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父亲送学7年,助女儿考入资助人母校

2022-09-01 阅读数 46859

出品:今日女报谭里和工作室  采写:首席记者 谭里和  实习生 陈恺然  李扬进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意外高位截瘫后,靠轮椅行走的他克服别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送女儿到大山外求学。他说,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这也是一个温暖的故事,一位扶贫干部结束扶贫离开时,被轮椅父亲逆境中送女儿求学的故事感动,发动4位大学同学组团资助女孩5年。他说,“扶志”和“扶智”才能助力他们的家真正站起来。

这更是一个励志和感恩的故事,成绩最开始还平平的女孩在爱心团队的鼓励和帮助下奋发图强,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如愿考上了资助她的爱心人士的母校——长沙理工大学。她说:“长大后我要成为你们,给予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光和亮。”

2018年9月,扶贫干部刘陈和郭华东、郭海玲姐弟在一起。.jpg

2018年9月,扶贫干部刘陈和郭华东、郭海玲姐弟在一起。


轮椅父亲艰难送学

 “如果不是亲友的倾力帮助,我们家就无法走出困境,如果不是左邻右舍的无私照顾,生活中很多的坎我们就无法迈过,如果不是扶贫干部组团向我们伸出援手,海玲这次肯定不会这么顺利地考上心仪的大学,瘫痪这8年,感恩你们的不离不弃……”8月14日,地处株洲市茶陵县偏远山区的湖口镇浣溪村大窝吕家小组,女儿郭海玲的升学宴上,坐在轮椅上的郭华东的一席话,感动了前来参加宴席的每一个人。不过,更令席间宾客津津乐道的,是轮椅上的郭华东7年送学,培养女儿成才的故事。

郭华东是意外导致高位截瘫的。

2014年正月十四,元宵节前一天,为了省钱,郭华东在给自己新建的房子装铝合金门窗的时候,从二楼摔下。

“当时我腰部以下就没有任何知觉了。”郭华东回忆,“我在长沙治疗了28天,病情一直没有好转,就回到了茶陵县城做康复训练。”

那时女儿郭海玲10岁,上小学四年级,儿子才5岁,上幼儿园。5个月后,高位截瘫、身体康复无望的郭华东要求出院回老家。

瘫痪的丈夫、年幼的孩子、贫穷的家庭。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很多人建议年龄才33岁的郭华东妻子张孝敏做出选择。

“我走了,这个家就彻底散了,越是这个难关,我越是要跟华东在一起,跟孩子们抱成团,这样,我们这个家才能绝处逢生。”每每这个时候,张孝敏回答得都很坚定。

艰难的日子里,多亏有亲朋好友的照顾,左邻右舍的接济,但郭华东和张孝敏知道,这些善举,只能救急,如果成为依赖,热心的人会无力,自己也不忍,真正站起来,还需要靠自己。

高位截瘫的郭华东,在很短的时间里学会了生活自理,甚至学会了开改装后的三轮车。

为了生计,2015年春节过后,张孝敏决定外出打工。临走,孩子们哭成一团,张孝敏鼓励和安慰:“妈妈努力去外面赚钱,你们在家里努力读书,爸爸努力生活,我们的家就会有希望。”

浣溪村大窝吕家小组离学校9公里,都是蜿蜒山路。为了方便两个孩子上学,郭华东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请母亲照顾孩子们的衣食起居。每周五下午,郭华东骑着三轮车把两个孩子接回来,周一清早再把孩子送到学校,寒冬酷暑,风雨无阻。

双休日两天,跟孩子们学习和相处,是郭华东最快乐的事。初中没有毕业的他,通过在网上查询资料,居然能够把女儿郭海玲的学习问题逐一解决。看到孩子们学习有进步,郭华东就觉得人生的希望多了一些。


扶贫干部和同学组团助学

山路弯弯,情意浓浓。这段艰难求学路上发生的一幕幕,都是刻骨铭心的。

有一年深秋,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郭华东接两个孩子回来的路上三轮车发生故障,车停在半山腰,手机信号也没有。等了许久不见有人路过,眼见天渐渐黑,雨也越下越大,无助的郭华东掏出手机交到女儿郭海玲手中,说:“往高处走,找手机信号,给刘乔明伯伯打电话,请他来帮我们。”

