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一颗慈心换浪子回头 万般关爱引再塑人生

2017-05-17 阅读数 425916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也是湘阴县妇联组建的心理援助禁毒妈妈联盟中的一员。一直以来,我们更多的是在为湘阴妇女儿童提供免费心理疏导、婚姻家庭指导和亲子教育培训。直到今年成立禁毒联盟以来,我们开始涉足一个新的领域,那就是对于戒毒女性的关爱与帮教。

当时县妇联陈主席在我们的心理援助禁毒妈妈联盟QQ群中发布了消息,告诉我们说白泥湖戒毒康复所有11名戒毒女性需要去进行一对一帮扶,大家纷纷报名。第二天,我们就出发了,在去往康复中心的路上,我忐忑的心在继续,这会是一些什么样的女性?这会是一些因什么原因而沾染这万恶之首的毒品的女性?她们是怎样的年龄?甚至连她们长什么样,穿什么衣服,是怎么样的发型,我都在心理做超过一百遍的设想。

但当我见到她们时,颠覆了我起初的一切设想,她们就跟我们一样,都是有血有肉,会说会笑,能说会道的美丽女人。她们有着三个共同点:一是年龄小,都在35岁以下,最小的有两个只有21岁;二是吸食的均为新型毒品,且吸食时间较长,小李在12岁时便走上了这条路;三是原生家庭都不太和谐,这个12岁便走上弯路的孩子的父母一直在闹矛盾、打架,婚姻形同虚设;自愿来戒毒的小王家境很好,但是父亲一直猜疑母亲有外遇,于是家庭中充斥着辱骂、愤恨、嫌弃的言词,每日硝烟弥漫。

在短短的一个月中,三次的见面,我们形同亲姐妹,每次分别我们都是依依不舍,这也让我深深的了解到,她们缺乏关爱、认可已经太久太久,所以对于我们以娘家人姿态给她们带来的温暖表现得特别依赖。是家庭的不和谐、少温暖让她们走上了这一步,而社会的冷漠与唾弃只会让他们一错再错,如此一来,吸毒人员数量将会呈几何倍数增长,只有入伍,没有退伍。所以,我们志愿者的目标是:一次结对,一生守望,尽量让社会少一个吸毒人员。

可是,我们也清楚地知道,要实现这个愿望有多难,毒品对人身体及神经的摧残实在是毁灭性的。她们因为吸食新型毒品多年,神经中枢已造成损害,几乎每个人都会出现幻听幻视,觉得床下、窗帘后有人,走在大街上有人跟着她并一直在叫她,一遍又一遍的敲门声响起打开门却什么人都没有,等等等等......所以,人无时无刻不是处在一种极其焦虑、痛苦与恐慌的状态下,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吸毒人员会自残或作出匪夷所思的伤害无辜群众甚至家人的行为。我县三井头社区一名吸毒人员近乎疯狂,把父母赶出家门,将对门家庭的门用木板钉牢,将两只打火机吞进肚子里,下面有摩托车经过或者别人打电话的声音,都感觉到有威胁,便把煤气罐搬到门口,随时要呕吐出打火机引爆气罐。我县能源局有一名女干部的丈夫沾上毒品后彻夜恐慌,在门窗、衣柜、床下、各个房间整夜搜索,说有人要害他,家人一旦接近便回以暴力,后来这个女干部提出离婚,他便到单位上去大吵大闹,严重扰乱公共秩序。

通过与她们的接触,我们了解到,吸毒人员在第一次“尝试”毒品的时候,有的是出于对父母的报复,有的是认为这是一种时尚,有的认为新型毒品反正不会上瘾家里有钱吸得起、更有甚者是为了减肥。他们开始并没有想到毒品成瘾后给自身的生理、心理会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吸毒人员已经丧失了工作的乐趣,丧失了与正常人交往的乐趣,丧失了品尝美味佳肴的乐趣,丧失了正常生活的乐趣。他们虽然是违法人员,但更多的是一个病人,内心深处非常渴望亲人能够包容他们的过失,得到亲人的接纳与原谅。所以当他们想要戒毒的时候不要用讽刺、挖苦、嘲弄、调侃他们,你的行为会给他戒毒成功带来很大的动力。

她们走出戒毒康复所的那一天,是教师节的后一天,我们部分志愿者参加了她们的出所仪式,题为成长的印迹,家属们通过观看她们的戒毒历程,听着她们的心声,大家感慨万端。妇联陈主席代表志愿者在仪式上作出了承诺:与帮教对象每周至少打一个电话,每月至少写一封信,每年至少相见一次,对于她们今后人生道路上的大事、喜事,一定出席并帮忙把关,并且还与帮教对象约法三章,希望她们在出所后做到“八不”。这样一个严肃的仪式,因为有我们志愿者的参与而变得特别有人情味,特别是我们跟所领导为她们系上戒毒玉佩的时候,她们紧紧地抱住我们,流下了感动的、不舍的泪水。

这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姑娘,就因为一个损友的误导,就因为与家人的一次赌气,就因为爸妈关系紧张或离异,就因为在家里得不到认同、关爱、温暖,就因为学习不上进,就因为一次逃学,就因为比较胖感觉自卑,走上了这条泥泞坎坷的人生路。在这条路上,经济受损、家庭离散、精神受创,让她们愈加难以回头,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我们强制戒毒、心理疏导、社区康复、家庭关爱、志愿服务、社会接纳多措并举,才能让这个世界少一些悲剧多一点阳光。特别是我们的禁毒妈妈联盟所开展的志愿帮教、广泛宣传,哪怕只是帮助这个社会减少了一个戒毒人员,对于她的家庭家族而言也是功德无量呀!更何况唯有通过禁毒宣传进家庭,发挥好母亲在家庭中的拒毒主力军作用,才会让这个社会多一些自觉防毒的人员。目前,我们帮教的这些对象生理上对毒品没有太大的依赖了,但是心理上的戒毒是漫长而需要毅力的,首先要做的便是远离原来的环境原来的人。在心理脱毒的这种情况最怕的就是有人再次引诱,如果在这期间碰上刚脱毒的人心情郁闷,情绪波动大,空虚无聊的情况下,那再复吸就是百发百中的事了。作为家人一定要帮他们脱离原来的圈子,不让他们与原来的毒友再有任何瓜葛,果断切掉一切联系,不要给他们留这方面的后路。在家中给予关爱与温暖,在家中也不要再在他们面前提毒品的事情,尤其是做父母的,在他们戒毒出来,不要紧逼着天天问“还吸吗?”“上午你跑哪去了,半天都见不到你”“你要再敢碰,就别回家了。”“你若再吸食就断绝关系”等等类型的话语,在这时候他们比正常人更渴望被信任,被肯定。在这时只有给予他们自由,给予他一个正常人的待遇,帮他隐瞒吸毒的历史,给予他最温暖的爱和最肯定的信任。只有用爱戒毒,用宽容的心接纳他们的一切,毒魔才会被我们一起战胜。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平安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更是家庭幸福的保障。家庭也是每个人心里的港湾,它是生我们养我们地方,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从学走路说话,到完成学业步入社会,每个阶段都离不开家庭,每个阶段都凝聚着亲情的汗水。这种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因此,在这种状况下,家人的态度会对他们产生重要影响,并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禁毒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这个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极其沉重的灾难,使中国人民蒙受了近百年“东亚病夫”的耻辱的可恶之源,需要我们用一起齐心协力的共同抵抗。用爱抗毒,永远安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