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女报昔日精英:走出去仍有的“女报范”

2012-07-25 阅读数 158143

在湖南报界,今日女报社是最早推行招聘制的媒体。这注定了这份女性报纸从一开始就有与众不同的包容与开放。一批批怀揣新闻理想的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他们在这里成长、成熟、成功。他们又分散到四面八方,有些继续活跃在媒体,有些创办了实体,有些进入了别的行业……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行业精英。所以,湖南媒体里一度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今日女报是辈出人才的摇篮”。这,是我们的另一种骄傲。

邓飞 曾焱 叶广云

《今日女报》令我终生受益

老友简介:邓飞,2000年至2003年在《今日女报》担任记者,曾任《凤凰周刊》首席记者,现为《凤凰周刊》编委、记者部主任。“微博打拐”发起人,“中国贫困山区小学生免费午餐”发起人。

“邓飞”这两个字是2000年到2003年大家在《今日女报》上经常会看见的一个名字,写下这段文字,不禁鼻酸,仿佛回到了那些年,我在这家报社的青葱岁月。

1998年,我大学二年级来到《今日女报》实习,二十余人挤在湖南省委三号办公楼的一楼五间办公室,拥挤、干劲十足。

很多次梦里,我都会看见一个一脸油汗的少年,背着一个双肩包挤在长途车里,出没在湖南各地。那就是我。刚开始没有记者证,一纸介绍信夹在一本地图里,生怕遗失或损坏,那是我的合法凭据。

写了很多故事,2002年,我接触《南方周末》和《中国青年报》等外报,在《南方周末》发了三篇特稿,创下一个地方记者发稿最高的记录。

2001年,去永州宁远采访拐卖儿童,给我埋下后来打击拐卖儿童的种子。而在邵阳绥宁山洪,寻访和帮助14名孤儿,又让我看见公益慈善的巨大力量。

2003年夏,因为一个理想——要做中国最优秀的民生记者,我决定要离开。王伏虎社长看见辞职信上这句话,感慨放人,他知道我一定是要离开了。很感激他,在我拿到第一个湖南专业报新闻奖的时候,他告诉我,你是一根好苗子,好好干。

后来8年,我背着一个双肩包,出没在中国各省,在《凤凰周刊》写出一百多篇调查报道,展现这个国家不为人知的幽暗秘密。

而2011年始,我用微博新工具陆续发起“微博打拐”、“中国乡村儿童免费午餐”和“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等公益项目,鼓励中国民众团结起来,不抱怨,自己动手改变现状,努力保护中国乡村孩子免于被拐卖、免于饥饿和免于大病伤害。

当然要谢谢今日女报社,我在这里完成了第一段最结实积累,获得正直、诚挚、勇气、智慧和改变这个国家的爱。它们令我终生受益。

 

邓飞 曾焱 叶广云


我习惯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

老友简介:曾焱,1993~1999年供职于《今日女报》,曾任编辑部主任。现为北京《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2010年,蓝色港湾的单向街书店邀请我去为新书《妖娆世纪》做一次读者见面会。当时怕自己东拉西扯无头绪,就为我和朋友的对谈先拟了一个题目:《艺术中的女性际遇》。讲座结束后,有个女孩过来找我聊天。她说很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会对别人都可能忽略的这些女性的人生际遇这么敏感?

在那本书里,我确实写了不少发生在20世纪法国文化激进蜕变背景下的女性的传奇人生。我是这么对她解释的:我曾经为一家女性报纸工作过很多年,可能在下意识里,我习惯了在一堆人里先去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

从离开《今日女报》去巴黎再回北京,已经十多年了。有时候觉得自己和过去的生活离得越来越远,可在想不到的某个时间某个地点,便会有人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提醒你:总有些东西会留下。

说起《今日女报》,我脑子里最先冒起来的,居然是两张照片,黑白的。

有一张是1995年春天,在板仓杨开慧故居前面拍的,照片上有我、叶广云和王慧,三人都那么神清气爽心无旁骛的样子。那时候《今日女报》应该是改版成功,面目焕然;另一张大约是1996年底或1997年初,我们说要给编辑部拍张合影,刊出来向支持我们的读者恭贺新年。印象中那天是节假日,我们这些人都在单位加班做版面,就拉出去拍了这张合影。照片虽是黑白,每每想起那个画面来,脑子里却总是阳光打在脸上那一层暖暖的调子。

两张照片一直收在我的相册里,就算不翻出来看,我也记得每一个人亮晶晶的笑容.

