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圣手周月兰:10000例手术零差错

2016-06-15 阅读数 380393

最美湘女 周月兰

今日女报/凤网 李诗韵

颈部巨大脓肿,呼吸越来越急促……一名才7个月大的孩子辗转湖南省内多家医院后,最终被送到湖南省胸科医院。恰好,遇上了她。

治,还是不治?这位非儿童专家没有丝毫犹豫,打破常规,冒着极大的风险,与团队一起成功挽救了这个命悬一线孩子的生命。

然而,当手术灯熄灭,家属蜂拥而至,她已悄然消失。

她叫周月兰,湖南省胸科医院麻醉手术科主任,是手术室里的“隐形人”,在患者眼中,她却是“保命的天使”——从医35年,操作大大小小手术破万例,从未出错。

麻醉明星敢于冒险却从未出错

我们总以为麻醉医生简单地“打上一针”,病人就会像电影桥段里演的那样昏睡过去,然后手术成功。

若不是亲眼所见,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很难想象,即便是一场长达12小时的手术,麻醉医生都需要时刻相守、寸步不离。来到湖南省胸科医院麻醉手术科,按照医院的要求,换上一套消过毒的绿色手术服,戴上口罩、帽子,穿上消过毒的拖鞋,记者走进了神秘的手术室。“我们要管住他们的命,丝毫不能松懈。”湖南省胸科医院麻醉手术科主任周月兰给了记者答案。

刚从手术室走出来的周月兰,戴着一顶漂亮的小花帽,全身被包裹得严严实实,却不难看到那双笑弯了的眼睛。摘下口罩,她可爱地扬起“剪刀手”:“手术成功啦!”

周月兰是湖南邵阳人,自1981年参加工作,就与麻醉结下了不解之缘。简单估算一番,平均每年三百余台手术,从业35年,往后的每一台手术都将成为她第10000+N台手术。更难得的是,周月兰的麻醉手术从未失误。

娱乐明星大S因麻醉不当癫痫复发,中年患者因麻醉过量导致脑死亡,小小的人流手术因麻醉失误导致患者当场死亡……周月兰告诉记者,在手术台上,外科医生负责手术操作,其他的事就都交给麻醉医生完成,从病人术前评估到术后苏醒,麻醉医生均需负责,“并非打完一针就完事”。

“每一例麻醉,都是有挑战性的。”了解周月兰的人都知道,她有着“女神的脸、硬汉的心”:技术过硬、胆大心细,特别是面对挑战时,敢于冒险、勇于担当。

面对一名四十多岁急需紧急手术的严重支气管胸膜瘘患者,医生团队不得不三番五次开会讨论如何攻克复杂的病情——心率高达160多次/分钟,超出普通人的数值一倍多;四十多度的体温,高烧不退;痰液极多、呼吸急促,眼见着就要走向“鬼门关”。

最棘手的是,这名患者无法平躺。一躺下就剧烈咳嗽,大量脓痰涌出,随时都会窒息死亡,对周月兰来说,这一次麻醉是个史无前例的难题。

“采取坐位插双腔管麻醉吧!”为了患者安全,周月兰站在高高的凳子上,打量每一个可能操作的角度。面罩给氧、手控呼吸、清醒表麻插入双腔气管导管,这一系列高难度的操作顺利完成,患者的双肺得到隔离,待气管插管固定后,周月兰侧身察看监护仪,观察血压、心电图、呼末二氧化碳、氧饱和度等等,并告诉外科医生一切情况良好后,手术才正式开始。

其间,周月兰需要高度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就要及时处理,确保患者安全。整台手术花费近8个小时,周月兰寸步不离,连饭也顾不上吃一口。

终于,手术成功,患者脱离生命危险。手术室外的手术灯刚熄灭,外科医生被家属团团围住,表示感谢。周月兰靠着墙远远看着,心里充满欣慰。

 

最美湘女 周月兰

打破常规帮病危宝宝渡过生死关

与综合性医院相比,湖南省胸科医院的手术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大多数属危重病情。冒险与挑战,几乎充斥着每一例麻醉手术。

让周月兰没想到的是,在这儿,她竟遇上了一名让她记忆深刻的小患者。

“孩子只有7个月大,病得很重。”周月兰回忆起手术情形,眉头紧皱。小孩颈部、腋下都有巨大脓肿,导致气管异常狭窄,几乎成了一条缝隙。孩子命悬一线,被多家医院拒之门外,父母濒临绝望。

“我们试试吧!”周月兰的话让外科手术医生有了希望和信念。可是,毕竟不是儿童专科医院,没有专业的医疗器具,麻醉手术该怎么进行?

改造!周月兰带着科室同事多方寻找器材,将“成人版”呼吸囊用绳子拴紧,一分为二,缩小为“儿童版”,用最快的速度为孩子进行了精准麻醉,无论是药量、方法都准确无误,帮孩子渡过了生死关头。

决定冒险,难道不害怕医患矛盾吗?周月兰摇摇头:“是医生都会害怕,尤其是高风险的麻醉手术!可是医者仁心,又真有哪个医生能见死不救呢?”

