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与?归予!海归教授夫妇回湘热爱“不干正事”

2024-09-20 阅读数 7954

微信图片_20240920200145.jpg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陈雪炎 供图/受访者  

人们常说,爱情是灵魂的触碰,而对于一些高知分子而言,这份触碰不仅仅是情感的交融,更是思想火花的激烈碰撞,是智慧与才华的相互欣赏与促进。

他们是如何在繁忙的研究与探索中找到彼此,维系这份珍贵的情感?他们的爱情故事中,又蕴含着哪些关于成长、理解与支持的深刻启示?

9月17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带大家走近一对学术伉俪,一起揭开他们爱情世界的神秘面纱,聆听他们秉持着共同的人生旨趣携手并进的故事。

三“士”同堂的缘分

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小沙江镇江边村,云雾缭绕的群山之巅,一座名为“归与”的书院悄然矗立,而书院的创立人正是一对教授夫妇——黄勇军、米莉。

他们一同在中国政法大学攻读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又一起出国学习,后来携手回湖南高校任职。不惑之年,身为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的黄勇军和中南大学副教授的米莉却又一致选择了扛起锄头回山里教书。

这个在别人眼里看似大胆的决定,于他们而言却是一拍即合。

微信图片_20240920200138.jpg

“你以什么样的心态,选择什么样的人,来终此一生,最终也会以你所不可能预期的方式,形塑你的一生!”谈及两人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米莉笑着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讲起他们三“士”同堂的故事。

时间回到1998年的秋天,中国政法大学迎来了一批崭新的面孔,其中就有年少的米莉和黄勇军。

彼时,一个是从湖南邵阳小山村里走出去的有志青年,一个是从陕北小县城考上来的才情女子,恰巧他们同修政治学专业,还被分到了同一个班级。

“开学第一天,我们就认识了。”米莉回忆道,她清楚地记得,那天她第一次见到黄勇军,只觉得他文质彬彬的,操着一口明显的湖南乡音,在台上做着自我介绍,“其实他说的一大半我没听懂,但他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后来,在学校组织的很多课外活动里,担任班干部的米莉以及她身上特有的明媚和大气也吸引着黄勇军的目光。

“真正意义上有交集,是有一次我们班一起去爬山,那座山又高又陡,不少同学中途打退堂鼓,只有寥寥几名同学爬上去了,其中就有我和他。”米莉回忆,“大概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从心灵上不断靠近。”

从一起爬山、骑车,到一起讨论喜欢的书和电影,渐渐地,他们发现彼此有很多共同之处,两个人越走越近。“比如我们都很喜欢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当然我们也有不同,比如他喜欢儒家文化,而我喜欢一些与社会性别相关的议题。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向彼此靠近,在不同思维体系的碰撞中,我们的感情也不断驱动向前。”

后来,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在政法大学连续攻读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别人都笑称他们是三“士”同堂的缘分。

“这些共同的经历让我们的人生轨迹越发靠近。”米莉笑着说。于是,2009年博士毕业后,他们携手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搭伙“不干正事”的夫妻俩

或许是因为两个人的性格里都有“不安分”的因子,结婚之后,他们一起做过不少在外人看来“不正经”的事,且乐此不疲。

微信图片_20240920200201.jpg

“第一件不被理解的事,就是结婚后,在北京和回乡的选项中,我选择了一起回他的家乡。”米莉回忆,2001年,当时还在读大三的她就跟着男友去过他的家乡——邵阳隆回小沙江,“在那里我接触、了解了很多花瑶的文化,从那时起,小沙江就成了我一生的眷恋”。

于是,2003年,两人第一次正式来到小沙江做起了学术研究,三个月里,他们背着十几公斤的包走遍每一个花瑶人民聚居的村落,记录了百余万字资料。

“我很喜欢湖南,于是毕业之后,我主动提出要跟他回乡。”就这样,这个直率的陕北姑娘不顾旁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选择投身三湘大地。

