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鸿飞
抓作风建设不能有疲劳期。今年全国两会一结束,党中央就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再次向全党宣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表明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的坚定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提出抓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反对奢靡之风,就是提出了一个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提出了一个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切入点。全党同志一定要从这样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从思想上警醒起来”。这一重要论述从思想根源上纠偏正向,为党员干部改进作风、提高修养提供了方向指引。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解决作风问题必须找准其症结所在。要清醒认识到,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如果只是单纯地从行为层面进行纠正,而不触及思想灵魂,一旦外部约束减弱,不良作风就很容易出现反弹回潮。之所以会出现反弹,还是因为一些党员干部漠视纪律规矩,对当前依旧严峻复杂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认识模糊,没有真正从思想上筑牢廉洁自律的防线。
作风为表,思想为根。作风不正说到底还是思想不正,解决作风问题根本上还是要解决好思想问题。只有切实从思想深处拉响警钟、上紧发条,才能触及问题实质,从而实现作风的彻底转变。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正是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锤炼党性、洗涤思想、改进作风的大好契机。要从思想深处明晰“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心存敬畏,令行禁止,以“内无妄思”确保“外无妄动”,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保持如山的定力。要坚持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对照党的宗旨和群众期待,检视自己公仆意识树得牢不牢固,是否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能否“脱鞋下田”接地气、察民情、解民忧;对照党的纪律要求和行为规范,检视自己是否形成了遵规守纪的思想自觉,能否正确处理好公与私、情与法、义与利等关系,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通过全面、坚决的思想“大检修”,着力解决政治意识不强、理想信念不牢、纪律作风不实、使命担当不诚等思想病根,进而以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用科学的理念、长远的眼光、务实的作风谋事干事。
思想净化越彻底,作风建设才能越深入。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无论是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还是完成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都必须以优良作风提供坚实保障。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加强思想淬炼作为终身课题,不断剔除思想杂质、清除私欲杂念、提升精神境界,持续推动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来源:红网
编辑:小清
审核:陈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