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丨以“营商”助“赢商”

2025-04-11 阅读数 13591

营商环境有多重要?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新时代新征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关键是要营造一个好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湖南意识到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突出问题导向,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两手抓,一体推进强市场促公平、强法治稳预期、强开放提质量、强要素优保障、强服务增便利、强信用重承诺,制定出台了《湖南省优化营商环境规定》《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持续打造“三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湘商回归、校友回湘、湘智兴湘……在持续推进为各界来湘创业营造良好环境的背景下,湖南营商环境排名不断提升,实现“三年三级跳”。截至目前,湖南拥有3个万亿级产业、16个千亿级产业、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5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诞生了一批享誉全国的制造业品牌、农产品品牌和文化品牌,投资潜力广阔。

新要求,体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一方面,要在改革中不断深化破解问题。以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例,目前还是存在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内卷式”竞争等堵点卡点。随着改革迈入深水区,触及的深层次问题增多,改革的复杂性、系统性增强,每一项任务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既需要坚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也需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另一方面,干部在有所为、有所不为中为企服务。营商环境好不好、优不优,不是说出来、喊出来的,是企业和群众感受出来的,更是靠干部干出来的。要看到,在推进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部分党员干部“慢”“冷”“坐”等现象犹存,面对复杂问题时“拖”“推”“卡”等不良作风还没有完全杜绝,政策落实过程中“一知半解”“浅尝辄止”“把握不准”等问题还依然存在。党员干部要理清“亲”和“清”本质上是干事和干净的关系,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让企业大胆闯、放手拼,坚决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湖南要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为民营企业发展添活力、增动力,助力民营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奏响“奋进曲”。(文/马克图布)

    

      编辑:小清 

      审核:唐天喜

相关推荐

  • 文/范鸿飞抓作风建设不能有疲劳期。今年全国两会一结束,党中央就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再次向全党宣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表明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的坚定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提出抓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
  • 文/华仔2025年的中关村论坛年会,已不再是一场简单的科技成果展销会。当全球3000余位科学家、企业家与政策制定者在北京共同按下“新质生产力”的启动键时,这场盛会的真正价值,正在于它悄然重构了科技治理的底层代码——从技术层面的追赶超越,转向
  • 文/邹耀宸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文章指出:“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这场关乎文明根脉的讨论正在突破传统语境,看似聚焦顶层设计,实则关乎每个普通人的日常选择。文化的传承贵在老百姓的“活学
  • 坚定信念,直面风浪是中国面对“暴风雨”的唯一选择。4月9日,外交部、国防部重磅发声,指出对美方“执意打关税战、贸易战,中方必将奉陪到底”“美国把中国当作威胁是严重的战略误判”,同时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
  • 文/罗超在决胜“十四五”的关键节点,党中央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凝心聚力的战略举措,以严明纪律与激发担当的辩证统一,彰显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治理智慧。这场看似收紧约束的自我革命,实则是通过制度性重塑,为党员干部创造更为清朗的干事
  • 文/汪敏星表面上,一些地方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在接待上级领导或其他考察团时,不在机场、车站、辖区边界等地大张旗鼓地组织迎送队伍,也不专门制作并悬挂标语横幅,看起来“风清气正”。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些年来一些地方仍然为了所谓的 “面子工程”或
  • 2024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党群服务中心了解当地为基层减负、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等情况时指出,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精兵简政,持之以恒抓好这项工作。他勉励基层干部在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上群策群力,不断干出
  • 在全球格局风云变幻、不确定性激增的当下,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盛大开启。这场年度盛会以“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为主题,吸引全球目光,为亚洲在复杂局势中寻发展新径、探合作新机。当下世界,地缘政治冲突频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增长
  • 文/唐代远保障和改善民生永远没有终点,只有更高的新起点。从教育到医疗卫生,从就业到社会救助,从住房到基本养老,从能源到粮食安全,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民生大事。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既体现出对民生关切的精准回应,也勾勒出以高质量发展托举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