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27年如一日,始终坚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检察战线上燃烧自己,为通道检察事业的崛起和奋进献出了光和热;她,成功创建怀化市政法系统第一家“省级文明标兵单位”,她为怀化市法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她,先后荣获“湖南省2014年度最具影响力法治人物”、“全市第二届模范检察官”、“全市党员学习明星”、“怀化市人民满意的检察官”等80多项荣誉称号,多次荣记三等功,2008年至2015年连续8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检察官;她,牵头制订出台的《关于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工作的意见》,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简报全文刊出,并向全国检察系统推广。她,就是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兼政治部主任刘彩娥。
侗乡群众心中的“刘大姐”
1988年12月,刘彩娥通过招干考试走进了通道检察院的大门。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刘彩娥感到,在通道做检察官,光有拼劲和热情是不够的,必须把司法为民的理念与通道的实际相结合,创出自己的特色。在20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刘彩娥视群众为亲人,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以服务群众,公正司法为己任,先后摸索出了“双语”办案,“款约”化解矛盾,利用侗族传统文化解决纠纷等办案新模式,取得了很好社会效果。
刘彩娥是邵阳县人,对侗语可谓一窍不通。但在办案实践中常常遇到只懂侗语,不懂汉语的当事人。刘彩娥认识到,不解决语言障碍,就谈不上做一个侗乡的合格检察官。于是,她甘做小学生,从最基础的东西学起,虚心向院内懂侗语的干警学习,在日常交流中坚持学讲侗语。通过刻苦学习,刘彩娥很快能用一口流利的侗语与当事人对话。担任政治部主任后,刘彩娥针对新招录干警大部分是外地人,不懂侗语的实际,定期组织懂侗语的老干警和县内侗语专家开设侗语课,并组织干警开展日常侗语对话、侗语知识竞赛等。现在,该院坚持“侗汉双语”办案,60%的干警都能用一口流利的侗语与当事人交流。20多年来,刘彩娥用侗汉双语办案200多起,没有出现过任何差错,案件评查件件为优秀。同时,刘彩娥将侗族“款约”(侗族法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侗族人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安宁,调整人际关系而约定俗成或集体制定的行为规则)灵活应用于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实践。针对一些轻微刑事案件、邻里纠纷案件,坚持发挥侗族“款约”的补充性作用,努力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刘彩娥还将当地的民族特色、传统文化与检察工作相结合,组织干警将法律知识编成快板,深入乡村巡回演出。邀请侗戏文艺队,将枯燥抽象的法律知识演译成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侗戏,并制成光碟,在偏远乡镇巡回放映。提升了群众对检察机关的知晓率、认同率。在刘彩娥的倡议和带动下,全院干警掀起了探索和创新办案模式的热潮。
2014年3月,邵阳周某等人在通道诈骗多名侗族群众,涉案金额达8万多元,通道检察院受理此案后,刘彩娥发现,大部分受骗群众为老年人,不懂汉语,看到老百姓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哭诉,刘彩娥坐不住了,她积极与受害人进行侗语交流,及时了解被害人的真实想法。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公安机关,犯罪嫌疑人的律师多次沟通,几经周折,终于做通了犯罪嫌疑人家属的工作,将被害人被骗的钱全部退赔。被骗金额最多的是牙屯堡镇70多岁的陆志贵老大爷,他儿子、儿媳均在外地打工,独自带着孙儿孙女在家中艰难度日。收到全部退款后,他喜极而泣,说:“太感谢你们了,帮我追回了血汗钱,这可是孩子们急着要用的学费和生活费啊!”他专门制作了一面“执法为民”的锦旗送给通道县检察院,并紧紧拉住刘彩娥的手,一直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久久不愿离去……
