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美食 看看中国各地年夜饭中的传统名菜

2014-01-31 阅读数 189072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年糕、发菜猪手、扁肉燕、长年菜、杀猪菜、饺子、红烧肉、鸿运当头、安豆苗、臭鳜鱼、汤圆、四喜烤麸、八宝饭。(拼版照片)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发(编辑:王芳)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这是山东省安丘市一户人家包的豆腐香菜素馅饺子(1月28日摄)。北方地区过年一定要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有的人家还会包上些素馅饺子,取“素净平安一整年”之意;煮饺子的水也要比平时多放一些,寓意来年日子“绰绰有余”。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编辑:王芳)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这是京城一家湘菜馆烹制的红烧肉(1月28日摄)。红烧肉是很多家庭年夜饭桌上的传统大菜,寓意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富裕十足。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编辑:王芳)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这是1月28日在上海拍摄的一盘“四喜烤麸”。酱香味浓的四喜烤麸是上海的传统喜庆年菜。烤麸在上海话里谐音“靠夫”,寓意家里的男丁来年取得更高成就。烤麸搭配香菇、木耳和花生,合为“四喜”,更是好彩头。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记者裴鑫摄(编辑:王芳)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这是台北一家餐厅烹制的清蒸笋壳鱼(1月26日摄)。“无鱼不成席”,中国人不分南北、传统年夜饭上最不能缺少的菜就是鱼,而且通常是全鱼,象征着“年年有余”。不同地区对鱼的吃法各有讲究:吃鱼不吃头尾,寓意“有头有尾”;端上桌只看不吃,或者不吃光,剩下一点,寓意“年年有余”;鲫鱼与鲤鱼同吃代表大吉(鲫)大利(鲤);吃鲢鱼寓意着连子连孙。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编辑:王芳)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这是1月28日拍摄的福建传统名菜“全折瓜”。“瓜”是闽、台民间对“黄鱼”的俗称。“全折瓜”也就是是全折黄鱼。此菜整条黄瓜鱼完美无缺,外酥里嫩,酸甜适口,是福建人婚喜寿庆宴席上的吉祥菜和压轴菜,象征婚姻美满,头尾俱全,有始有终。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编辑:王芳)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这是由广州市民黄妙霞在家中烹制的一道广东年菜“冬菇生菜”(1月21日摄)。生菜寓意“生财”,冬菇形似钱币,所以这盘菜名为“满地金钱”。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记者梁旭摄(编辑:王芳)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这是由广州市民黄妙霞在家中烹制的一道“发菜猪手”(1月21日摄)。发菜与粤语“发财”谐音,猪手则意指“就手”,即得心应手。“发财就手”意为马上发财,是广东人过年必吃的“意头菜”。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记者梁旭摄(编辑:王芳)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这是1月28日拍摄的传统徽菜葛粉圆子。葛粉圆子是徽州山区的一道风味小吃。徽州山区自古盛产葛根,性凉、味甜,葛根榨洗出粉名葛粉,又名山粉,徽州民间常用以制作点心类食品。因其柔韧有劲,味香甜,也是徽州地区传统人家年夜饭中受人喜爱的点心。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记者郭晨摄(编辑:王芳)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这是香港地区过年的传统盆菜(资料照片)。香港盆菜源于客家传统的“发财大盘菜”,顾名思义就是用一个大盆,将食物层层堆迭到里面,最易吸收肴汁的食材通常放在下面。一层一层吃下去,汁液交融,味道馥郁而香浓,渐入佳境。盆菜吃法也符合中国传统的宗亲法度,一桌子食客同吃一盆菜,寓意喜庆团聚。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发(编辑:王芳)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这是1月28日在福州拍摄的一道喜庆名菜“扁肉燕”。扁肉燕又名“太平燕”,“燕”与“宴”同音,取意“乱”被“压”下,寓意“太平”,就又有“太平燕”之说,是富贵平安、团圆兴旺的象征。闽菜甚至有着“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的说法。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编辑:王芳)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这是在合肥拍摄的一道徽州臭豆腐(1月28日摄)。徽州臭豆腐,表面为灰、兰、黑综合色,内里洁白如玉,闻着臭、吃则异香,独具一番风味。经过多年的改进制作,徽州臭豆腐已经由街头小吃登堂入室,成为徽州人家年饭桌上的传统佳肴。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记者郭晨摄(编辑:王芳)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这是在哈尔滨拍摄的一锅杀猪菜(1月26日摄)。东北农村过年必杀猪,有“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的民谚。猪的肥肉和下水焯水后过油,再与酸菜、血肠与粉条一起下锅炖煮,大火咕嘟一阵后,香气四溢,热气腾腾。吃“杀猪菜”时,一家人盘坐在暖热的火炕上,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尽显东北人“大鱼大肉管够造”的气势。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记者王凯摄(编辑:王芳)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这是台北市一家餐厅烹制的“干贝扒芥菜”(1月26日摄)。芥菜在台湾被称作“长年菜”,过年要吃芥菜,取意“年寿长久”。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编辑:王芳)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这是1月28日拍摄的一道传统徽州名菜臭鳜鱼(鱼块做法)。相传200百多年前,在沿江安徽贵池一带,鱼贩用木桶将鳜鱼装运到古徽州歙县贩卖,为了防止多日运输变质,便给鱼抹一层盐,但抵达歙县后,鳜鱼却已发出怪味,但鱼贩不忍扔掉,便洗净后自己烧吃,竟是无比的美味。于是人们开始仿照烧制臭鳜鱼,这道菜便就一代代传下来,并不断改进,成为一道传统徽菜,也是徽州地区人家年夜饭中喜爱烧制的传统佳肴。