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女图丨“女神”裘毓芳: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报人

2018-06-13 阅读数 453384    赞 1

专栏 识女图 裘毓芳

文/唐瓶子

从“妇女”、“美女”到“女神”,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对女人称谓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但是,短短一百年之前,女人还是男性的从属品,是“三从四德”中没有独立人格、被要求被从属的对象。除了社会发展的必然,其中推动女性社会地位进步的力量,还来源于许多优秀女性本身的自我觉醒与努力。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报人,裘毓芳就是这样一位先行者。

裘毓芳,字梅侣,1871年出生于江苏无锡。据说,她5岁即能背诵数百首唐诗,11岁由叔父袭廷梁教读。裘延梁为清末举人,与梁启超、严复等维新派人士都是故交。在叔父的培养下,裘毓芳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而且精通英语,熟知中外历史和现状,思想敏锐,文笔优美。

1898年5月,裘廷梁创办了无锡的第一张报纸、江苏最早的白话报——《无锡白话报》,由裘毓芳任主编,她因此成为我国最早从事新闻工作的女报人。《无锡白话报》以倡导变法、提倡女学,推广白话、介绍各国变法维新史为主要内容,主要栏目有“五大洲邮电杂录、中外纪闻、无锡新闻、海国丛谈、洋报药言、海国抄喻、史地知识”等专栏,纵览天下时事,传播科学知识。加上用白话创作,不仅让普通老百姓都易看易懂,更成为宣传维新、广开民智的一种舆论武器。

《无锡白话报》在全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并开启了各省创办白话报纸的风潮。当时《无锡白话报》还刊载了大量译文,这也形成了该报的另一大特色,这些译文中不少就出自裘毓芳之手。裘毓芳的国学根底深厚,又精通外文和白话文,因此她的译文既忠于原著又流畅通俗,受人称颂。在这期间,她采写了许多新闻并翻译介绍《俄皇彼得变法记》,撰写《日本变法记》、《化学启蒙》、《印度记》等,以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同时,她又用章回体写了《海国妙喻》等通俗寓言小品,向读者介绍《哥伦布探新洲细略》、《麦哲伦探地》等科学小故事,在当时显得风格独特,也极具时尚和开创意义。

戈公振所著《中国报学史》载:“女子之服务于报界,我国以裘毓芳为最早,次之,则为陈撷芬和胡彬夏。”

晚清末年到民国时期,中国女性最时髦的几件事情是不缠足、兴女学、结女社、办女报、婚姻自由。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运动呼吁抗争之下,中国女性的面貌渐渐发生着变化。

“中国女子学会”就是这样一个时代进步的象征。其实女子结成社团,并非始于近代,起码在清朝的康、乾年间,便先后出现过“蕉园诗社”与“清溪吟社”,不过都还属于纯粹的文学社团。1907年,时任天津北洋女子公学总教习的吕碧城,发表了一篇题为《女子宜急结团体论》的文章,明白揭示出近代女子团体的发生与西学东渐的关系。而不单纯以文学为目的,更以共同的政治主张或社会理想为宗旨的女子社团,则以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创立的“中国女学会”为先。学会在同年7月于上海创办会刊《女学报》,裘毓芳就是《女学报》最重要的主笔之一。

《女学报》是目前所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女报,完全由妇女主编,以妇女为读者对象,其二十多位主笔中,较为著名的除裘毓芳之外,还有康同薇(康有为的女儿)、李蕙仙(梁启超的夫人)、薛绍徽、沈和卿等等,她们都是当时妇女界的知名人士,实际也是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批女编辑、女记者。

不仅如此,裘毓芳还和叔父裘廷梁等共同发起组织了我国第一个白话学会,提倡白话,活跃思想,反对文言八股及陈腐观念。在维新变法运动中,裘毓芳为民族之兴亡主张,充分展示了她的才华和抱负。遗憾的是,因戊戌政变、维新变法运动遭受失败,《无锡白话报》和《女学报》相继停刊,裘毓芳随丈夫去安徽,这位文艺青年心目中的“女神”不久后病逝,享年33岁。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妇女问题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女学报》恰恰为此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裘毓芳的一生虽如流星般短暂,也如流星般璀璨。她始终坚持为“启迪民智、妇女解放、变法图强”而办报的政治抱负和创作才华,充分体现了一代报人的公器精神,她也因此成为中国新闻史上非常重要的标志性人物。

  专栏 识女图 裘毓芳 今日女报/凤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