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工部的女管家:手上心里都有本账

2019-04-11 阅读数 243170

编者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本就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在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当下,“养老”更是每个国人都绕不开的话题。据调查,2017年全国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3%。如何让老年人生活健康快乐,不仅是个人和家庭要考虑的问题,更是政府和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为此,今日女报/凤网联合湘潭市养老康复中心(市第六人民医院)推出《老来福》——“新养老”故事大型专栏,通过讲述一线医务护理人员、康养老人及其家属、养老机构管理人员的故事,来探寻让老年人“点赞”的养老时光。

本期,我们一同走近的是湘潭市养老康复中心(市六医院)护工部主任李坤玉。

老来福 新养老故事 湘潭市养老康复中心 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

文/吴雯倩

养老护理机构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养老做得好不好,全靠护理员管得好不好。

在湘潭市养老康复中心(市六医院),让老人住得安心、放心、舒心、开心,正是依靠护理员用心、暖心的高质量服务。

而这些庞杂繁琐的护理员管理工作的背后,有一位称职的“女管家”。她就是湘潭市养老康复中心(市六医院)护工部主任——李坤玉。

护工部的“女管家”

每天,无论你在康养中心各个楼层,常常会遇见这样一个妹子:手上拿着一个硬本的文件夹,里面夹着厚厚一沓资料,走起路来风风火火,遇见任何一位护理员,都能“张哥”“李姐”般亲热地打招呼。

这就是李坤玉的日常。

打开李坤玉一直挂在手上不拉下的文件夹,里面满满的夹着的都是各种管理流程、服务标准之类的打印文件:《养老护理员考评表》、《养老护理员一览表》、《养老护理员日常工作流程及时间安排》、《养老护理员考核细则》......

在不少的文件上,李坤玉还用笔在关键信息下作了着重记号。“给老人喂食喂水前洗手;每周为老人修剪指甲胡须一次;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30分钟;每2小时为卧床老人翻身一次......

“起初我们只有二三十个护理员,现在已经有超过130名护理员,加上纳入管理的私人护理,一共有180多人。”180人的培训、管理,加上人员招聘和人才输出,都靠李坤玉和另一名姑娘两个人管理,“手上、心里没一本账,真做不下来。”

同事笑称她“居委会主任”

新成立的部门究竟该如何管?刚开始,李坤玉心里一点谱也没有。人多、事杂,服务对象又都是患有不同程度慢性病的老人,护理难度非常大。

再看这边的护理员。虽然年龄都在55岁以下,但相对其他部门年纪还是偏大一些,加上护理员的学历普遍不高,护理老人的工作又细枝末节马虎不得,难度特别大。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李坤玉一项项钻研:不清楚流程,自己走一遍;没标准借鉴,自己上手制定;护理不到位,亲自示范手把手教护理员.....

凭着一股拼劲,加上长期从事一线医护工作的经验,李坤玉连轴转着忙了大几个月,终于有了这一整套标准化的服务体系。

被问到护理工作的感受,李坤玉直言,“沟通难、护理细,压力真的大。”

护工部14楼有位80多岁的嗲嗲,入院前因患肠癌在家休养了七年,一直都是嗲嗲的老伴每周两三次亲手给嗲嗲换药,从来不放心别人做,就怕做不好。自从住进了康养中心,李坤玉亲手向护理员示范如何护理,漂亮的换药手法让奶奶放了心,从此放心将嗲嗲交给李坤玉护理,嗲嗲的家人也对李坤玉说,“娭毑从来不夸别人,只有看你教着做的,娭毑就夸放得心。”

与别的科室基本固定在一两个楼层工作,李坤玉的工作范围却是整栋康养大楼,“大家都开玩笑说我是‘居委会主任’,三姑六婆的纠纷都得管。”

虽然是玩笑话,但是李坤玉却上了心,“护理员说是养老康复中心的门面,是老人、家属与医院联系最密切的人,老人和家属对护理员服务的感受,最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康复中心的评价。所以,管好护理员意义非凡,这份工作让我很有成就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