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冠病魔来势汹汹,在危急时刻,湖南各地的医护人员临危受命,奔赴一线,白衣执甲,救死扶伤。
如今疫情稳定,“白衣战士”平安归来。他们在前线有着怎样的艰险和感动?又有哪些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五月花开,天使礼赞!
今天是第109个国际护士节,让我们一同走近这群白衣天使,听他们讲述最美的战疫故事。
白衣执甲,让青春激扬在战疫一线
文/张奇(援鄂医疗队员 急诊医学科)
参加工作18年,我一直在急救的道路上前进。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席卷而来,急诊科成为医院新冠防疫至关重要的一道防线。
“妈妈你是超级英雄,一定要打败病毒”
面对疫情的肆虐,一时间,湖北告急,医务人员告急,医疗物资告急,抗击疫情的形势日益严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同时也是急诊抢救室和分诊台的组长,我多次提交支援一线的请战申请。2月28日,我带领医院12名队员进驻黄冈湖南ICU,参与重症病患的救治及护理工作。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这次抗疫期间,她们是我最牵挂的人,也是她们在激励着我,给予我莫大的力量。每次视频电话,女儿都会在那头说,“妈妈你是超级英雄,一定要打败病毒”。
是啊,妈妈和病毒打仗,但妈妈不是“超级英雄”,妈妈只想疫情早日结束,平安归来,做你们专属的“超级英雄”。
抗疫一线,感人故事每天在上演
在这场战斗中,有无数个舍“小家”为“大家”,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没有人叫苦叫累,每天都上演着感人的故事。
我的队员们大部分都是年轻的80后、90后,最年轻的重症“特种兵”才24岁。我们总是认为90后还没有长大,甚至误解他们没有责任和担当。但在这次疫情中,他们已经成为抗疫一线的主力军,在关键时刻不惧风雨、挺身而出。
我的同事熊南轩医生,因高强度的工作负荷使他筋膜炎复发,他每天强忍着疼痛,拄着拐杖依然和大家奋战在一线。得知医院组建ECMO团队支援湖北,立即主动请缨,于2月22日进驻黄冈。他一直坚守在隔离病房,冒着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喷溅感染的风险,近距离地为病人进行气管插管。有人问他,你难道不怕吗?他说:“只要能救病人,气管插管感染风险我不怕!”
陈薇是重症ICU的“老将”,第一天在黄冈上大夜班,她怕睡得太沉,设置了5个闹钟“连连响”。
“90后”冯展是一名男护,每次上班他是第一个进隔离病房也是最后一个出隔离病房的人。由于长时间地戴口罩和护目镜,他高挺的鼻梁已被磨破了皮,渗出鲜血。回驻地酒店时,驻守的警官看到他受伤的鼻梁,很是心疼。在受疫情影响的艰难形势下,警官仍联系了社区志愿者取来了一小碗麻油和棉签,送到冯展的房间门口,并细心地留下纸条,上面写着:“这些都是干净的,可以放心使用。”一碗小小的,再也平常不过的麻油,在疫情期间,成为了湘鄂两地团结一心,共同抗疫的见证,显得尤为珍贵。
疫情之下,我们被誉为“最美逆行者”,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我们只是做了一个医务人员该做的事。
隔离病房记录了悲怆,也孕育着希望
然而,病毒的无情让2020年的春天变得异常寒冷。面对着危重患者我们一直与死神搏斗,与时间赛跑,但仍然有人进入了生命的倒计时。一位老人经过多日地抢救治疗,还是不幸离开了我们。因为疫情,他的家人还在隔离期,只能通过电话哭着询问我们“老人家走的时候是否安详,有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话……”在他的家人不能来见他最后一面的时候,我们陪在他身边,送他最后一程。
随着新冠肺炎确诊人数不断上升,医院专设隔离病房,集中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疑似患者。隔离病房成为了与疫魔激烈交锋的战区,成为了生与死角斗的火线,记录着悲怆,但也孕育着希望。
随着全国大规模的支援,在医护人员的日夜守护下,疫情得到控制,每天都有病患康复出院,3月18日,黄冈新冠患者清零,我和队友作为湖南留守医疗队成员也于3月30日顺利归来。
这31天,我亲眼见证了很多令我难以忘怀的场景,有痛苦、有悲伤、有微笑、有感动。这段经历,在我的生命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感恩于生在当下,生在中国。我将与我的战友们继承医学前辈们的仁心仁术,继续不畏艰险,一路前行,用青春的蓬勃力量扛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