2013年以来,该院通过“双语办案”“款约”化解矛盾等“接地气”的特色工作,化解矛盾纠纷60余起,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好评。刘彩娥用热心、真心和诚心,打动了许许多多的侗乡群众。老百姓亲切的称刘彩娥为“刘大姐”。
“是家的温暖让我留下来”
前些年,因通道地处偏远,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干警编制少,人才流失严重,案件总量较少等因素,一些干警士气不振、自甘落后,多项检察工作长期在低水平徘徊。身为政治部主任的刘彩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方设法凝聚力量,留住人才成为政治部工作的当务之急。她提出“用感情留住人才,用事业凝聚人心”,得到院党组的充分肯定和全院干警的认可。2012年以来,刘彩娥牵头组织打造“三个讲堂(道德讲堂、法律讲堂、文化讲堂)”,实行“暖心”工程,建立“检察官之家”,开展“通检特色”文化理念大讨论,增强干警对检察文化,地域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刘彩娥细致入微的工作,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全体干警学习之风空前高涨,创先争优意识明显增强。2012年以来,该院获得省、市先进单位等荣誉150多项,该院的13个部门连续4年名列全市前茅,2014年至2015年连续两年荣获全市先进基层检察院。这种工作上质的飞跃,被外界誉为“通道现象”。而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无不凝聚着刘彩娥的心血和汗水。
出身在农村,承受过多重苦难的她,深知人才培养的艰辛。而最剌痛她的是,曾经亲手考察招录来的一拨又一拨年轻干警一个个都调走了。于是她痛下决心,一定要想方设法为偏远的通道检察院留住法制专业人才。针对边远地区基层检察院在招录过程中经常遇到生源少、报考人数不足的问题,她积极加强与部门的沟通协调,在招录新干警时,有针对性的倾向本民族、本地区考生,设定“通晓侗族语言”的条件,定向招录一定比例的本地干警。打破论资排辈观,大胆启用年轻干警。她在反复调研、座谈的基础上,主持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工作的意见》,采取多岗锻炼、师徒结对、参与接访、列席检委会等八条具体措施,充分调动了年轻干警的积极性。这些做法,得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充分肯定,作为经验在全国检察系统推广。2012年以来,通道检察院新招录的干警,无一人流失。
王超宇是黑龙江省克山县人。家中就他一个儿子,经济条件比较好。2011年,王超宇来通道旅游,听说通道检察院招录干警,就产生了试一试的想法,没想到笔试成绩名列前茅。进入考察环节时,市院和县院的领导考虑到克山县地处中俄边境,路途遥远,担心无功而返。刘彩娥求贤若渴,坚持前往几千公里外的克山考察。刘彩娥的真情打动了王超宇及他的父母。2011年8月,王超宇进入通道检察院工作。开始他并不安心,老想着调回老家。刘彩娥对他格外关心,经常请王超宇到家里吃饭,给他家的温暖;每周与王超宇谈心交心,想方设法为他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慢慢地王超宇安下心来。为了留住王超宇,刘彩娥还亲自当起了“红娘”,为王超宇物色对象,王超宇现已与本地侗族姑娘结婚,并把远在黑龙江的父母也接到了通道安家落户。王超宇说:“刘检把我当作儿子一样对待,我在通道时时刻刻感受到家的温暖。是家的温暖让我留下来,是刘检爱才、惜才的精神打动了我,我为能在这样温暖的大家庭中工作而感到骄傲、自豪”。现在,王超宇已成为反贪局的业务骨干。
最美“哑巴检察官”
27年来,她始终恪守“永不服输、超越自我”的人生格言,用“爱心、良心、耐心、决心”的八字秘决,用她的兢兢业业、乐于奉献,影响和带动着全院干警,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检察官执法为民的价值追求。
2006年7月,刘彩娥接到任务前去长沙考察干部。就在考察期间,姐姐的一个电话让刘彩娥顿时感到晴天霹雳:家中的老父亲检查出了胃癌中晚期,正由通道紧急转往湖南肿瘤医院。同行的领导得知情况后,决定让刘彩娥去医院照料父亲,由其他人去完成考察任务。刘彩娥噙着泪水,坚定地说:“我是我父亲的女儿,更是一名检察官,我不能为小家而舍大家!”父亲转诊长沙后,刘彩娥抽空来到医院。当看到刚刚做完化疗的父亲难受地躺在病床上,肚子肿的像个鼓球时,刘彩娥“扑”的一下跪在父亲床前,抱着父亲发肿的腿痛哭流涕。那一夜,刘彩娥一直守在父亲的床前始终没有合过眼。第二天,刘彩娥带着不舍和愧疚,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
