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缪伯英》读后感:青春不言悔

2017-07-17 阅读数 358956    赞 1

文/彭湘

看完王杏芬的《青春·缪伯英》一书,我信手在黑色的键盘上打字,“缪伯英”这个名字不是一起跳出来的,而是需一个一个字打出。难道英雄的故事在斗转星移的岁月长河中已渐渐沉寂?

不,不会的。

我越过电脑屏幕,看着远处的山,郁郁葱葱,依然静穆着。青瓦白墙,延伸到远方的稻田,还有黄色的泥巴路,我仿佛看到一个女孩在田间小路上奔跑着,身后留下的是一串笑声,那声音爽朗清脆。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女孩心中有着一轮红太阳,成长为中国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她就是缪伯英。

在王杏芬的笔下,缪伯英的形象跃然纸上,如同我们小时候看到的一位邻家姐姐,有着直率活泼天真的鲜活性情,有着喜怒哀乐的情感流露。王杏芬以女性独有的细腻和情感丰富性,用还原历史真实与烂漫的艺术真实的方式,触摸英雄的精神世界,寻找英雄在生命历程中璀璨的光华,给我们呈现了一位把壮丽青春献给了中共初创时期,穿越腥风血雨,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女性光辉形象。

比如,缪伯英因为刘三华的丈夫溺杀女婴而义愤填膺,她那时年仅14岁。在作者笔下,英雄从不放弃、妥协。正是因为有一颗不畏惧的心,在当时严峻的社会环境下,缪伯英剪掉长辫,选择了一条与千万女孩不同的人生道路。这一条路,充满凶险,需要超乎常人的毅力和斗志。我们更不能忘却,她是女性,她用柔弱的双肩在中国革命史的长河中挑起责任和使命,这难能可贵。

再比如,在入党时,缪伯英对李大钊的建议欣然接受,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第一位女党员。在我们和平年代,加入共产党是一种光荣、一种责任;在那个年代,是光荣,但更带着危险,新生的政党前途未卜,加入它,需要莫大的信念支撑着。“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缪伯英和杨开慧、向警予等众多湘妹子一道,成为妇女革命运动的先驱,并担任湖南第一位女工部长。这样的称谓在一个女性革命者身上,无疑是沉甸甸的。

峥嵘岁月,辉映日月。书中的缪伯英,面含浅笑,在那柔弱的躯体下,更有着铮铮铁骨。面对强权,面对阻挠,面对分离,她从没有退却,巾帼不让须眉。她也有柔情。她与丈夫何孟雄一起被赞誉为“英(缪伯英)雄(何孟雄)夫妻”。当听到丈夫被捕的消息时,她有作为妻子的焦虑,也更清晰地认识到冲破社会黑暗和寻找自由的重要。

作者在写这些内容时,重点刻画了她的内心世界,还有神态。一个女人,她的爱,她的恨,她的坚强,总是交织在一起,让读者跟随其情感的步伐而揪心。

直至生命终结,缪伯英不忘革命,发出了“未能战死沙场,真是我最大的遗憾”的长恨。这与历史长河中仁人志士精忠报国、舍身取义的情怀何其相似。

因此,《青春·缪伯英》的出现,契合我们时代的需求。人总是需要信仰的,特别在当今时代,我们的精神世界需要凝聚信仰力量。

英雄也是凡人。缪伯英因为有信仰,选择了不平凡的人生之路,从普通女子成为传奇,成为历史中光辉的一笔,对现代社会濡染人们向上的精神、观照内心有着重要作用。“既以身许党,就应当为党的事业牺牲”,青春不言悔,缪伯英用自己短暂的30载生命奏响了女性革命者的一首青春之歌。

英魂永远在闪烁光芒,辉照历史的天空。英雄从不曾,也不应,也不会被遗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