昨天打开信箱,有一封来信很奇特:“如果你曾经在湖南《今日女报》工作,则是我要找的人。如不是,对贸然打搅深表歉意!”署名“邱小兵”。开始我感觉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很快,我想起来这是一位在《今日女报》时期认识的北京的作者。也许,我们该约在7月27日那天叙叙旧。

 

邓飞 曾焱 叶广云

肉包子打狗,一辈子都有

——盘点与《今日女报》的决定性巧合

老友简介:叶广云,曾任《今日女报》编辑部主任、总编室主任,2006年由中宣部、中组部选调到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任项目专家,赛时在主场馆国家体育场担任新闻经理。现任中景恒基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文化产业公司总经理、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

龙年春节刚过,在望京那边一家桔子酒店见到了来北京开会的王伏虎社长,他说起《今日女报》今年创刊60周年,“7月27日上午8:30分,湖南宾馆。”

报社领导通知我准确的庆典时间时,我正和团队一帮人在办公室与一个个层出不穷的问题斗智斗勇。最近这样的会一天有三到四次,年初就开始筹备的国家级民族建筑学术交流活动,检验大家半年心血回报几何的时刻也定格在:7月27日上午8:30分。

很多人会说这只不过是一个巧合,但因了我和《今日女报》那份说不清道不明的因缘,我自然而然地把这定性为相生相伴的机缘显现,一整天都在心里感慨、回味。

2006年8月,不经意中移民澳洲的机会砸到了我头上。要想给儿子杀出一条出国留学之路,万事皆备,只欠雅思。现在想想,这是迄今为止我这个当妈的为儿子所做的最大的付出了。

当那些可爱有趣的单词和语法在我周身活力达到峰值的时候,北京奥组委向全国优秀的新闻媒体伸出了橄榄枝。感谢王伏虎社长把这百年一遇的光荣梦想给了我。

后来发生的事如梦如幻,幸运刷新了我的人生主页:雅思成绩发布,我以6分轻松过关;几乎是同时,北京传来消息,几位评委竟然都投了我赞成票,据说给我的评语是“体育知识不够可以学习,口语还是挺不错的”。

几个老同事聊天时,报社领导总喜欢形容当年把我送进奥组委是“肉包子打狗”,话里话外,爱恨交集。其实打良心讲,直到2008年入夏,我并没蓄谋奥运结束后要背叛女报。那时奥运会还没有开幕,奥组委的同事们已经开始暗中各显神通,寻找出路。只有我一个人淡然处之,掂量内心的愿望,回报社、去澳洲、留北京,各占33.3%。既然不用像别人那样去钻山打洞找单位,那就恋爱吧。结果是,一家不错的房企和一个不错的男人,在2008年底同时张开怀抱迎接了我。

今日女报甲子之华诞,要盛情祝贺;我第一次带团队在国家领导人和诸位国宝级专家前亮相,也值得记忆。偏偏二者共了同一个日子,难怪我不去浮想联翩。我不知道未来这样与《今日女报》相生相伴的机缘巧合会在什么时候发生,但是这辈子肯定还会有,因为这些年来我感觉从来没有真正远离过女报。

奉报社领导指令,7月20日那天去中国记协邀请翟惠生书记赴湘出席女报创刊60周年复刊30周年座谈会,早前我已经想好,就自我介绍说是今日女报驻京特派员,以我这身不急不躁不露怯的“女报范”,他一定不会有怀疑。哈哈。

  邓飞 曾焱 叶广云 凤网/今日女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