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创业”胡红霞:板车拖出来的重工女王

2015-12-02 阅读数 109265

胡红霞 株洲光明重机 2015寻找最美创业

胡红霞

她,17岁开始拖板车拉业务;22岁独当一面,在重型机械行业里被人称为“铁娘子”;27岁回到大学课堂求学,只为能当好企业的领航者;今年44岁的她已经是身价上亿的女企业家。

以巧慧之心,化百炼钢为绕指柔。她就是板车拖出来的重工女王——胡红霞。

她将这间作坊机械厂取名“光明”

1971年,她降生在那个年代典型的“半边户”家庭,父亲是市床单厂的普通工人,母亲是农村户口。她是家中老大,之后弟弟妹妹相继出生。直到上世纪80年代,全家仍主要依靠父亲每月100多元工资生活,还要赡养乡下的爷爷、奶奶和外婆,因此,母亲每到月底就得出去借钱,父亲月初发了工资就马上还账。

正是爱美年龄的她,不得不每天穿着打着补丁的裤子上学,唯一一条没有补丁的,只有过年才舍得穿一次。初中毕业,胡红霞决心替父母分忧。从小就见解独立的她,决定借助父亲懂机械技术的优势,让父亲提前离岗,全家一起做零部件加工,办厂创业。

创业第一步,是以每月100元的价格租了一间30平方米的平房作为车间,东挪西借凑足一万多元,买回一台必不可少的新机床。带着一个贫困家庭对未来的无限向往,这个名叫“光明”的作坊式微型机械厂如一粒小小的种子,落在了工业名城株洲市的一隅。

是厂长,也是“板车司机”

尽管有思想准备,但创业的艰难还是超出了想象。头两年,她既是厂长,也是采购员、业务员、送货员。一辆旧单车成为她主要的交通工具。有一回,室外38摄氏度,她为赶时间谈业务,被疾驶而过的摩托车带倒在地,顾不上找人理论,爬起来把自行车龙头掰正了继续赶路,回到家才发现全身多处擦伤。

最苦的还是拉板车。为了送货上门,她从废品站买回一辆旧板车,自己当上了“司机”。这“司机”可不好当——一板车钢铁零部件足足四五百斤。车沉力弱,体重只有45公斤的她只能咬紧牙关,一寸一寸往前挪。一天,当她又一次浑身无力地回到家里时,再也忍不住满腹的委屈,冲着父亲大哭:“我再也不干了!”但家人发现,第二天早上,她照样把板车拉绳套在了肩上。

1988年,胡虹霞为了获得当时株洲市电力机械厂的业务,连续两个月每天到对方的办公室软磨硬泡,对方烦了,她就默默地端茶扫地。直到第63天,室外鹅毛大雪,鼻子冻得通红的胡虹霞如期而至,对方终于被感动了,拿出一张图纸考胡红霞,胡红霞马上回答这是一张“多头T型螺杆”的设计图,在处理工艺时关键还得进行调质处理,才不会变形。就这样,她获得了价值一万多元的订单,并于一个月后优质完工。从那时起,胡红霞和该厂的合作一直持续至今。

打破家长制,聘请职业经理人

随着事业的发展,胡红霞发现,由于文化底子太薄,对付机械制图和财务计算这些业务,总是力不从心。

她又一次显示出特有的顽强。平日,她留心收集其他厂的加工样品图,自己依葫芦画瓢描下来;跑业务时,带着问题向国营企业专家、师傅请教。很快,她便将生产流程摸得一清二楚,车、钻、刨技术驾轻就熟,对工厂财务管理也很有心得。1998年,她考取了株洲工学院经济管理专业。

然而,在企业发展顺风顺水时,胡红霞决意大刀阔斧地进行管理体制和决策机制的改革。“家族企业在开创时期同甘共苦、同心协力,但后劲不足,最终将因‘家长制’、‘一言堂’而影响发展。”胡红霞决定聘请职业经理人。

听说自家的事要听别人的,父亲想不通了。胡红霞不回避不气馁,每走一步都与父亲面对面诚恳沟通。终于,父亲心中的疙瘩解开了。

2011年起,全国重工机械行业变得不景气,胡红霞却提出了扩建生产基地的建议,在最困难的时候采购新设备,引进新技术。胡红霞只会用事实说话。就在去年,位于株洲县渌口工业园的生产基地终于建成完工。2014年光明重机产值突破2亿大关,为国家创造税收800万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