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花开·天使礼赞丨不同的战场,同样的信念

2020-05-12 阅读数 52164

编者按:

新冠病魔来势汹汹,在危急时刻,湖南各地的医护人员临危受命,奔赴一线,白衣执甲,救死扶伤。

如今疫情稳定,“白衣战士”平安归来。他们在前线有着怎样的艰险和感动?又有哪些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五月花开,天使礼赞!

今天是第109个国际护士节,让我们一同走近这群白衣天使,听他们讲述最美的战疫故事。


不同的战场,同样的信念

文/梁力晖(驻京联防联控组 老年二科)

作为医疗战线上的老兵,我奔赴过多个“没有硝烟”的战场。2004年援疆,2009年连续三年驻守支援炎陵县人民医院,2017年驰援非洲塞拉利昂,今年3月疫情期间又奔赴北京。

在我出发前夜,80多岁的父亲一晚都没睡着。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知道你的心思,儿子你是好样的,但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平安归来,不要担心家里……”听着老父亲的一席话我泪流满面。父亲有严重的肺心病、高血压、糖尿病,2017年还做了结肠癌手术,常年靠输氧维持生命,我陪伴在他身边的时间很少,一直觉得对父母亏欠太多太多。然而怀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医者的神圣使命,当祖国需要我的时候,我毅然决然地选择踏上战场。

3月15日,我与聂浩、唐丽君、唐婵娟,还有两位司机班的司机谭卉、宋世义一起奔赴北京,主要负责世界各地入京、中转返湘的人士进行健康筛查、流调、分流等工作,以高度的责任心守护首都安全,也为湖南守好第一道入境关口。

对于这场抗疫战争的艰辛,队员们都有心理准备,但真正置身其中,大家才发现低估了所面临的困难。相比于湖南,北京气侯干燥,早晚温差大。队员们在新国展外面穿脱防护服,寒风刺骨,有的队员长时间穿戴防护服和护目镜出现头晕、恶心等不良生理反应。

这里没有领导,只有一线,24小时连续不间断工作制,6小时一班,工作前1小时队员们就开始不再喝水,大家都是连续6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卫生间,只为省下一套防护服。一个班下来,队员们嘴唇干裂,喉咙干燥,发声困难。长时间带口罩和护目镜,队员们的耳朵、鼻梁都磨破了皮,女队员出发前的纤纤素手因反复手消出现了干燥性皮炎。但没有人抱怨,回国人员太多,下了班有些同志仍留在现场帮忙,只为更快地甄别后将他们送往隔离区休息。

为了更好地规范工作流程和做好防护措施,我们利用休息时间编写了《境外入京赴湘人员接待及疫情防控工作手册》,司机、警察没有医学背景,我们手把手,一遍又一遍地教,直到大家熟练掌握防控知识为止。

我们不仅进行健康筛查,还关心关注归国人员的身心健康。返境的海外人士大部分都是留学生,经历了长途跋涉,有些孩子甚至长时间没有进餐,精神紧张,饥肠辘辘,我们提供疫情防控相关咨询,还为他们设计了爱心包,里面有食物、水、和消毒纸巾等物品。有位叫张洋洋的同学经过了20个小时接近万里的飞行,体力消耗严重,精神极度疲惫。收到爱心包后,迫不及待地把里面的八宝粥、牛奶等一口气喝了个干净。他说,“回家真好!”

司机谭卉、宋世义连夜从长沙开负压救护车到北京,19个小时的路程,他俩3小时一班,就在车上休息,马不停蹄赶赴北京。深夜11点抵京,稍作休息,第二天早上7点就投入工作。他们负责把所有疑似病例送去北京地坛医院、小汤山医院。24小时待命,一趟一趟地接,只要发现疑似人员就给他们打电话。在北京期间,他们眼睛一直是熬得通红通红的。


有人问我疫情期间去往一线怕不怕?这么多次驰援,奔赴不同的战场,究竟是为了什么?我想医务工作者都有着同样的信念:我们爱这个国家,爱所有善良、正直的人民,56个民族,我们是同胞,是家人。走出国门,我们代表着中国形象,肩负着大国使命。我们的付出,都源于这个坚定的信念,守护我们的同胞,无愧于中国人的身份,无愧于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医者使命。我愿意奔赴任何战场,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们来自于平凡,却向伟大致敬。以死生契阔,以勇敢的心,致敬,每一个逆行的战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