周月兰的话,就像一丝暖流贯穿在她的科室。尽管手术成功完成,她也会留到最后。直到病人苏醒,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及自主呼吸后,周月兰再拔出插管,为病人清理气道分泌物。

“麻醉医生打的是持久战。”周月兰说,手术前,麻醉医生要对病人身体状况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然后要和病人家属沟通,让他们签下《麻醉知情同意书》等。全麻后,病人的意识是消失的,呼吸、心跳及其他所有生命体征,全部由麻醉医生管理。一直到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仍需负责对病人进行术后观察,等待苏醒,“每台手术中,我都要操作监护仪和麻醉机,监测包括心跳、呼吸、脉搏、氧饱和度、心电图等10余种指标”。

随时待命10年没休过年假

曾经在中国医学论坛上,有过这样“一笔账”——做一名麻醉师需要在大学学习5年麻醉专业,毕业后,在有资质的医院进行3年时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才能单独上岗操作。刚上岗的“新手”还需长期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重大手术操作。也就是说,一名成熟的麻醉医生至少需要12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培养出来。而麻醉医生平均每年至少操作300例手术,最多的一天每小时要操作一台手术。每名麻醉师每天至少工作8小时,近八成麻醉师每天工作超过15小时。

“这样的说法毫不夸张!”周月兰告诉记者,在医疗行业,麻醉医生是公认的“隐形人”,“虽不为人所知,但比其他专科医生都难培养,他们需要掌握很强的综合性医学知识”。

周月兰也给自己算了笔“账”——自2006年,从邵阳当地的医院来到湖南省胸科医院后,已经10年没有主动休过年假。

在做手术之外,周月兰还需要定期进修。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甚至是国外学习的机会,周月兰都会把握:“选择学医,就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疾病都在‘更新换代’,医生又怎么能松懈呢?”

于是,凭着这一股敬业的精神,周月兰成了医院的“24小时待命医生”。幸福的是,丈夫和孩子都是她背后的精神支柱。

有一天凌晨2点,早已入睡的周月兰没听到医院打来的电话声,丈夫接听后,赶紧叫醒了她,并一路陪送她抵达医院。

“我们很少享受家庭旅游,但很感谢他们始终理解我。”周月兰说,儿子今年26岁了,在自己的记忆里,他是一个“放养在手术室外成长的孩子”。原来,周月兰和丈夫都很忙,没人管孩子。孩子要么一个人在院子里玩,然后到邻居家里蹭饭;要么跟她来医院,蹲在手术室外,隔着窗户看她。

说到这儿,周月兰有些哽塞:“医生的孩子对病人的感情是不同的,他们比其他人更能理解生命的可贵。不过,我儿子最终没有学医,选择了他喜欢的职业。”

薪水不高很多人并不知道她的存在

在美国,麻醉医生是医学行业薪水最高的。很多人对此感到不可思议,甚至提出抗议。不少人认为,麻醉医生的工作不过是给病人打一针、睡一觉,于是,应该减薪的呼声越来越大。

这时,美国著名华裔麻醉学家李清木教授在中国的一次演讲传到了美国。他在当时的演讲中大喊了一声:“我打这一针是免费的……”全场立刻安静下来听他解释:“我收的费用和我拿的薪水不过是打完针看着病人,不要让他因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而死去,并保证他们在手术结束后能安全醒来。如果你们认为我钱拿的多,我也没问题,我打完针走就是了。”

就这样,一个关于麻醉医生的小故事《我打这一针是免费的》传遍美国,也让中国的麻醉师逐渐受到关注。

但目前在国内,麻醉医生的工资并不高,甚至远远低于外科医生。周月兰说:“不像做销售,手术多薪水就高。”更遗憾的是,麻醉医生长期在封闭环境中工作,并不为外人熟知。

35年的工作经历,是否有患者对你特别表示感谢呢?面对记者的提问,周月兰突然笑了起来:“你不说,还没注意,但好像真没有。不过,办公室锦旗还是很多,只是很少有患者会想到要感谢麻醉医生吧!”话锋一转,周月兰马上又补充说,“其实可以理解,麻醉医生往往长时间出现在患者失去意识的那段时间,不知道很正常。再说了,没有医生太介意是不是有人感谢,因为都不是冲着让患者感谢你而去治病的。”

而脱下手术服后,周月兰也会因为工作习惯而过于专注——“有时,走在街上看见一个路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思考这个人做穿刺及插管是否困难。”

如今,周月兰保持着“万例手术零差错”的好“战绩”:“未来无法预测,但我希望自己能严格对待每一例手术,将‘零差错’继续保持下去,为全省结核患者保驾护航。”

  最美湘女 周月兰 今日女报/凤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