军工人的努力下已经成为现实。 

杨芳研制的核心零件,正是准确把控射击轨迹的关键,用一句话形容——“失之微米,谬之千里”。 

什么是微米?杨芳给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打了个比方:“1微米是1毫米的千分之一,一张纸的厚度都有0.05毫米,而我们的零件比这0.05毫米更加精细,精度达到微米级!所以,我从事的是一份最基层也最神圣的工作,它承载着十三亿中国人的强国梦!”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李诗韵

机械加工行业里的“花木兰” 

有人说,机械加工行业是“男人的天下”。但在杨芳看来,这却是一种新鲜的挑战。 

“我是军工二代,父亲是江南公司的铸造工人,母亲是产品检验员。”杨芳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从父辈讲述的故事中,她了解到作为新四军兵工事业创建者,老厂长吴运铎曾制造枪炮痛击日寇,而珍宝岛战役中也有江南人生产的武器……这些传奇的故事加上“军工基因”的传承,使杨芳自小就对军工事业充满了向往。 

1986年,不到17岁的杨芳进入江南集团,并选择了最苦最累的铣工岗位。 

铣床,是利用高速旋转的铣刀对零件进行加工的机床。普通铣床全靠人工操作,人停活就停,不能有丝毫懈怠。而且不同于一般的生产作业,铣工在操作时不能戴手套,只能任由飞溅的金属屑打在手背上,油污浸染着皮肤。 

“你要做机械加工行业的‘花木兰’,就要敢于硬碰硬,善于钻研。”刚入职时,师傅的教导杨芳铭记于心。 

白天,杨芳跟着师傅们一起实际操作,她从不敢偷懒坐下,总是站在飞扬的粉尘中睁大眼睛边看边学,下班后便是满脸灰尘。为了加强实践操练,她每天等师傅休息了,就偷偷捡起加工剩下的料头以及磨损的刀具,依葫芦画瓢,模仿师傅的手法加工小零件、刃磨成型刀。 

数千个日夜,杨芳反复试验,测量、记录、分析,半成品堆满半间屋子。3年时间,她的工艺技能和专业理论突飞猛进,实际操作能力超过了大多数工友。 

1992年,江南公司当时唯一的一台最先进的数控铣床落户在杨芳所在的班组,领导安排她操作新机床。可她一看,懵了!因为这台设备需要电脑程序操作,并且标识说明全是英文! 

顶着英语底子薄、电脑基础差、数控技术“门外汉”的三大压力,杨芳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最快上手的学习计划。 

“我购买了大量技术书籍,一天只睡4个多小时,甚至花掉我和爱人一年多的工资买回了一台电脑,将平常几倍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就这样,2004年,杨芳在湖南省第一届数控技能大赛铣工组比赛中荣获第三名,也是大赛唯一获奖的女选手,被大家称作“数控湘女第一人”。

乐意“打头阵”,敢啃“硬骨头” 

杨芳常说:“我们加工的产品承载着中国梦,挑战与成就感并存。”

2009年春节前,杨芳接到某空地导弹一关键零件的加工任务——此零件为导弹控制方向重要的基准零件,外形结构复杂,形位公差要求非常严格。

“当时离春节只有几天时间,要赶在过年前完成任务非常难。”杨芳回忆,她拿到图纸后,立即开始分析、制定加工方案、建模编程,没日没夜地和工友一起泡在工房里,最终在短短几天时间赶出合格产品。但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工效率,她春节假期还没过完便又来到公司加班,完善工艺方案。 

如今,这一款产品已经代表中国,在国庆阅兵式上向全世界进行了展示。 

不过,让杨芳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制造经历是在2015年。 

“神舟飞船的座椅缓冲器什么样子?我清楚!”2015年,江南公司交给杨芳一个重大项目——神舟十一号飞船座椅缓冲器的研制。 

“飞船在飞行、降落过程中都要面对极大的冲力,而座椅缓冲器是宇航员返回地面的重要安全装置,这个环节的制造不能出任何差错,一旦数据不够精准,就可能危及宇航员的生命。”责任重大,杨芳反复打磨,为了突破技术局限,她在实验室一遍遍操作,时常忙到凌晨两三点,实在累了,就在车间的椅子上靠一会儿…… 

最终,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缓冲器研制成功——生产合格率从20%左右提升到90%以上,大大提高了国内技术水准。 

2016年10月17日,安装着杨芳打造的缓冲器的神舟十一号飞船载着宇航员升空。这一次宇宙探索,宇航员在太空安全驻留达到30天,创造了中国宇航员驻留时间的新纪录。

利用“黑土地”,培养“金蓝领” 

“一个人就算是一身铁,又能打几颗钉?”这是杨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为把自己首创的数控操作技术系统传授开来,这些年,杨芳带出了近百名徒弟。2013年,以杨芳的名字命名成立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暨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湖南唯一一个由女性担任负责人的创新工作室。 

“她做事非常耐心、细心。”说起杨芳,跟杨芳学习了11年的赵振华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在工作上,杨芳对产品精度、尺寸要求非常严格,产品有点小瑕疵,她会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进行修改,工友们有不会的,她也是手把手毫无保留地教。 

杨芳的“无私”大家有目共睹。面对新员工,她从未不耐烦,而是一遍一遍教他们如何操作数控设备、如何编制程序、如何装夹工件等,直至他们能加工出优质的产品;她经常向同事们介绍推广新技术、先进的操作编程方法,也经常开展培训、学术交流讲座。她所带的徒弟中,有的已经成为了技师,有的获得湖南省“五一”先锋等荣誉。 

把自己的技能悉心传授给他人,会不会砸了自己的“饭碗”?面对这样的质疑,杨芳说:“企业不断在发展,更需要注入新人才,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大家一起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优秀的团队,为公司发展、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