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暖身防寒,试试“双寒粥”

2025-01-06 阅读数 7615

文/唐诗 刘文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传承千年,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与历史沉淀,是古代智慧的结晶,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表示着季节特色和自然变迁节律,人们会根据不同节气的到来,制定民俗,调整饮食作息,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健康长寿。

立冬之后,寒冬渐至,小寒之后更是进入隆冬时节,北方冰封万里,南方霜雪交侵,一派天寒地冻。小寒是24节气的倒数2个节气,其后是大寒,代表随着寒冬的来临进入了一年的尾声。

《黄帝内经》道:“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秉天地之气而生,法四时而成”,在如此雪窖冰天之时,不慎调护,极易受寒气入侵,故在此时尤为注重养生。小寒节气开启冬天的第三个月——农历腊月,其中的“腊八节”更是家喻户晓的重要节日,主要习俗是吃腊八粥。腊八粥中有大米、小米、薏米、花生等五谷、坚果、杂豆等组成,健脾生津,养肾防寒,以应此时干燥而寒冷的气候。

【女子如花似水,宜温而养之】

全国名中医尤昭玲教授认为,女子如花似水,以肾为根,以血为本,血脉宜温,精血宜润,方能经调孕顺,花儿便可绚丽盛放。

小寒、大寒,分别是冰寒骤至,寒冷至极之时,于女子而言,严寒之下,百花凋零,寒性收引凝滞,血脉瘀滞,不荣、不通则生疼痛;天寒地冻,滴水成冰,遏伤阳气,胞宫不温,经孕失调。小寒之后进入隆冬,此时也是冬春之交、阴盛-阳长的关键转折,女子需要蕴藏能量,待到来年生发之际,借春生阳长之势得,经调孕顺。因此,女子在双寒时节,尤需保暖,否则易水冻花枯。

《易经》中道:“思患而预防之”,即有备于无患之时,防范于未然之际。《黄帝内经》也提出冬季养生防病,应顺应“冬藏”之势,“去寒就温”。尤昭玲教授通读古今,学贯中西,结合现代女性体质特点,认为女子有特殊的月经期、备孕期、助孕期、临产期、产后期、更年期,需要在特定节气变换是加以特殊调护。于是借鉴腊八粥,独创适合女性体质,在小寒、大寒养生粥食,以呵护女性轻柔之躯,暖身防冻。

【小寒骤寒,添火取暖】

《黄帝内经》云:“冬气通于肾”,“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小寒来临,气温骤降,急当温肾壮阳。尤教授提倡服“小寒粥”,组成:黑米30g 黑豆5g 黑芝麻5g 黑木耳5g 山药5g,加入羊肉丝10g、胡椒3粒、生姜丝适量。又称“四黑一白粥”,以四黑入肾,山药养胃益肾,羊肉、姜、胡椒暖胃温中,口味鲜香软糯,温而不燥,在小寒之际急添“一把火”,是阳气得以潜伏,抵御严寒。

【大寒极寒,防冻望春】

经历小寒节气15天后,机体稍能适应严寒,即迎来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此时虽然气候最为严寒,但伴随而来的是阳气微妙的萌动,是冬藏春生的关键转折点。尤教授提倡服“大寒粥”,组成:白糯米30g 桂圆5g 百合5g 银耳5g 红枣3枚,加入鸡肉丝10g、胡椒3粒、生姜丝适量。

又称“四白一红粥”,糯米、桂圆、百合、银耳本色白入肺,肺气主降,肺气足而肃降,方能使春季少阳春生之气旺,红枣味甘色红,健脾养血,鸡肉性温,补虚佳品,配合生姜、胡椒暖身驱寒,香甜适口。

【服食方法】

小、大寒节气当天,分别服食小寒粥、大寒粥,每日1次,连服3天,驱寒暖身,调养祈福;特殊情况下,如特殊月经期、产后期,正值小寒、大寒期间,可适当加服。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神气精,古人认为得三生万物,故粥食亦取3为数,寓意三元合一,事态吉祥、圆满、和顺,家庭多福、多寿、多子。

尤昭玲教授提倡女性在小寒、大寒时节服特殊粥食,以暖身驱寒,调养祈福,给如花似水的女性在凌冽隆冬中,雪中送炭、保驾护航,得安宁平和,以最佳的状态辞旧迎新,迎候新的一年春华秋实。


编辑:徐珂

二审:唐天喜

三审:邓魏

  凤网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