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女作家丛虫:为什么女人要与母亲“相爱相杀”?

2019-09-11 阅读数 289294    赞 1

原生家庭 女儿的选择 丛虫 悦读 凤网悦读

文:今日女报/凤网见习记者 张秋盈

三个从外省到北京闯荡的女孩,各自组建家庭、结婚生子。三个妈妈奔赴而来,帮女儿带孩子,继而引发一系列家庭冲突。母女之间“相爱相杀”,从爆发到和解……这部在微博上火爆起来的小说共30万字,作者丛虫只用了40天写完,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极力推荐的这本所谓“对抗原生家庭”的热销小说《女儿的选择》。

“原生家庭”,绝对是2019年网络催生的热词,比如,热播剧《都挺好》《小欢喜》等,讲述的都是年轻人对于“原生家庭”的承续、背叛、理解。近期,由《女儿的选择》改编的电视剧也已成功立项,可以想象,关于“原生家庭”代际关系的探讨仍将继续。生于70年代的女作家丛虫,趁着这股热潮来了一次彻底的“中年逆袭”。

丛虫本名韩岚,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她成为了第一代网络编辑,年轻时立于互联网潮头,30岁出头带着原始股辞职。此后十年沉寂,也是十年沉淀,她把所见所闻汇聚起来,一气呵成推出6本小说:《世间儿女》《女儿的选择》《月子会所》《男人回家》《最后一里路》《蓦然回首》,主题均为复杂幽微的婚姻家庭以及背后的时代。这是丛虫的主动选择,因为她有自己坚定的理由。

这些故事,就是我们的经历

可以肯定,读者喜欢《女儿的选择》,是因为喜欢它的真。小说里母女之间的各种纠葛,都曾发生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大到就业、择偶,小到吃穿住行,妈妈们心痛女儿为什么不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而女儿们则苦恼于母亲“无微不至”的干涉。

书里三个主角,也都没有“听妈妈的话”。

车唯一的母亲王梅,县剧团的前头牌,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家里十指不沾阳春水,女儿也生得花容月貌,她把自己大红大紫的愿望加诸于车唯一的身上。但车唯一只是个娱乐编辑,每天在新闻里疲于奔命。

秦静姝的妈妈李云珠,特级教师,端正严肃,一步一个脚印,自己和丈夫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也希望女儿秦静姝可以捧一个“铁饭碗”,然后找一个靠谱的男人,安安稳稳过日子。秦静姝却独自创业,先是未婚先育,而后离婚,一边带孩子一边支撑着公司。

张文扬的母亲刘招娣最是雷厉风行,她是单位的总会计师,办事干净利落,家中里里外外全是她一手操持,和丈夫离婚后,在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依然活得风生水起,一心盼望女儿也能跟自己一样出色。可偏偏张文扬是个“软骨头”,从小多愁善感,喜欢文艺,热爱写作,现在是一名收入不高的专栏作家,在母亲眼里一事无成。

在丛虫看来,这些孩子的逃离是一种成长的必然。秦静姝不做老师,张文扬不做会计,车唯一也不想当个大明星,女儿们都走了不一样的路,但各自精彩,不见得就比妈妈们那一代差——这就是成长。“父母子女要各自独立,独立是我写作中一个永远的主题,独立也是突破和创新,是自我成就。‘我要和你不一样’,我也会真的做到‘不一样’。”丛虫说。

最终,车唯一的成就连挑剔的王梅也点头,秦静姝把养着几十号人的公司经营得风生水起,起初柔弱如林妹妹的张文扬,一个人也能护得一家老小周全。两批不同时代的女人共同拥有的,是奋斗的人生。

耐人寻味的是,小说的另一个视角也十分清晰:女儿们在成为母亲的过程中,也更理解了“母亲”。一位读者在阅读小说之后评论道:“一个女人,要走过多少路,她才能懂得自己的母亲?其实,只要她做了妈妈,在那些深夜一个人喂奶的日子里;在那些丈夫已经不再是情人、而变成了孩子爹,和她争吵冷战的日子里;在那些为事业和家庭做两难权衡,愧疚地看着孩子熟睡的夜里。她都在心里,一点一点想念着,思考着,琢磨着自己的妈妈。慢慢释怀了,懂得了,甚至成为了自己的妈妈……”

这些现状,才是真实的生活

除了细腻的代际冲突,透过《女儿的选择》,丛虫展现的是女子生存的世情百态,是女子的“命运”。

秦静姝未婚先育又马上离了婚,拖家带口。车唯一家庭和工作失了衡,丈夫在外创业失败,只靠自己苦苦支撑;张文扬在妈妈病重住院、丈夫出轨之际,用柔软的肩膀扛起了这个家庭,每天在公交车的末座上写作……工作危机、财务危机、感情危机,各种危机纷至沓来,女性的“中年危机”格外难熬。

“我们都不能假装身处一个男女绝对平等的环境中,事实上,女性天然要在生育后代上承担更多,也要付出更多。”在丛虫看来,女性只有接受了天生的差异,但与此同时又不以弱者自居,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平等。

“比如上一辈的妈妈刘招娣,她的名字就浓缩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但并不是说有了这么严重的压迫,女性就放弃了奋斗,恰恰相反,她们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去一点点地改善现实。同理,女儿们成了妈妈,她们也一样要面对妈妈们面对过的困惑和压迫,但新一代总是更大胆也更勇敢。”丛虫感概道。

和大多数女性小说中描绘的都市丽人不一样,《女儿的选择》里到处都是被柴米油盐推着走的人。“我所见所接触的,无论是行业精英还是大公司中层、小公司老板、外企职员等等,压力都跟名利是成正比的。现实生活中大家都疲于奔命,都有说不出口的艰难,而我就希望能把这种表面光鲜、内里艰辛的状态写出来。”丛虫这样阐释她笔下的人物。

这些感触,便是我的创作动力

朋友笑称丛虫“中年逆袭”,她并不承认。作为第一代网络编辑,丛虫经历过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她的视野和生活积淀已经摆在那儿。

“从识字开始,看书就是我唯一的爱好,小时候家里也有电视,有好看的港剧日剧,但我永远会选看书而不是看电视。”在从事网络编辑的同时,丛虫也一直在给当时的时尚杂志写文章,“那时候我就已经出版了两本短篇小说集。其中,《食色》的出版人是张立宪,也就是《读库》的创始人”。

“距离第一本书,已经过去了15年,我也经常吐槽自己懒惰。”丛虫笑着说。

2006年,为了疗愈失去父亲的伤痛,丛虫陪着妈妈去东南亚旅行,逐渐退出职场。10年后,有一天她坐下来,跟自己说写个长篇试试,谁知道仅仅用了20天,就写完了第一个长篇《世间儿女》,而且在网上引起了极大的共鸣和热议。读者的关注度让她意犹未尽,于是《女儿的选择》便诞生了。“很多人看了都感同身受,觉得母女之间的关系确实就是纠结中有痛苦,但更有爱和谅解。慢慢学会包容,这相对于当下对于原生家庭的强烈批判,也许是一种更现实也更成熟的态度。”

2016年至今,丛虫推出来的六本书主角都是女性。那些人与人之间细微的情愫流动,都是她最想去刻画的。“我们生逢激荡的时代,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变化,有发展,有坎坷,有机遇也有迷茫,我记录和描摹我所能看到的一切,希望能在诸多变动中,感触人性,了解人生。”对于自己的创作理念,丛虫这样阐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