2008年7月,根据怀化市检察院统一安排,刘彩娥与会同县检察院政治部主任前往江苏省莲花县考察干部,由于路途的艰辛,连续工作十二天的她在回长沙的途中,突然觉得喉咙特别难受,讲话很辛苦,在湘雅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诊断出是声带长了息肉,并立即给她打了麻药,医生要求刘彩娥禁音,并放下手头的工作,静养半个月。然而刘彩娥却不顾医生的忠告,毅然继续坚持工作。在接下来考察工作中,刘彩娥一直“无声无息”的工作,和同事们交流只能利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若不能很好的表达语意,就利用纸笔交流。认识的人就知道刘彩娥生病了,劝她回家休息,不认识的人都以为刘彩娥是哑巴,但刘彩娥不顾别人异样的眼神,继续认认真真的工作。后来,刘彩娥顶着病痛继续工作的事迹在整个检察系统传开了,这件事成了同事们茶前饭后的美谈,刘彩娥被同事们称为最美的“哑巴检察官”。
刘彩娥常说:“只有病死的,没有累死的”。在创建省级文明标兵单位期间,刘彩娥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带领两名干警连续加班加点,甚至连续通常达旦。经过五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完成了26本验收材料,并亲自执导制作了文明创建宣传片——《文明的力量》。2013年,该院成功争创省文明标兵单位,是怀化市政法系统第一家,也是通道县第一个省文明标兵单位。看着刘彩娥日渐消瘦的身影,年迈的母亲心痛不已。2012年8月的一个周末,晚上11点多,刘彩娥有气无力地给她母亲打了个电话,要母亲给她们弄点吃的,身患糖尿病多年的母亲顿时老泪纵横。当老两口将热饭热菜送到刘彩娥的办公室时,他已经累得拿筷子的力气都没有了。面对这个不要命的女儿,老两口除了心痛、心酸,什么宽慰的话都说不出来。自此之后,年迈的父母主动承担起了送饭的任务,风雨无阻,这一送就是两个多月。在丈夫眼中,刘彩娥是一个十分要强的人。刚开始,丈夫对刘彩娥一心扑在工作上有些不理解,时常有些怨气和牢骚。当听到、看到检察院的干警及老百姓对刘彩娥工作的高度评价时,丈夫慢慢地理解她,并全力支持刘彩娥的工作。2012年9月是通道检察院申报省级文明标兵单位最紧张的时候。9月21日凌晨三点多钟,丈夫因胃痉挛导致血压飙升,被急送医院。医院几经施救后血压仍降不下来,下了病危通知书。那一夜,刘彩娥正在通宵加班。通知家属签字时,丈夫仍不忍心打扰正在加班的刘彩娥,坚持要自己的同事在病危通知书上签了字。第二天上午,刘彩娥得知丈夫病危住院时,愧疚和后怕齐涌心头,飞也似的跑到医院抱着丈夫嚎啕大哭……
刘彩娥因为长期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患上了严重的肠胃、颈椎疾病。该院干警笑称她用自己的健康和半条性命换来了“省级文明标兵单位”这块牌子。她,用无悔的青春年华铸就一名检察官的绚丽;她,用丰润饱满的生命激发头顶检徽的熠熠光辉。
“我一辈子感谢她”
刘彩娥的忠诚、坚韧和奉献,不仅仅体现在工作上,更体现在对待老百姓的合理诉求上。在她的脑海里,始终铭记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至理名言。在通道检察院,只要群众找到刘彩娥,她都会全力以赴、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时时处处践行从检为民的崇高理念。
通道播阳镇黄寨村是通道检察院的扶贫联系点。2013年,因修建村部楼、河道挡土墙等工程缺口资金39万元。负责承建工程的邵阳民工尹林华眼看工程已经完工,可工程款却毫无着落。便心急火燎地来到通道检察院找到刘彩娥。当时,院里的扶贫工作不归刘彩娥分管。当看到尹林华急迫的样子时,刘彩娥二话没说,就放下手头的工作,开始了长达一个多月的“讨钱”之路。凭着她的耐心和毅力,先后找县财政局、发改委、水务局等单位“讨”得了39万元。当时正值年关,份内的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刘彩娥白天辗转于各单位要钱,晚上加班加点完成份内工作。那段时间,刘彩娥磨破了鞋子,讲尽了好话,受了不少委屈。尹林华说:“刘检为了农民工的事如此上心,我一辈子感激她。”黄寨村原支部书记黄动军、原村委会主任黄秀祥为感谢刘彩娥,专程定制了“倾力为民办实事,惠民之举暖人心”的锦旗送给通道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