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兴农人丨女农民上大学,一人改变一村

2022-07-29 阅读数 40422

编者按: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湖湘大地涌现出一大批新农人,他们逐梦乡村,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面貌,成长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兴农人”。今日女报/凤网特策划推出“新农人 兴农人”系列报道,关注新农人中那些优秀女性,看她们如何用聪明才智,在广阔的沃土之上谱写精彩人生。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唐天喜 实习生 蒋蓉蓉

“感觉自己成了大学生,学习之后回乡创业收获真的多。”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的几位女“农人”笑着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说。

近年来,各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农民大学生培养工作,每年约有一万余名农民走进学校,成为本科、专科学生。而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从当地“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本科级)”暨农家女学历提升班(大专)就走出约3700名农民大学生,这群“新农人”不但学以致用成为产业致富带头人,更有不少优秀女性参与其中,带动周边农户约7000户共同致富。


种吊瓜+学历提升 =结“金”果

7月17日,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腊尔山镇,的贺村妇联主席王菊兰正冒着炎炎烈日在给自家吊瓜剪去多余的枝条。虽然汗如雨下,但王菊兰干得很开心。

“现在正是长吊瓜的时期,剪掉多余的枝条可以更充分地利用肥料。”王菊兰告诉记者,她种了30余亩吊瓜,现在差不多一个星期要剪一次枝,每次她只用两天时间就可以剪完。

49岁的王菊兰原本在腊尔山镇开了一家有名的粉店。2017年,腊尔山镇党委、政府启动了“引能人回村”的干部计划,王菊兰主动放弃年收入约8万元的粉店,毅然回到的贺村,竞选上了村妇女主任。“当时我的儿女都已大了,家里日子也不错,就想为村里做点事。”

如何带动村民实现产业致富呢?

王菊兰凭借多年的经商经验,与村干部们考察后决定在当地发展吊瓜产业。

可是,受地势环境的影响,的贺村原来交通信息闭塞,自然环境恶劣,各村寨小组比较分散,而种植吊瓜前期需要一定投入,很多村民不敢轻易行动。

image.png

“那我们村干部就带头干!”王菊兰告诉记者,2019年,她率先种植了34亩吊瓜,当年就回收了一半投入,“那还是因为收成不太好”。第二年开始,一部分村民慢慢被带动加入种植吊瓜的行列。同时,王菊兰还和其他村干部前往浙江等地跑市场,联系一些收购吊瓜的商家,解决销售问题,“对方不仅派车来村里收购,而且收购的价格也比当地商贩给的高”。

2021年,王菊兰成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组织部联合州妇联等举办的“农家女学历提升班(大专)”的一员,将于明年秋季毕业。

现在,王菊兰所学已经在工作中工作发挥了作用。

作为村妇联主席和“执委妈妈”,王菊兰非常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她以前的关注点更多的是在物质上,而现在更注意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以前还困惑有些孩子在我们送了礼物之后为什么脸上没有什么喜色,现在懂了。”此外,在调解邻里关系上,她也有了更多的认知和办法。

随着王菊兰在村里处理各种问题越来越得心应手,以及她家吊瓜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村民越来越信任她,一起种吊瓜的村民也越来越多,现在村民们总共种植了1270亩吊瓜。同时,村民们的思路也越来越开阔,村里的金银花、油茶、茶叶、辣椒、优质稻等种植基地也随处可见。

“种植吊瓜平均一亩可增收6000元。那些种植亩数多的,收入早就超过我了。”王菊兰笑着说。


养牛+法律学=“牛”气冲天

“你家的玉米收得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可以送来?”7月16日,古丈县妇联执委、断龙山镇梅塔村妇女田秀芝正忙着给村民们打电话。

如今正是玉米成熟的季节,田秀芝正在执行此前与村民签订的协议,约定收购村民家带须玉米的时间,“现在收购价是500元/吨,如果市场价格低于400元/吨,则按400元/吨收购。”