半小时后,刘乔明开着三轮车赶到了。

这个场景,懂事的郭海玲在一篇日记里写道:“赶来的伯伯用绳子系在已经熄火的爸爸的车上,因为太晚了,完全看不清路。我和弟弟蹲在伯伯三轮车的拖厢里,举着手机给后面紧握方向盘的爸爸打着光。雨一直下着,路面异常湿滑,途中,绳子几次被拉断,伯伯系好绳子启动车子又开始向前走。好在,不断有闻讯赶来救援的叔叔伯伯,他们或在后面推、或在两边托着车……最让我难忘的是他们手里高高举起的手电筒,把原本漆黑的山路照得明亮。”

给予这个特殊家庭光和亮的,不仅仅有淳朴的村民,2018年10月,14岁的郭海玲幸运地遇到了改变她命运的特殊爱心团队。

此时,在浣溪村结束扶贫的刘陈即将回到株洲市工作。

“我2016年初去的浣溪村扶贫,已经两年半了,对这里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时隔4年,2022年8月9日,现在株洲市天元区组织部任副部长的刘陈告诉今日女报谭里和工作室记者,他跟郭海玲的结识完全就是“缘分”。

刘陈说,结束扶贫的时候,他一直想继续再帮村里做点事。当他把郭华东高位截瘫,但夫妻俩仍努力生活、不放弃送孩子求学的事告诉同学们后,他在长沙理工大学读书时的同班同学曾玲、李海宝、唐静、田宇鹏表示愿意一起资助郭海玲读书。

“两年多的扶贫经历告诉我,扶贫重在‘扶志’和‘扶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有向上冲的劲,我们拉他们一把,他们的人生或者家庭就很有可能得到改变。”刘陈感慨地说,“我们5人,都是从农村读书出来的,对读书改变命运有深刻的体会。也希望这样的力量能传递给这个家庭。”

最后,5个人确定了一个资助标准,每年一起资助郭海玲5000元钱。

“钱不多,5人平均下来就1000元钱,我们当时的目的非常明确,不是兜底他们的生活,就是资助她读书改变命运,她读完书后再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命运。”刘陈说。


女孩发奋考入资助人母校

 结识扶贫干部刘陈的时候,郭海玲正进入初三,成绩并不突出。

“一个努力的人不会没有出路!”郭海玲说,刘陈叔叔对她说的这句话,她经常用来鼓励自己并付之以行动。2019年,郭海玲以优异的成绩考上茶陵县最好的高中——茶陵一中。郭华东用三轮车送女儿的频率,从每周一次变成了每月一次。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郭海玲的学习差点按下暂停键。

“那时只能上网课,但我们家在深山里,信号非常差。”郭华东说,“为了寻找到稳定的信号。海玲背着凳子,带上雨伞去山顶。一场网课下来,她的手冻得僵硬,笔都无法拿稳。”

一次家里漏雨,一个热心村民来帮忙补漏时,发现郭华东家屋顶的信号很好。郭华东很惊喜,用一根竹竿、小滑轮和绳子自制了一个“升降机”。上网课的时候,郭华东先把自己的手机吊到房顶,接到信号后,再用从邻居家借来的手机连热点,这样,海玲上网课的问题居然解决了。

在郭华东的手机里,保留着他和刘陈等爱心人士5年的聊天记录:“海玲这次没考好,不要责备她;她很懂事,有些事不要过多地担心;需要复习资料,我们给她买了寄过来;要有好的成绩,也要有好的身体;高考不单纯考知识,考的也是心理素质,你肯定行……”

这些鼓励和关心,润物细无声,化作了郭海玲前行的动力。今年高考分数出来后,郭海玲取得了理科553分的好成绩。

“这个分数老师说有些双一流大学是可以上的,但海玲坚持把长沙理工大学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郭华东说,“海玲一直有一个朴实的心愿,要考到资助了她5年的爱心人士的母校,将来跟他们一样,做一个能给别人带来光和热的人。”

7月24日,在获悉郭海玲被长沙理工大学录取后,长期关注并资助她的刘陈发了一条意味深长的微信朋友圈:“因扶贫而结缘,因牵挂而助学;5年前,长沙理工大学的小伙伴对你念念不忘;5年后,你选择加入我们开启人生新篇章。是缘分更是圆满!”


来源:今日女报

编辑:俏俏

二审:吴雯倩

三审:邓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