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妈手记丨“再碰电梯按钮,医生就把你带走!” 那些被吓大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2020-03-17 阅读数 39433

微信截图_20200317105855.png

当熊孩子不听话时,有一种错误的育儿方式很多家长都常用,那就是用一个形象可怕的,或者孩子本就恐惧的人吓唬他。

比如,“再不听话警察来抓你了”、“再不听话去医院给你打针”、“再不听话隔壁的王爷爷就来啦!” 因为这种方法百试百灵,所以家长就习惯性地常用。

就像网友总结的——“童年四大阴影”:

拿针管扎孩子的医生

收废品顺便拐孩子的老人

藏在黑暗角落里吃孩子的妖怪

专抓不听话孩子的警察叔叔


20200317115020.gif


01

因为2020年这场疫情,受到影响的不止是大人,还有孩子,他们的生活也同样被打乱了。

出行计划取消,不能上学,不能出去玩,不能找小伙伴,到哪里都要戴口罩、洗手,这也不能摸,那也不能碰。

可即便爸爸妈妈每天反复讲着传染、生病、病毒这样的词语,年龄尚小的他们还是会不适应,甚至烦躁、焦虑。
很多父母无奈之下只能“吓唬”孩子,就像这位妈妈:

“再碰电梯按钮,医生就把你带走!”

昨天下楼取东西,坐电梯上楼时,一同上来的是一对母子,小男孩三四岁的样子,严严实实地捂着口罩,电梯门关上,小家伙伸手去按楼层按钮,手刚伸出去就被妈妈啪一下打掉:

「别碰!不是告诉你了吗,电梯按钮上都是病毒!碰上了就要发高烧,医生就要把你带走!」

小男孩吓得立刻缩回手,一动不敢动,那个妈妈和我交换了个无奈的眼神,我点点头,表示理解。

也难怪妈妈们个个变成了神经质。

既担心言过其实吓着孩子,又担心轻描淡写引不起他们的重视,只能“时不时地吓唬一下”。

微信截图_20200317115114.png

吓唬到底有没有用呢?

当然不是一点用都没有,起码能简单直接地解决孩子当下的“调皮”,但也会带来坏处。

靠吓唬来教育孩子,尤其是涉及安全卫生知识的科普,很可能让孩子陷入担心、害怕、甚至恐惧,严重的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危害一:危险时候得不到有效救助

8月7日,宁波塘溪镇一名4岁女童,出门找妈妈却迷路了。陌生的韩女士看到孩子一个人,上前询问。

没想到,女孩毫不设防将父母姓名、当天去向、家庭情况都告诉了韩女士,但是女孩却不记得家中的地址与联系方式。幸好韩女士是个好人,帮孩子报了警。

警察赶到后,原本开心聊天的女孩突然大哭不止,一个劲的往韩女士身上贴。听到警察要带她走,哭的更厉害。紧抱着韩女士,不让警察靠近。

后来,女孩的父母说,平时孩子不听话,他们就用:“不听话警察就来抓你了”来吓唬孩子。

多惊险啊!本来警察是除暴安良,保护人民的正义使者,是孩子遇到困难危险应该求助的人,结果就因为父母平时拿来“吓唬”不听话的孩子,让警察成了孩子们害怕的“怪兽”“坏人”,对这些角色的认识产生非常大的偏差。

如果孩子真的遇到危险,岂不是会错误求助,失去了获救机会?所以拿警察吓唬孩子,真的是得不偿失!

危害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我有个朋友两口子工作很忙,是老人帮忙带孩子。入学第一次家长会就被老师请去了,原因是她家宝宝非常不合群,总是一个人坐在小板凳上看着大家玩儿。 

朋友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问了很多孩子的日常生活之后,才发现原因就是奶奶经常在孩子不听话时,经常用言语吓唬孩子。 

怎么也没想到正是“吓唬”导致孩子出现了人际交往障碍吧?这个孩子很在意别人的评价,担心自己不被对方喜欢和接受,变得敏感、胆怯、刻板、不懂变通。

他对周围的环境没安全感。,因此很害怕去跟别人交流、玩耍,进而人际关系就非常紧张,孩子的整个社交都成问题。

危害三:抹杀孩子的探索精神

一个邻居长着络腮胡,于是就成了周围乡亲们管教“不听话”小孩的法宝,只要孩子出现不乖的行为时,搬出他来,绝对有效。 

有一天早上,慧慧妈刚拿这个人吓唬过不听话的慧慧,结果中午那个络腮胡叔叔就来串门了。慧慧当时在院子里玩,看见那个人后,撒腿就往家里跑,还躲进卧室一直蒙着被子不敢出来。 等那个人走了,慧慧妈进去的时候,看见慧慧大冬天的竟然吓出了一身汗,紧接着晚上做噩梦,大喊:“走开,走开,别抓我!” 

心理学研究表示,幼年时候的很多经历都会对人以后的行为产生影响。有的孩子可能因为这个事儿,直到成年后还害怕长络腮胡的人。而这种拿孩子害怕的人来吓唬孩子的做法,不止会让孩子半夜惊醒,说梦话,严重的还会导致孩子罹患恐惧症。

所以,千万别再拿孩子害怕的东西吓唬孩子了。想想我们这些大人,怕蛇的,你总是在她面前说蛇会怎样?不敢听鬼故事的,你总是给她讲鬼故事又会怎样呢?何况一个孩子? 一个内心充满恐惧感的孩子,哪里来的探索精神呢?

