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一束文化之光!她们让湖湘宝藏“开口说话”

2024-03-08 阅读数 9148

编者按:巾帼逐梦,竞绽芳华。

在第 114 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全国妇联发布的一份喜报给了奋斗路上迸发闪耀光芒的她们最好的祝福——湖南 9 名女性获 2023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6个集体获2023年度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与此同时,湖南省妇联也认定了一批2023-2024年度湖南省城乡妇女岗位建功示范集体(个人)。

这份荣誉背后,是坚守、是付出、是敢于追梦、更是拼搏实干!在这个美好的 3 月,今日女报 / 凤网融媒体中心特别策划“最美巾帼奋斗者”专题,邀请 6 位“了不起 的她”讲述这些年在奋进新征程中彰显的担当作为 , 在提升新境界中创造的追光人生!

追一束文化之光!她们让湖湘宝藏“开口说话”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刘浩 

我叫李茜子,是湖南博物院(湖南省文物鉴定中心)教育中心主任,在博物院工作已经21年。

我和湖南博物院,一见钟情。在学生时代,第一次看见那栋红墙绿瓦的古老建筑,就倍感亲切。大学毕业,我来到这里应聘,再见这座老房子,更加怦然心动。

这一份心动,让我坚守了21年,也让我们部门的24个小伙伴,近半数在博物院的工龄超过10年。

人物海报5省博.jpg

全国率先更名“教育员”

为什么如此热爱?我想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更多是我们对于讲好中国故事的执念。  

这些年,总有人问我,你们教育员到底是干什么的?

简单讲,我们是从讲解员团队升级而来,而这场全国更名行动,就源于我们湖南博物院。

微信图片_20240227110223.jpg

 2008年,中央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博物馆首次向社会免费开放,湖南博物院发布消息后,观众飙升,馆内经常人满为患。参观的人多了,博物馆就得扩建升级。

展馆升级,讲解服务也要同步升级。为了改变以往“背台词”式的讲解方式,我们主动要求给自己加任务:除了简单回答游客的问题,还得成为文物学者、历史专家,既要能撰写讲解词,又要能组织策划活动。就这样,我们向馆长提出更名请求,将“讲解员”更名为“教育员”。

还记得刚更名后不久,一位游客就在我们的留言板上写道:我的所有提问,你们都对答如流,真心给教育员点赞!

我很感慨!互联网时代藏不住独门秘方,我们的创新之举立马就得到了兄弟省份的关注。后来,越来越多省博为讲解员改名,最终,连国家博物馆也改了!现在想想,我们还真是很好地体现了湖南人“敢于吃螃蟹”的创新精神!

让文物“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 

名字改了,服务升级了,我们的初心始终不变。博物馆越来越火,那我们要如何让文物“活起来”?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18年,我们接到热播节目《国家宝藏》的邀请,带着三件镇馆之宝前去参加。其中,关注度最高的就是“身世坎坷”的皿方罍。 

20世纪20年代,由于古董商人倒卖等原因,出土于湖南的皿方罍盖身分离:器盖留在国内,器身则在海外漂泊了近一个世纪。直到 2014 年,湖南人用“众筹”的方式,经过极为艰难的洽购,皿方罍终于合体回到湖南。

走进现在的湖南博物院,在“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展厅中,你就可以看见皿方罍。对于我们文博人来说,皿方罍“回家”了,我们更要把它的故事讲好讲透。为此,我们撰写了近20版解说词,将湖南人“让流失文物必须回家”的急切情感和努力付出讲解得淋漓尽致。好多游客为湖南人竖起大拇指,说在“完罍归湘”的故事中,看到了湖南人的大爱,心忧天下、敢为人先!

微信图片_20240227110152.jpg

是啊,不正因为有这股子“霸得蛮 耐得烦”的韧劲,我们才能从外国商人手中拿回自己的宝藏吗?

这些年,皿方罍归湘、马王堆汉墓震惊中外,精彩展陈中需要讲的故事太多了。而除了服务好现场参观的游客,我们也想让更多青少年看到文物的价值、读 懂文物的故事,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

创建“移动博物馆”,传递文化精髓

于是,我们在承担讲解工作之余,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与教育部门一起创新教学课程,让宝藏文化进校园、到山村。

2022 年,我们成功出版《“汉风文化进校园”示范项目课程设计案例》,在省内外27所学校开展汉服礼仪教学。

还记得去年夏天,在长沙市红卫小学开展的一堂“小小礼仪官”文化课上,我跟孩子们说:“今天,我们要来一场穿越时空的新体验,目的地是2000多年前的长沙——辛追夫人的家!”孩子们兴奋不已。在我们的还原讲解中,他们了解了辛追夫人的生活起居,观摩了梳妆礼、服饰礼,萌生出对文物探索的兴趣。

后来,一位家长打来电话,迫不及待地问我们,下一堂课是什么时候。她很感谢我们将历史文物与教本课程相结合,让她原本压根不爱听历史的儿子,回到家就主动跟爸妈讲起了辛追的故事……

看到孩子的变化,我们更加有了动力。可城市里的学生能够近距离感受博物馆的文化魅力,偏远山区的孩子又该怎么办呢?

我们想,既然他们很难来长沙,那就让博物馆去到他们身边吧!于是,我们创建湖南首个由大型厢式货车改造而成、面积约35平方米的“移动博物馆”。 之后,我们带上文物,送教下乡,足迹遍布岳阳、益阳、郴州、湘西等地,已开展数千场活动,辐射偏远山区的青少年5万余人。

微信图片_20240227110203.jpg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我记得在历史文献中记录了这么一句有关博物院的话:它打开了一扇时空之门,上通50万年前的上古湖南,下连无限的未来,展示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多彩,让人们在惊叹的同时,找到根的归依,收获前行的智慧和信心。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也触动着我们24名博物院教育员。我们在为之惊叹的宝藏中感悟文化自信,也在日复一日的讲述中,传递文化精髓,释放智慧、培育信心。

去年,沈晓明书记提出要打造“全世界最亮眼的数字博物馆”,打造以湖湘文化为特色科技创新性高地,这无疑对我们博物院人又是一次巨大的升级与挑战。 如今,我们教育中心再次紧跟时代步伐,将数字化广泛应用于工作之中,推出线上课程,讲述宝藏的前世今生;打造多媒体舞台剧,激活历史之魂……以科技手段,讲好文物故事。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的殿堂中,汲取祖先留给我们的无穷宝藏;也会有更多孩子徜徉在历史课堂,感受中华文明、 讲好中国故事、传承湖湘文化。 

文化之路

2015年,创建湖南首个由大型厢式货车改造而成、面积约35平方米的“移动博物馆”。湖南博物院教育中心带上文物,送教下乡,足迹遍布全省各地,已开展数千场活动,辐射偏远山区的青少年5万余人; 

2018年,湖南博物院受邀参加央视节目《国家宝藏》,带着“身世坎坷”的皿方罍等三件镇馆之宝参加录制; 

2022年,“移动博物馆”教育项目获评“湖南省直机关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2022年,湖南博物院教育中心获评湖南省三八红旗集体;

2023 年,湖南博物院教育中心讲授的“好好学习”文博系列课程之“阅读湖湘红色之旅”线上课程、“汉风文化进校园”系列课程,入选全国文博网络学院课程库。


编辑:陈雪炎

二审:吴雯倩

三审:陈寒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