回来后不久,两人又因研究冷门议题广场舞而备受争议。

2012年,在组织学生进行一场以“自由主义”为题的辩论时,涉及广场舞话题,黄勇军认为,广场舞背后涉及自由界限、公共空间、老龄化、空巢化等问题,值得花时间研究。他回家将此想法告诉妻子时,没想到两人一拍即合,于是他们开始在课堂上招募志愿者,决定以广场舞为核心进行社会调研。

这个由黄勇军夫妇和学生们组成的16人调研组,在无经费、无项目的境况下,调研了3个省份、8个地区的近20支广场舞团队。2015年,他们将调研成果整理成册,出版了国内首部研究广场舞的专著,该研究项目还入选了2015年湖南省重点研发项目。

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片争议。

一段时间里,他们先后接受了国内外数十家媒体的采访,登上各大网站头条。不少网友还将这一研发项目和刚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科研项目作比较,认为研究广场舞是“不干正事”。

“一个有人文关怀的学者,从事学术研究的目标,首先就是增进人的福祉,不论是所谓的人类还是单个的人。只要我们的研究有助于增进大妈们的福祉,就是值得的。”面对争议,这对学术伉俪是彼此最好的心灵慰藉,一路上,他们互相鼓励,一起去寻求资源,一起收集数据、做样本分析……两个人不仅是生活上的伴侣,更是工作上的搭档,灵魂上的知己。
  像齿轮一样咬合向前

2019年,夫妻俩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们回到瑶乡,拆了祖宅,建起一座乡村书院。

白墙黛瓦,飞檐翘角,清晨,看孩子们沿着阡陌交错的田垄,从四面八方跑来,在书院里看电影、追动漫、听音乐、学诗词……他们搭建了一个属于乡里孩子的欢乐窝。

除教学和科研工作外,黄勇军和米莉把大部分时间都留在了小沙江,因此耽误了不少职称评审、晋升提拔的机会,就连村里人起初也并不理解他们,甚至不断抛来质疑:这能建得起来吗?会有人来吗……但他们二人甘之如饴。

“‘归去来兮’不是一件易事,但是如果是两个人一起就会好得多。”在问及他们这样做的理由时,米莉说道,“我们都向往儒家文化,向往乡村生活,建书院是中国儒家志士的一个终极梦想,通过知识内生力量教化人。”

在米莉看来,人生旨趣上的相投成为他们走在一起的原动力,而性格和行为方式上的互补,则让他们像两个齿轮一样咬合向前。

微信图片_20240920200130.jpg

“他有一种思想上的浪漫主义,思维活跃开阔;而我则是行动上的浪漫主义者,从小的生活环境塑造了我坚韧包容、细腻踏实的性格。”米莉笑着说,身边朋友常调侃道,在他们这个小家庭的内部,竟然实现了“宏观调控”和“微观治理”相统一。

在学术上彼此促进的同时,他们也将小家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闲暇时间,他们常带着一双儿女在家里办家庭音乐会、读书会;每天的晚饭时间,便会迎来他们的固定节目——familytalk,一起听孩子们争相分享在学校的见闻是夫妻俩人最幸福的时刻;而到了周末,他们便会一家四口出门去过familyday,看电影、爬山、露营……就这样,他们从“别人家的孩子”到“别人家的夫妻”,又晋升成了“别人家的父母”。

“当然,我们也偶尔会享受一下二人世界,一起去看看电影,或者依偎在客厅里读一本书,是我们和彼此交流的方式,希望将彼此之间的爱意和浪漫一直保留下去。”米莉笑着说。

“年轻时候的自己没有意识到,原来,遇见了你就是遇见了最好的自己!”黄勇军不禁对妻子深情告白,他们都无比幸运自己能遇到如此契合的另一半,在学术研究的孤岛里,可以一次又一次彼此紧紧相依。


编辑:陈雪炎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