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花开·天使礼赞丨在黄冈管后勤的42天:“队员都叫我‘无所不能吴总管’!”

2020-05-12 阅读数 32030

编者按:

新冠病魔来势汹汹,在危急时刻,湖南各地的医护人员临危受命,奔赴一线,白衣执甲,救死扶伤。

如今疫情稳定,“白衣战士”平安归来。他们在前线有着怎样的艰险和感动?又有哪些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五月花开,天使礼赞!

今天是第109个国际护士节,让我们一同走近这群白衣天使,听他们讲述最美的战疫故事。

在黄冈当“大总管”的42天

文/吴国雄(援鄂医疗队员 后勤服务部副主任)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艰巨而伟大的人民战争,我是这场战役中一名普通而光荣的后勤兵。我担任湖南对口支援黄冈医疗队后勤保障组组长。在这里,我有了一个新名字,大家都叫我“吴总管”。

战“疫”号角吹响,医生和护士们冲在了一线。我想,后方也需要人啊!我毫不犹豫向医院提交了请战书。2月11日,我与医护人员一起出战黄冈。

在部队23年,我是一个老兵,我不怕打仗,也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但这场战斗,敌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我是一个对医学一无所知的“小白”,出发的时候没有害怕,只有对未来工作的忐忑。

到达黄冈已是深夜,来不及想别的,放下行李的那一刻,工作就开始了。

后勤保障组组长是我,组员只有一个,也是我。一个人负责全队衣食住行、吃喝拉撒,而黄冈在当时是仅次于武汉的第二重灾区,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压力大到通晚通晚睡不着觉。都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而抗疫首先打的就是物资仗。白衣战士在前方与病毒贴身对峙,防护服、口罩和护目镜就是他们的铠甲,少不得啊!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全力做好保障。

初期黄冈防护物资极为紧缺。可是,那时缺物资的不只有黄冈,全国各地都不“富裕”。不能坐着等啊!我找老乡,找朋友,找战友,寻找各种途径,用尽了“洪荒之力”。所幸!湖南省委省政府、省卫健委第一时间为我们送来了一批物资,解了燃眉之急。之后又三次为我们送来了价值近1000万元的设备和物资,让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

医疗队一共619人,每天消耗防护服700套、N95口罩1200个,只有仓库里达到7天的存量,我心里才会踏实。为此,我每天都在精打细算。即便是志愿者零零散散捐赠的几十个口罩,我都照单全收,能多一点是一点啊!队员们从一开始身着不合格防护服的“低配”,到后来1件防护服、1件隔离衣的“标配”,到最后2件防护服、1件隔离衣的“高配”,为“零感染、打胜仗”提供了最坚实的物资基础。

到黄冈之后,我们就接到组建湖南ICU并开通黄冈-湖南远程医疗的任务。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吸引器、ECMO,家具,床铺,床垫,热水瓶,数不清的调度协调,搬运装卸,我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来。短短3天,一个24张床位的ICU开科,同一天跨省的远程医疗也开通了。看到视频连线的画面,我瞪着三晚未眠、熬得通红的眼睛,激动得眼泪哗哗直流。

做好每个队员的生活保障,也是我的工作。战士们吃得好、穿得暖、睡得香,上阵杀敌才会有力量。医疗队来自全省各地,他们中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00后刚满20岁,有医生、护士,还有记者和司机。眼镜坏了,卫生纸没了,手机屏碎了……“有困难,找吴总管。”一有事,大家就打电话找我。有的年轻队员想家了,我就想办法“变”出剁辣椒、鸭脖子、红烧肉;有几天黄冈下雪,气温降到零度,有的队员喊冷,我着急地要来一批羽绒服;有一个队员个子高大,要穿43码的鞋子,找遍了黄冈都没有,后来通过志愿者给他从武汉找来2双合脚的鞋子。队员们都称我是无所不能的“吴总管”。每天工作到凌晨1、2点,接听100多个电话,回几百条信息,累是真累啊,但能为队员们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又有什么辛苦的呢?

疫情期间商家不营业,再加上人生地不熟,平时简单的事在当时都难上加难。有一天上午,徐芙蓉护士长给我打电话,说有一个很久没有进食的重病人,突然开口说想吃米糊,看我有没有办法。由于米糊不是常规生活物资,我问遍了黄冈保障组,都说没有。我想,这位病人清醒后唯一想吃的东西,如果满足她,对病情恢复肯定有好处。我便联系在湖北的战友和志愿者,直到下午4点,群里一名志愿者说他家还有2盒米糊。我立即派人驱车10多公里去取回。芙蓉告诉我,患者吃到这碗几经周折的米糊热泪盈眶,感叹湖南医疗队就像家人一样贴心。后来,我又想办法找到米糊,一直供应到这个患者康复出院。

回长沙的时候,我带回来2个厚厚的笔记本,表格200多份。黄冈42天,所有物资往来、分发去向、领用数量,还有队员的衣服鞋子尺码、饮食习惯,密密麻麻,我记得清清楚楚,没有一笔“糊涂账”。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每次打电话,我就骗她们,说我只管后勤,不接触患者,安全着呢!其实,因为工作需要,我每天都要和很多黄冈本地人接触,包括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志愿者甚至是快递小哥。疫情严重时,高频次地接触疫区人员,也存在很大的风险。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我的心里想的只有工作、工作,至于自己,真的没有时间去考虑。医护人员冲在一线,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我只是个后勤人,最多叫1.5线,和他们相比,我所做的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18岁参军,19岁入党。作为老兵、老党员,家国有难,我如何能置之度外!虽然已经脱下军装,“若有战,召必回”言犹在耳。部队的经历磨练了我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毅力和品格,也培养了我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信心和勇气。黄冈记忆,将成为我一生的亮色,我会牢记战士心、医者心、中国心,把战疫精神带到以后的工作中,为医院、为国家、为人民贡献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