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女报/凤网 新闻作者:文/肖丽 摄影/杨徽
“布道阳明洞,百世仰高风。知行求合一,万物一体同……吾年七十六,愿充小学生。”今年8月15日至18日,天下和书院邀请10位乡村教师重走贵州心学之路,76岁的义务乡村国学教师陈志明即兴赋诗一首表达了自己的激动之情。此次心学之路还礼请天下和书院讲师、《知行合一王阳明》作者度阴山在阳明祠开坛,讲述王阳明的“龙场悟道”及其了悟“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人生历程。由于在座的都是来自教学一线的乡村教师,现场,关于乡村教育的话题讨论尤其热烈。
假如王阳明是一名乡村教师
假如王阳明是一名乡村教师,他会怎么做?
度阴山在《知行合一王阳明》中给出了答案: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生发了极大的传道热情,而地处修文龙场深山老林中,他所传道的对象大多是当地的土著——语言不通、文化水平不高,对王阳明这个外来的汉人警惕性很高。尽管500年后的我们无从知晓王阳明是怎样破除这些障碍,吸引心学在地球上的第一批粉丝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讲的课绝对不是虚头巴脑的大道理,而是谁都可以学以致用的生活智慧。把握了这一点,当时代的高级知识分子王阳明接起了地气,化身龙场乡村教师,用最通俗的方法将心学传播开去。
乡村教师可以跟王阳明学什么?
度阴山说,学“致良知”,跟随良知的指引去做每一件事,想到就去做,不要有丝毫犹豫。用极简主义原则对待周边的人和事,这样你的生活变得简单,你的生命质量会提高,你身边的人也会由此受到正面的影响。
诚然,传道、授业、解惑,是为人师者的使命。乡村教师面对的是人生观尚未建立、获取人生经验的途径相对封闭、对知识极度渴望、对外面世界极度好奇的孩子。这就意味着,乡村教师的一言一行,极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知行合一”这一思想,早已经过了王阳明一生的实践,以及王阳明之后五百年间无数成功者的身体力行的验证。现在,由天下和书院发轫,由乡村教师心手相传,在中国千千万万的乡村儿童中间弘扬心学,让孩子们迈出人生第一步就找到正确的方向,善莫大焉。
乡村国学教师陈志明的知行合一
76岁的乡村国学教师、“卷石书屋”主人陈志明尤其感触良多。此次“重走贵州心学之路”,让他意识到,自己坚守了8年的义务乡村国学教育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这件事我做对了,我还将用余生的每一天,知行合一地坚持下去”。
陈志明与“卷石书屋”的故事本身就是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实践。8年前的某天,他在长沙城郊北山镇新中村卷石湾村落里漫行,看到一位老妇人提着重物,迎面走过来的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却视而不见。后来,陈志明得知,这个少年就是老妇人的孙子。
随着农村经济的逐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与物质生活的改善不相匹配的却是狭隘短浅的眼光以及自私自利的极端思想。陈志明意识到,自己应该在这座陌生的村落里做点什么。2011年10月,由废旧学校改建而成的“卷石书屋”诞生了。
卷石书屋传授的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一部文化传承了五千年,自然有它不可比拟的价值。”陈志明带领村里的孩子诵读《弟子规》、《三字经》、《论语》……他一边读一边结合身边的事例给孩子们讲解,深入浅出。“此次由天下和书院组织的重走贵州心学之路,让76岁的我重返小学生的身份,再次系统地了解了阳明心学的精髓,尤其是知行合一的力量。我不仅自己要知行合一地将卷石书屋办得更好,还要影响身边每一个人,让他们都学到做到知行合一,提高生命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