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文艺老夫妻笔耕不辍 20年出版5本书

2019-05-20 阅读数 232273

老来福 新养老故事 湘潭市养老康复中心 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

编者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本就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在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当下,“养老”更是每个国人都绕不开的话题。据调查,2017年全国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3%。如何让老年人生活健康快乐,不仅是个人和家庭要考虑的问题,更是政府和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为此,在又一个“老人节”到来之际,今日女报/凤网联合湘潭市养老康复中心(市第六人民医院)推出《老来福》——“新养老”故事大型专栏,通过讲述一线医务护理人员、康养老人及其家属、养老机构管理人员的故事,来探寻让老年人“点赞”的养老时光。

本期,我们一同走近的是湘潭市养老康复中心(市六医院)康养老人熊泽均和他的老伴龚淑君。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史超

“这么多年,我们老两口年轻时就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写作。退休后,更是将这个爱好发挥到了极致,写作让我们感到还有一种剩余价值,为了发挥这股余热,我们选择写书。”在湘潭市养老康复中心,住着这样一对文艺老夫妻,在这里,80岁的熊泽均爷爷和80岁的龚淑君奶奶做得最多的事就是看书写作了。

老来福 新养老故事 湘潭市养老康复中心 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

虽然老两口已年过八旬,但始终保持着一颗热爱文学的心,在养老中心的家中,老两口珍藏了这20年来精心出版的书籍,一共5本,你可能想象不到,这老两口退休前也并非从事文学相关的事业,熊泽均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曾是湘潭电缆厂厂长,而龚淑君奶奶则是一名医务人员。熊爷爷告诉记者,他从中学时代便爱看书写作,尤其喜爱古典诗词,他认为,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中的重要一环,应该有好的传承,所以,熊爷爷除了写小说,平时还会写写诗词。而有着共同爱好的龚奶奶,年轻时期就是个文学爱好者,曾是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1986年就已在湖南省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习作,其中她所发表的散文《姑娘的路正年轻》被世界华人交流协会及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联合评审为国际优秀作品。

老来福 新养老故事 湘潭市养老康复中心 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

退休后,老两口就萌生了出书的念头,在儿女和亲戚朋友的大力支持下,更是坚定了老两口出书的决心,在退休后的20年里,老两口分别写了《书海拾趣》、《绿叶婆娑》、《浪遏飞舟》、《春晖寸草》、《悠悠往事》5本书,并自费出版成册赠与亲朋好友,二老表示,出书不为谋利,只送不卖,留作纪念。

老来福 新养老故事 湘潭市养老康复中心 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

熊泽均和老伴龚淑君共同出版的5本书

熊泽均觉得,人到了一定年龄后,总爱回忆过去,往事常在脑中萦绕。“人到晚年,总想给后辈留下点东西,启迪也罢、警示也罢,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的思维在变化,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谁也无法预测。然而过去的事件,祖宗们留下的痕迹,不合时宜的东西应该摒弃,而值得保留的东西应该发扬。”于是,2013年开始,老两口便撰写起了回忆录《悠悠往事》,为了写这本回忆录,熊泽均爷爷还专程回到了阔别了六十多年的旧居老屋寻找往事痕迹。“这本书既是自传也是家史,不仅有我和老伴的心血,也有儿孙们的付出,他们为此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包括后期的整理、打印、校对,有了这些支持,这本书才得以顺利出版。”

熊爷爷说起自己的儿女,也是非常欣慰,现在儿孙辈也非常懂事,儿女们事业有成,孙辈们学有所成,这些都不需要老两口再操心,不仅如此,儿女们对老人十分关心和孝敬,现在,儿女都已在深圳定居,退休后,熊爷爷的儿子就将他和老伴接到深圳住,一住就是20年,但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身体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状况,加上在深圳老两口是自己单独住,平时看病也是十分不便,甚至有两次夜里还叫了120,为此,熊爷爷的儿女也非常不放心,曾多次提出要请保姆,但是都被老人婉拒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熊泽均听说湘潭老家要建医养结合的养老院,便叫上儿子实地考察,在考察后,全家人都非常满意,在湘潭市养老康护中心,不仅可以让老两口有家的感觉,更是方便了他们看病,看到老人家对这里相当满意,熊爷爷的儿子当即就为老人租了10年,就这样,熊爷爷和龚奶奶又多了一个新家了,“起初还不太习惯,但是现在真的是爱上这个家了,这里非常适合我们养老,最满意的是看病方便,而且我们也很自由,平时想去儿女那住的话,随时都可以去。”对这个新家,熊泽均老两口特别满意。

在这里,老两口生活规律,每天看看书、写写文章、散散步,日子虽然平淡,但彼此陪伴着,晚年生活过得充实而幸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