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2万人次到湖南省儿童医院看耳疾!如何保护孩子的小耳朵?专家有话说…

2021-03-04 阅读数 40325

pexels-burst-374765.jpg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李诗韵 通讯员 李雅雯

耳朵是五官中最不起眼、最容易被忽视的。3月3日是全国第22个爱耳日,记者从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了解到,该科每年有12万人次左右的门诊量,其中耳部疾病占近10%左右,引起听力下降的疾病有分泌性中耳炎6128人次、化脓性中耳炎852人次、鼻炎-鼻窦炎3328人次、腺样体肥大683人次、听力减退就诊的有746例。

哪些习惯最容易伤害孩子们的小耳朵?少儿又该如何爱护耳朵呢?今天咱们就邀请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陶礼华聊聊这个话题吧!

Q:哪些情况下需要检查耳朵?

A:1、出生时需要听力筛查。新生儿出生后的48小时以后必须进行听力筛查检查。

2、出生时存在高危因素的需要定期检查。家族中有耳聋病人;母亲先天性宫内感染;婴儿头、颈部有先天畸形;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小于1500克;产时严重窒息等耳聋高危因素者,等;列为重点筛查、复查和监测对象,并跟踪随访至3周岁。

3、耳痛、耳痒要及时体检。当宝宝感冒时如果有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等或宝宝不愿意吃奶,或在吃奶吞咽时哭闹加剧,这时候有可能耳朵不舒服,应尽早带宝宝到医院检查,不可拖延,及时排除中耳炎或外耳道炎。

4、耳道“耳屎”过于旺盛。些孩子外耳道狭窄,耳道易被“耳屎”堵住,或者由于炎症原因导致耳分泌物过多,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5、经常流鼻涕、打鼾不要忘了检查小耳朵。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持续流鼻涕十多天,尤其是黄绿色脓涕或有打鼾现象,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有条件的专科医院就诊检查小孩是否并发了分泌性中耳炎。

6、对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的孩子要做好听力监测。如玩具声响过大、经常戴耳机听音乐、在娱乐性场所等噪声时间长时,易造成听力受损,应做好听力监测。

9、耳异物。孩子们喜欢把食物、玩物等塞入口腔、鼻腔、耳道等“洞穴”内,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有这种不良习惯的孩子应该定期进行检查。

10、耳朵进水。在给孩子淋浴、洗头或带孩子游泳时,如果不慎有水进入耳朵,建议把头偏向进水一侧,牵扯耳廓让水流出外,有条件者可以去医院清理。

Q:家长该如何关注孩子的耳朵健康?

A:因为宝宝不能自己表达是否可以听到声音或者感觉声音变小了,细心的家长应该从宝宝出生开始,就应该留意他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及行为习惯,从而发现宝宝听力是否有问题。

1个月:有意识地去听,铃声使全身活动减少,听到母亲的心跳声会安静下来,母亲和宝宝说话,他们能注视母脸片刻。

2个月:婴儿喜欢听成人对他说话,并能表现出愉快的情绪,能安静地听轻快柔和的音乐。

3个月:在听到声音以后,能将头转向声源,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检查婴儿听觉的能力。当听到成人与他说话时,他会发出咿呀声或报以微笑来表示应答。

4个月-5个月:能区分大人的讲话声,听到妈妈的声音会很高兴。温柔好听的声音会引起宝宝微笑,晃动手脚等积极反应。

6个月-7个月:对各种新奇的声音都很好奇,可以头向后转向声源,能发 “爸爸”、“妈妈”等复音,但无意识,能听懂自己的名字。

8个月:大致能辨别出友好和愤怒的说话声。能重复大人所发的简单音节。温柔的语气使宝宝很高兴;训斥的声音,宝宝会哭。

9个月:能听懂几个较复杂的词句,如“再见,”能区分音的高低,对外界的各类声音表示关注,如车声、雷声、狗叫声;会仿照动物的啼声,且发出笑声。

10-12个月:宝宝的声音定位能力已发育很好,能够随着音乐摆手,并能寻找视野以外的声音,听到大人的指令后能够指出自己的五官,如眼睛、耳朵、嘴等。

1岁半:会说出自己的需要,如拿、走、外、吃、尿、猫、狗等。能寻找隔壁房间的声音。

2岁:会转圈跑,荡秋千—会使用“你”、“我”等代名词,可说2~3个字构成的句子。

3岁:此阶段语言发育飞速,词汇丰富起来,能够学会一些复合句。可以说8-10个字的句子,如“妈妈带我去托儿所”,能说短歌谣、能较为流利地背诵儿歌。

所以,如果家长在孩子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发现宝宝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行为反应有滞后现象,一定要及早到医院耳鼻喉科进行听力检查,发现异常,尽早干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