除了带须玉米,村民家的稻草、红薯藤、花生秧等,田秀芝都收购。

田秀芝原来学的是家电专业,但中专毕业后从事建材生意,所学并没有派上用场。

2014年,田秀芝当选村主任后,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把全村群众带上脱贫致富路。在一个极为边远的山村,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发展,贫困群众如何才能积极参与,每一件都是难题。

经过反复考察思考,在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里最终确定立足本村土地优势发展湘西黄牛养殖的项目,以此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当时主要是看到村里有山有河有坡地,非常适合养牛,而且牛的价格也非常不错。”

但老百姓怕亏本,都不敢养,田秀芝便带头养了60多头牛。

image.png

2016年,田秀芝报名成为了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一名学员。

“我那时还是村干部,学的是法律专业,这样方便更好地处理村里的纠纷。”田秀芝告诉记者,学习法律专业,同样有助于发展产业。“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让我对政策有了更深的认知,做起事情来更明白需要遵守法律,这是一个底线。就算有再大的利润,只要它突破了法律这个底线,就不能去做。”

牛的养殖周期长,通常养殖两年以上才销售,但田秀芝坚持用植物喂养,不用其它饲料以缩短生长周期。“销售的公牛也都是健康的公牛,老弱病残的都处理掉了,不赚黑心钱。”

因此,田秀芝销售的牛在当地政府打造的销售平台上非常畅销,“很多人通过这个销售平台来找我们订货,我们就免费把新鲜牛肉送上门”。

正因为知法守法,田秀芝哪怕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保证合作农户以及消费者的利益。6年来,她的黄牛养殖场从几个小小的牛棚,发展成集“产、供、加、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建有标准化牛舍8栋、人工种草基地1900多亩、黄牛存栏700多头,带动3个镇6个村300多户1000多人共同致富。

“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我更加明白诚信经营的重要性。只有诚信才能让企业活得更为长久,才能更好地带领村民共同增收。”田秀芝由衷地说。


茶加工+茶文化=“黄金”茶

说起保靖县吕洞山镇黄金村,很多人会说,这个村名真是名副其实。作为保靖黄金茶的原产地和主产区,黄金村一个村的茶叶种植面积就突破了3.2万亩,全村3000多人通过种植、加工、销售保靖黄金茶走上了致富路。其中,就有石英超的身影。

石英超是黄金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妇联主席,村民对她的第一印象就是爱笑、对人热情大方。

2015年,在产业扶贫政策帮助下,石英超创办了保靖县壤寨古茶坊家庭农场,推行“党员干部+合作社+建档立卡户”模式,发展茶叶基地500亩,带动黄金村及周边村350余名群众发展产业,其中包括20户13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农场每年收购茶农鲜叶约3.5万公斤,为130多户茶农解决了鲜叶的销售问题,为茶农增收200余万元;茶园基地每年用工1700多个,为农户提供农业产业化劳务收入近120万元。

image.png

(石英超(左)在家庭农场指导茶叶加工。)

石英超深知要想将黄金茶做大做强,就必须保证黄金茶的品质。2015年至2016年,她分别参加了在南昌、昆明、长沙等地举办的农村致富带头人、茶园培管加工技术等学习培训。2020年,她又成为国家开放大学2020秋季茶艺与茶叶营销(茶叶评审与营销方向)专业专科学员。

此外,2017年,还是村妇女主任的石英超,主动组织本村35名年轻党员群众到长沙学习茶叶加工及茶艺知识培训,并全部获得茶艺师资格证。

通过一次次的充电学习,她实现了自身素质的快速提升。她所在的加工厂第一个通过了黄金茶生产“SC”认证。她通过创办网络直播销售间,定期进行茶叶技术、茶艺、茶文化培训,禁止使用农药等方式,从原料上、加工技术上极大地保证了质量,引领保靖黄金茶产业加速发展。2021年黄金茶村的茶叶总产值达2.8亿元。

村民纷纷感慨:黄金村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村。


编辑:唐天喜

二审:吴雯倩

三审:邓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