危害四:用暴力掩饰自己的脆弱

还有的经常被吓唬的孩子,会用暴力排斥与人接触。

比如:有的孩子只喜欢一个人玩儿,当别的孩子靠近时,她就会用推、打、踢的方式,让对方走开。 

其实这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他们因为被恐吓的多了,内心不安全,害怕与别人接触,就会出现这种看似强大,内心却很脆弱的行为。

危害五:缺乏安全感,长大后对父母不信任

随着孩子渐渐地长大,他的思维能力和辨别事物的能力会增强。他开始知道,大人当初是在欺骗我,吓唬我。那对大人所说的话,往往就会持怀疑的态度。就跟说惯了“狼来了”,等真的狼来了时,孩子依然觉得你是在骗他。 

比如有的小孩可能会隐瞒着大人去做一些尝试,当你说玩火危险的时候,他会去尝试。当你说不能过早去交男朋友时,她也会去尝试。

任何年龄段的孩子,吓唬都不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

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个原则:跟孩子沟通要重视方法,而不是结果。

03

要让娃懂道理,还得用道理说服他。

那么如何利用宅家的这段日子来练练娃呢?听听我们的老朋友慧妈有什么好的建议吧~

“小拳头”已经三岁半了,一直以来,没有长时间离开过父母。今年春节,我们一起回老家看望拳头的爷爷奶奶。原计划假期结束后我们先回长沙,待春运高峰过后,幼儿园开学前,再去接小拳头。可是,一场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所有的计划都变了。

外界的管控越来越严,考虑到老家比较安全,我们只能先回长沙,把小拳头交给他的爷爷奶奶照顾。内心是千万个不舍,但只能安慰他,过几天疫情过去了,我们就来接他。他略有犹豫,便同意了。

前三天,小拳头每天和我们微信视频,起初自己玩自己的,喊了句“爸爸妈妈”后就一边玩去了,不会在视频里连续停留2分钟,让我们感觉不到父母的重要性,有些失望。

直到有一天,小拳头开始找爷爷要玩具,说不喜欢老家的玩具,非得要长沙家里爸爸给他买的魔方。没办法,奶奶只好接通了我们的视频,由拳头爸爸找到了魔方给他看。他又哭喊着要玩魔方,拳头爸爸没办法,只能哄着他,说过两天就把魔方带回老家。于是,在千叮咛万嘱咐下,小拳头终于作罢。

我们发现,小拳头内心真正需要的其实不是看他的玩具,而是想要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但是明白我们不在身边,所以只能用各种理由,意图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可能直接告诉他呆在家里不能出门的原因,会比较靠谱。

于是,在接下来的视频时,我们开始为小拳头讲解更多关于疫情的知识;告诉他疫情现在很危险,很多医生护士、解放军都去救援了,我们现在只能在家里,才是最安全的;等疫情走了,爸爸妈妈就可以来接小拳头回家。爷爷奶奶也在他情绪稳定时,为他讲解病毒的危害性,在家才是安全的,所有的大人和小朋友都不能去外面玩。

事实证明,我们不能低估一个小朋友的理解能力。小拳头虽然并不懂得什么叫病毒,但是知道了病毒是危险的。在有一次视频时,家门口响起疫情宣传车的广播,小拳头便说:“妈妈你听,宣传疫情的车又来了。我们不能出去,外面危险,我们要呆在家里。”

后来,我们看到学校推出了网上教学,便远程教拳头奶奶登陆了某音乐软件,拳头爸爸选择了一些在幼儿园学到的儿歌和红色歌曲,吩咐奶奶有空就放给他听,尽量少看电视、多听歌。这个小举动,也收到了想不到的效果。

小拳头出生后,我建了一个微信群,取名“可爱宝”,群成员为拳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平时主要发一些关于小拳头的视频。

有一天,奶奶在“可爱宝”群里发出了一个视频,小拳头竟然翻出了他爸爸以前在军队时的军官大檐帽,歪歪斜斜地戴在头上。左手扯着旁边的窗帘,向后退开几步,扯着窗帘的左手向左挥开,然后迅速将手收回贴紧身体,开始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隔……”初看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细想一下,忍不住又笑了。原来,他是在模仿电视里的国旗护卫队在天安门升国旗,整个过程有板有眼,全程动作一个人完成,只不过,他忘记了怎样唱国歌。

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些自己的想法,有大人能够理解的,也有不能理解的。对于这些,我们要如何应对?

这次的疫情,让我体会到了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一味的哄他、依着他,势必会让他产生盲目思想,认为自己只要提了要求,家长就会满足。

如果我们片面地要求他要怎样做、要做成什么样子,他又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与家长对抗,又或者只会按着父母指引的道路前进。如果是这样,何谈人生快乐?

家长是小孩的第一个老师,既然都在一个限定的空间内,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摒弃外界的应酬和干扰,好好教教娃,好好练练娃。

练娃,一是要沟通,要让娃懂道理,用道理说服他。二是要正确引导,从小让他明事理,不能霸蛮。一个长期的过程后,小孩才会有健康的思想,才能正确面对今后的人生。

一天上午,奶奶问他:“小拳头,你想去长沙吗?”

“疫情结束了吗?”小拳头立刻抬起头,眼睛圆圆的望着奶奶。看着小家伙呆萌的表情,我们都笑了。

疫情很快就会结束的。

部分内容参考:闫涵妈妈、 喵姐早教说

今日女报融媒体中心

重磅推出

《慧妈手记》专栏

我们将邀请有“招”有“料”的妈妈们,
分享与孩子、家人相处的点滴感悟,
从这些生动鲜活的细微处,
去探寻一位智慧型妈妈的成长修炼课。

每周将与大家
在这里同频,遇见。

在《今日女报》 “辣妈联萌”版相遇,悦读。

微信图片_20200317115449.jpg

本期慧妈:西贝 (“拳头”妈妈,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儿子“小拳头”三岁半。

本文编辑:菜菜


  育儿 教育 安全感 疫情 病毒 慧妈手记 今日女报/凤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