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女医生仁心施救,30年后她从医传承医者仁心

2019-04-18 阅读数 57886

编者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本就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在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当下,“养老”更是每个国人都绕不开的话题。据调查,2017年全国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3%。如何让老年人生活健康快乐,不仅是个人和家庭要考虑的问题,更是政府和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为此,今日女报/凤网联合湘潭市养老康复中心(市第六人民医院)推出《老来福》——“新养老”故事大型专栏,通过讲述一线医务护理人员、康养老人及其家属、养老机构管理人员的故事,来探寻让老年人“点赞”的养老时光。

本期,我们一同走近的是湘潭市养老康复中心(市六医院)康复医学科护士长杨婷。

老来福 新养老故事 湘潭市养老康复中心 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

 

文/吴雯倩

偶遇杨婷,是在康复大楼一楼的养生餐厅。这是一位很端秀的姑娘,几句闲聊,她温和的话语中透着一股执着的定力。

一边午餐,她一边跟我们分享了一个有点岁月的老故事。而关于她的故事,恰好是从这个老故事开始的。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她。听她用亲身经历,讲述一个名叫“传承”的故事。

“接诊女医生,让我感受医者仁心”

“三十年前的一个冬天,病房里有一个36岁的高龄产妇突发腹痛,早产下一名7个多月的男婴。只有4斤2两重的婴儿,身体状况非常不好:心脏、肺部发育不全。在那个年代的县级医院,没空调、没恒温箱,更没有先进的抢救设备,孩子的生命危在旦夕……”

杨婷口中的产妇是她的母亲,而这个新生的婴孩正是她弟弟。她深深地记得当时母亲的悲伤和痛苦,这份惶恐也被当时为母亲接诊的女医生看到了。

“女医生对我母亲说必须尽快到长沙的省级医院治疗,然而我母亲迟疑了。”尽管还有些懵懂,杨婷也深知家里的经济不宽裕,本就过得紧巴巴的,哪里还有上省城大医院的钱?

看到母亲眼光闪烁言语支吾,女医生马上明白其中犹豫。“她当时立马回家取了500元,还亲自坐上车陪我母亲去了省城医院。”

500元!在那个年代普通职工的月收入只有40多元,500元相当于医生一年的工资。加上省医院床位紧张,早产弟弟的情况危急,医生们一筹莫展。女医生又与院方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沟通,终于让弟弟被收治。

两个多月后,弟弟终于安然出院。“女医生的行动,让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感受医者仁心,使我肃然起敬。”

“深夜出诊,我想起了那位女医生”

一粒“学医”的种子埋在了杨婷的心里。求学中坚定的信念滋养这粒种子长成了大树。多年后,她也成为了一名医务工作者,成为湘潭市养老康复中心(市六医院)的一名护士。

2019年1月的一天,杨婷刚刚下班。回家的路上,她接到了一位当天刚出院的老人家属的电话。

原来,老人回家安顿后,傍晚时候却发现胃管里无法打进营养液。电话中传来老人家属焦急的声音。杨婷一边冷静指导家属操作急救,一边马上调转方向向老人的家行去。

到了老人家后,她同科里的两名护士一同为老人重新插管。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救护,老人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忙完一切已经深夜了。老人的家人万分感谢并送杨婷回家。杨婷担心老人照护离不开人,又怕家属路不熟,执意下车自己走。

“我想起三十年前为母亲接诊的那名女医生。她一直激励着我,而今天我所做的事,让我觉得很安心。”她说。

事后,老人家属在朋友圈留言说:“冬日的夜很寒冷,却也很温暖,感谢六医院这群有温度的白衣天使。”

“女医生已经老去,而我也终将老去,但医者仁心永不会老。”未来路上,她希望用行动将这份医者的仁心传承给更多的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