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保单位受损严重,茶陵列宁学校旧址亟待修缮

2025-07-01 阅读数 6841

文、图、视频:首席记者 谭里和 实习生 陈梦瑶

墙皮剥落,墙壁开裂,墙体下沉倾斜,门窗腐坏,承重的木梁柱被白蚁啃噬,杂草在大堂里疯长,这是国务院批准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陵列宁学校旧址令人堪忧的现状。陈毅、萧克、刘道生、龙书金、段苏权、陈志彬等一批开国将帅曾在这里留下革命的足迹。该旧址不仅是历经209年风雨沧桑的清代建筑,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教育实践的一座丰碑。但因长期疏于管理,缺乏资金维护修缮,该旧址现已沦为了危房,随时有倒塌的风险。

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相关专业人士呼吁,应尽快启动对列宁学校旧址的抢险加固和修缮,保护文物本体,以防出现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发生!


国保单位破旧不堪

2019年10月22日,株洲市茶陵县文旅广体局在湖南省文旅厅官网发布了一则消息。

这篇名为《茶陵县又增添一处两个点的文物国保单位》的文章里写道:“根据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简称国保单位)的通知,我县的苏维埃政府旧址和县立列宁高级小学校旧址以湘赣革命根据地旧址名义联合申报成功……”

该文提到:“湘赣革命根据地旧址是湘赣革命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见证……具有不可替代的宝贵历史价值……”

然而,被授予国保单位仅过去6年,湘赣革命根据地旧址之一的列宁学校旧址因经久失修破旧不堪。

微信图片_20250701154315_88.png

立于旧址门口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被杂草包围。

2025年5月至6月,记者数次来到位于茶陵县秩堂镇毗塘村的列宁学校旧址采访。发现该旧址已有部分墙体下沉倾斜,墙壁多处开裂,最宽处手掌都可以伸入,随时有倒塌的风险;承重的木梁柱被白蚁啃噬成了蜂窝状,支撑力岌岌可危;门窗朽坏,雕花剥落,残破的瓦片散落在潮湿的地面上;竖立在旧址门口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孤立于半人多高的杂草之间。而跟学校旧址只有一墙之隔的列宁学校,至今还有700多名学生在上学。

微信图片_20250701151710_134.jpg

承重的木梁被白蚁啃噬成了蜂窝状。

微信图片_20250701154315_87.png

列宁学校旧址大厅杂草丛生。

列宁学校里一位对旧址颇有感情的老师告诉记者,旧址以前作为学校的一部分,属学校托管。因担心倒塌,学校多次给有关部门打报告,希望能尽快修缮,但都只是对漏雨的瓦片进行了翻修、对倾斜的墙体等做了些简单加固。

“现在旧址划归到县文旅广体局管了,日常管理委托给了毗塘村村委会。”该老师说。

“我们知道这是‘国保单位’,但没有资金支持,我们连日常的巡查、基础维护都有些力不从心。”村委会一名干部告诉记者。

老书院新使命

“1930年9月,在湘赣边根据地各级红色政权普遍办学的高潮中,茶陵县苏维埃代表会议决定,为培养工农子弟,选拔革命人才,创办‘茶陵县立列宁高级小学校’(下称‘列宁学校’)。1958年发展为中学(即‘列宁中学’)。党和政府保护了学校旧址原貌,在校门上方再现了当年‘茶陵县立列宁高级小学校’校牌的真迹。在当年的湘赣革命根据地诸列宁学校中,这算得是沿用以列宁名字命名的,旧址保护得完好的一所。”这是刊发于1984年1月16日《湖南日报》第三版,题名为《在这个摇篮里——记茶陵县列宁中学》的报道。

现年64岁,在学校工作了41的龙雪哲老师介绍:“列宁学校旧址的前身是雩江书院,是茶陵县38所古代书院中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书院。”