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记者郭晨摄(编辑:王芳)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这是一户扬州人家里炒出的豌豆苗(1月27日摄)。豌豆,在江苏扬州一带又称安豆。年夜饭不论丰俭,家家总是要炒上一碟鲜嫩的豌豆苗,取意“平平安安”,为家人讨个好口彩。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记者王庆钦摄(编辑:王芳)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这是在天津拍摄的北方年糕(中)和鱼形年糕(1月29日摄)。“糕”与“高”谐音,过年吃年糕寓意“一年更比一年高”。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记者白禹摄(编辑:王芳)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这是1月27日拍摄的一道湖南衡阳地区的传统名菜“土头碗”。土头碗由红枣、鸡蛋、鱼丸等九种菜肴层层堆叠而成,因此又别名玉麟香腰、宝塔香腰、九层楼等等,象征着丰盛美满;又因形如宝塔,也寓意步步登高,是当地人年节喜宴第一道上桌的菜。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记者李尕摄(编辑:王芳)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这是杭帮菜老字号“楼外楼”烹制的八宝饭(1月24日摄)。八宝饭是许多江南人家的年饭桌上的甜点,通常用莲子、桂圆、金橘、红枣、蜜樱桃、蜜冬瓜、薏仁米、瓜子等作为原料,配以蒸得半熟的糯米饭,拌上白糖和猪油,夹上一层红豆沙。八宝饭民间传说起源于古代的八宝图,莲子象征婚姻和谐和好;桂圆象征团圆;金橘象征吉利;红枣象征早生贵子;蜜樱桃、蜜冬瓜象征甜甜蜜蜜;薏仁象征长寿、高雅、纯洁;瓜子仁象征生活有规律,平安无灾祸。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编辑:王芳)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这是一户重庆人家里煮的包心汤圆(1月21日摄)。“吃了汤圆好团圆”。南方地区有在大年初一早上合家聚坐、共吃汤圆的传统习俗,取意“合家团圆”。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记者李健摄(编辑:王芳)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这是一户重庆人家里准备上锅蒸制的夹沙肉(1月21日摄)。西南地区的传统年夜饭有一道重要的蒸菜——甜烧白,也叫夹沙肉。“沙”即豆沙,在重庆等地被喜兴的叫做“喜沙”。喜沙夹入五花肉片,蒸至糯软透明,作为甜食上桌。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记者李健摄(编辑:王芳)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这是湘菜老字号“玉楼东”烹制的一道剁椒鱼头(1月27日摄)。剁椒鱼头也被称作“鸿运当头”、“开门红”,是湖南地区的经典名菜。红彤彤的剁椒寓意来年红红火火;肥美的鱼头代表“年年有余”。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记者李尕摄(编辑:王芳)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这是1月28日拍摄的福建名菜“佛跳墙”。“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说的就是佛跳墙。此菜原名福寿全,由鱼翅、鲍鱼、刺参、瑶柱、花菇等山珍海味制成,从制作到出品需耗时8天,仅文火煨制便要7小时。在闽菜中可谓首屈一指,久负盛名。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编辑:王芳)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这是台北市一家餐厅烹制的“莲花鸡锅”(1月21日摄)。我国南方地区有“无鸡不成宴”的餐桌原则。在闽南方言里,鸡与“家”谐音,“食鸡起家”,可大振家声。因此福建、广东、台湾等地的年夜饭会有一道“全鸡”菜肴,讨个“全家”吉利的口彩。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编辑:王芳)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这是1月28日在上海拍摄的一道“八宝饭”。上海人一直对于八宝饭有着独特的感情,把它作为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最后一道甜品。八宝饭色彩缤纷,卖相喜人,又是蒸出来的美味,寓意蒸蒸日上;圆圆的外形,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甜甜的口感,预示着生活越过越甜蜜。一家人吃完八宝饭便迎来甜蜜团圆的新年。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记者裴鑫摄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这是台北市一家餐厅烹制的“XO酱炒萝卜糕”(1月26日摄)。萝卜在台湾地区和潮汕一带被叫做“菜头”,萝卜糕也俗称“菜头粿”,都与“彩头”谐音。为了讨个好彩头,年夜饭桌上自然少不了它。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编辑:王芳)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这是北京老字号“馄饨侯”制作的馄饨(1月28日摄)。“早吃馄饨拜财神”是老北京的过年习俗。“馄饨”与“混沌”音近,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而且,馄饨因形式似元宝,而且连汤带水,吃馄饨就取其招财进宝、财源滚滚而来的好意头。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编辑:王芳)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这是台北市一家餐厅烹制的“雪菜炒年糕”(1月28日摄)。中国很多地区都讲究春节吃年糕,也叫“黏糕”或“年年糕”,寓意着“一年更比一年高”。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编辑:王芳)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这是1月28日拍摄的一道传统徽菜绩溪炒粉丝。绩溪炒粉丝,顾名思义,源自安徽皖南的小山城绩溪,是传统徽州地区年夜饭中必不可少的家常菜。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记者郭晨摄(编辑:王芳)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这是由广州市民黄妙霞在家中烹制的一道广东年菜“虾仁炒菜丁”(1月21日摄)。“菜”与“财”谐音,“丁”指人丁,寓意“丁财两旺”。除夕夜家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吃年饭,心中咀嚼的是带着中国印记的“好彩头”。新华社记者梁旭摄(编辑:王芳) 

  年夜饭 舌尖上的美食 新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