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很可怜,“空心” 更可怕
空巢老人已成了中国的社会问题,这已是共识!
团圆的日子总是短暂。年前父母在车站探头等待的焦急与期盼,春节父母在厨房忙进忙出的喜悦与满足,节后父母在马路对面挥手送别的不舍与失落。每次经历这样的过程,任谁心里都不免有些酸楚难受(详见2013年2月7日今日女报2版)。
父辈时代的“父母在不远行”,在现今的多数家庭可能无法实现,城市化带来的人口流动与迁徙,让很多家庭出现“空巢”。解决这个问题,既离不开亲属、邻里、居委会和单位四大资源构成的社会系统的关爱,也少不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显然,这绝非轻松易事,更不能一蹴而就。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呼吁社会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其实,除了号召子女常回家看看,呼吁政府多关注空巢老人,我们研究一下子女离家之后父母无所适从的原因,更有助于解决空巢老人问题。
子女长大成家,父母自己也退休了,经济和健康状况还都不错,从表面上看,这正是有钱又有闲、可以自由安排的好时候,何以父母非但不觉轻松,反而大叹苦经?原因很简单,在过去几十年中,他们已习惯了围着子女忙着工作,基本上放弃了自我,更没想过要培养个人空间、兴趣爱好及朋友圈子。当他们渐老退休,孩子长大远行,他们一下子变成了“空心”人。
“空心”的老人们无所适从,又把期望放在成年子女或孙辈身上,但他们很难意识到,子女尽孝道是应该的,只是子女也有他们的生活,面对望眼欲穿的“空心”父母,子女难免会觉得辛苦。更需警惕的是,因为望子成龙,有些父母认为自己为了子女付出太多,进而产生了某种“讨债”心理,一旦子女不如自己所愿,就伤心欲绝——在父母看来是“牺牲”,到子女那里却很可能变成“压力”。
很可惜,上了年纪的父母从来没有意识到也从来没有被教育要首先为自己而活,作为子女,还是尽可能体谅他们的想法,满足他们的心愿吧!但是,年轻一代的父母却有机会重新调整自己的生活,等到老了之后,可以信心满满地告诉子女:你来,我们欢迎;你不来,我们照样吃喝玩乐!
毕竟,“空巢”虽可怜,但“空心”更可怕。(邓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