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丨严管厚爱激活力 正风肃纪促担当

2025-04-11 阅读数 26406

文/罗超

在决胜“十四五”的关键节点,党中央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凝心聚力的战略举措,以严明纪律与激发担当的辩证统一,彰显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治理智慧。这场看似收紧约束的自我革命,实则是通过制度性重塑,为党员干部创造更为清朗的干事环境,实现从严管党与活力释放的有机统一。

严明纪律的本质是构建制度化的活力释放机制。现代组织理论揭示,适度的约束规范能降低内部交易成本,提升组织运行效率。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通过清晰界定权力边界,消除模糊地带,使党员干部在制度框架内获得更大行动自由。这种约束不是限制而是赋能,当人情往来、利益输送的暗门被关闭,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自然形成;当形式主义的枷锁被打破,真抓实干的氛围油然而生。历史经验表明,纪律约束越刚性,组织活力越充沛,恰如江河堤岸愈坚固,奔涌浪潮愈磅礴。

优良作风的培育是打造可持续治理能力的基石。作风问题恰如政治生态的免疫系统,关乎党的肌体健康与治理效能。中央八项规定以“刀刃向内”的勇气重塑政治伦理,构建起权力与责任、信任与约束的现代治理框架。这种作风革命不仅修复了政治生态的免疫系统,更实现了治理体系的迭代升级。当“关键少数”以“君子检身”的自觉守牢底线,遵规守纪便从组织要求转化为价值认同;当“绝大多数”以“与人不求备”的胸怀相互砥砺,清正廉洁便由制度约束升华为政治文化基因。这种政治伦理的重构,恰如春风化雨,在潜移默化中锻造出可持续的治理能力,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容错机制的构建是激发改革动能的制度性安排。改革进入深水区,必然触及利益藩篱,制度创新需要突破既有框架。管理学中的“风险决策模型”表明,合理的容错空间能提升决策质量。中央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通过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容错判定标准,既划定红线底线,又留出创新空间。这种制度安排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将“试错权”转化为改革权:当改革者不必因探索失误而顾虑,创新活力自然充分释放;当实干者获得组织赋能,攻坚克难的勇气必然倍增。这种制度性松绑,正是打开发展新境界的金钥匙。

严的基调是政治生态的清新剂,好的作风是治理体系的润滑剂,活的机制是改革动员的催化剂。当纪律约束转化为行为自觉,当作风转变内化为文化基因,当制度创新激发改革动能,广大党员干部必能在遵规守纪中放开手脚,以“挺 膺担当”的奋斗姿态,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来源:今日郴州

   编辑:小清

   审核:唐天喜

相关推荐

  • 文/范鸿飞抓作风建设不能有疲劳期。今年全国两会一结束,党中央就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再次向全党宣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表明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的坚定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提出抓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
  • 文/华仔2025年的中关村论坛年会,已不再是一场简单的科技成果展销会。当全球3000余位科学家、企业家与政策制定者在北京共同按下“新质生产力”的启动键时,这场盛会的真正价值,正在于它悄然重构了科技治理的底层代码——从技术层面的追赶超越,转向
  • 文/邹耀宸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文章指出:“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这场关乎文明根脉的讨论正在突破传统语境,看似聚焦顶层设计,实则关乎每个普通人的日常选择。文化的传承贵在老百姓的“活学
  • 坚定信念,直面风浪是中国面对“暴风雨”的唯一选择。4月9日,外交部、国防部重磅发声,指出对美方“执意打关税战、贸易战,中方必将奉陪到底”“美国把中国当作威胁是严重的战略误判”,同时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
  • 营商环境有多重要?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新时代新征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关键是要营造一个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湖南意识到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突出问题导向,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
  • 文/汪敏星表面上,一些地方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在接待上级领导或其他考察团时,不在机场、车站、辖区边界等地大张旗鼓地组织迎送队伍,也不专门制作并悬挂标语横幅,看起来“风清气正”。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些年来一些地方仍然为了所谓的 “面子工程”或
  • 2024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党群服务中心了解当地为基层减负、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等情况时指出,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精兵简政,持之以恒抓好这项工作。他勉励基层干部在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上群策群力,不断干出
  • 在全球格局风云变幻、不确定性激增的当下,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盛大开启。这场年度盛会以“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为主题,吸引全球目光,为亚洲在复杂局势中寻发展新径、探合作新机。当下世界,地缘政治冲突频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增长
  • 文/唐代远保障和改善民生永远没有终点,只有更高的新起点。从教育到医疗卫生,从就业到社会救助,从住房到基本养老,从能源到粮食安全,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民生大事。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既体现出对民生关切的精准回应,也勾勒出以高质量发展托举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