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本就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在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当下,“养老”更是每个国人都绕不开的话题。据调查,2017年全国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3%。如何让老年人生活健康快乐,不仅是个人和家庭要考虑的问题,更是政府和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为此,今日女报/凤网联合湘潭市养老康复中心(市第六人民医院)推出《老来福》——“新养老”故事大型专栏,通过讲述一线医务护理人员、康养老人及其家属、养老机构管理人员的故事,来探寻让老年人“点赞”的养老时光。
本期,我们一同走近的是湘潭市养老康复中心(市六医院)放射科主任赵德新。
文/唐艳
在救死扶伤的场所里,有这样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科室,他们很少和病人直接接触,确需准确把握病情,他们不参与治疗,却需为治疗明确方向,这就是放射科。
走进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总能看到一个身影,在检查室、办公室之间来回穿梭,时不时眉头注目凝视、深沉思考,时不时轻松交流、反复交代,和科室同事一起严谨认真而又轻松愉快的工作。他就是我们放射科的科室主任,赵德新。
自1998年毕业后便一直留在我们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至今已经有20余年。面对岁月的洗礼,他始终保持平静、开朗、年轻的心态,若不是看到他工作时严谨认真的态度,若不是看到他处理起病症时轻车熟路、得心应手的样子,你根本不会相信他已经是一个从业20余年的老手了。
由于人手不足,从业20余年,赵德新从来没有休过放射保健假。科室里医生多是外地人员,为了让其他人都能享受到这为数不多的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主任经常舍弃除夕之夜与家人吃团圆饭的机会,奋战在工作岗位上,为他人回家开放绿色通道。
在放射科,倒班和二线班交替,几乎全年无休。赵德新不但参与倒班,而且常年担任二线班。每当科室年轻医护人员值班时,只要传输照片,他总会在第一时间回复,遇到危重病情及突发情况难以处理时,他总会第一时间赶回科室,确保病人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准确的诊断,能够及时就医治疗。
有一次半夜,科室来了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病情较重,在家人的搀扶下才能勉勉强强地坐上检查床,但是由于年迈,身体总是会不由自主地移动,检查无法进行。这可急坏了年轻的值班医生,虽然反复交代、强调,但老人耳朵不太好使,加上语言不通(听不懂普通话),只能一次次地提高自己的音量,都到了面红耳赤的地步了,依然无法配合,只能求助于主任。赵德新二话不说就匆忙赶来,看到家属情绪激动,赶紧换好衣服,一边细心安抚病人家属的情绪,一边用方言,伏在老太太的耳侧,一字一顿地,不紧不慢地教老太太手怎么摆,腿怎么放,坚持多少秒不能动。果然,在主任的耐心指导之下,检查终于完成了。事后又耐心地给病人家属解释病情,嘱咐注意事项,还亲自将检查报告送到老人家的主治医师手上。
赵德新一次次用言传身教影响着年轻的一代。他常说:“大家千万不要轻视自己的工作,要正视自己的职业,我们不处在抢救患者的最前沿,自然少了很多鲜花与掌声,但我们却处在病患求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我们的付出,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把握病情,更有效的救病人于水火,我们的工作同样有价值,同样崇高而神圣”。他常勉励其他医护人员,“每一次正确的诊断,能够帮助病人得到及时的治疗,而我们的每一次失误,都可能让患者走弯路,甚至错失治疗的机会。所以我们一定要练好自己的本事,做到火眼金睛,我们只有做好了才能得到认同,才能找到成就感。”
以精湛的医术救治人,以高尚的医德感染人,以奉献的精神教育人。我相信,六医能在更多的“赵德新”的不懈努力下,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