据《茶陵州志·学校》载,雩江书院占地面积1136平方米,建于清嘉庆21年(即公元1816年)。书院坐东朝西,是一座标准的四合院,前厅、中堂、后堂、左厢房、右厢房……至今依然保存着初建时的原貌。历经209年风雨,书院的主体建筑基本没动过,被视为当地的文脉。直至培养革命火种的“茶陵县立列宁高级小学校”在书院的设立,迎来了它新的使命。这不是简单的更名,而是一次文化堡垒向革命熔炉的深刻蜕变。

“红色的革命摇篮”

众多公开报道显示。列宁学校创办之初,仅在1930年至1933年间,就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批革命人才。其中就有后来成为开国少将的陈志彬,以及被毛泽东题词称赞为“模范团长”的陈宗尧。

刘长希是列宁学校创办时的第一批学生,后来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后来从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岗位上退休。退休后,他曾专门撰文:“列宁学校是在党的怀抱里成长起来的,成立之初,谭余保、段苏权等同志经常来学校指导工作。”

据后来统计,来过学校指导工作的,还有陈毅、萧克、刘道生、龙书金等人。这些人,都成了共和国的开国将帅。

刘长希回忆,他在列宁学校求学的三年时间里,学校就为地方党政机关和红军部队输送了200多名学生。

这所地处罗霄山脉脚下的红色学校,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先后两次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红色的革命摇篮》《井冈山下的列宁学校》为题用俄文进行过对外介绍。

“从一定意义上说,列宁学校其精神价值早已超越了砖瓦木石,融入了共和国血脉奔涌的源头。”龙雪哲老师说,“也正是基于此,‘列宁学校’的校名,一直沿用至今。据我们了解,茶陵县列宁学校是湖南目前仅存的唯一一所以列宁名字命名的红色学校。”

因为这段厚重的历史,学校旧址2006年3月被批准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学校旧址基本上已成了危房,从保护重点文物的角度出发,旧址才真正退出教学功用的舞台。”龙雪哲老师说,2019年10月,该旧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时,他以为旧址即将迎来修缮的曙光。

抢修是当务之急

事实上,不管是个人还是有关单位,近几年来,“尽快修缮列宁学校旧址”的呼声就没停过。

2022年,刚担任茶陵县政协委员的龙雪哲,跟另外两名政协委员,联名写了《加快修缮“列宁高小”校舍,助推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提案。2023年,茶陵县人大代表彭平珍提了《关于提请维修列宁学校的建议》,呼吁对列宁学校旧址尽快修缮。

2025年5月11日,茶陵县文旅广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侯联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文旅广体局非常重视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提案和建议,但因为列宁学校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缮有严格的申报程序,茶陵县和株洲市文旅广体局一直在努力。

微信图片_20250701152414_84.png

担心受损严重的旧址倒塌,当地砌墙把旧址围了起来。

记者在湖南省文物局官网检索发现:株洲市文旅广体局分别于2023年和2024年,两次向湖南省文物局呈报了修缮方案,但因多种原因都没有获得通过。

2024年7月23日,湖南省文物局在其官网上发函回复,株洲市文旅广体局再次呈报的“方案”,在“历史、艺术、科学、文化、社会价值”的评估上仍未补充完善到位,要求“修改补充完善深化方案到位后,重新按程序申报审批”。

而“重新申报”又过去了一年。2025年6月16日,记者联系茶陵县文旅广体局,得到的回应还是“正在对接完善方案”。但列宁学校旧址却等不起,仅在记者跨度两个月的采访中,每一次都有墙面脱落的新痕迹。

湖南省一位参加过多次文物抢修的专业人士,看了记者拍回来的列宁学校旧址的照片和视频表示,文物部门要求呈报单位对文物价值评估补充完善到位没有问题。但对于列宁学校旧址现在肉眼可见的重大安全隐患,及时排险抢修才是首要大事。错失最佳的修缮时机,将导致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该专业人士认为,尽快启动对列宁学校旧址的抢险加固,用科学的方法修缮才是当务之急!

 

编辑:陈雪炎

二审:唐天喜

三审:邓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