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民政工作者,我们理应作出牺牲,谁要我干这一行呢!”这是廖文英经常吊在口头的话。
1962年生的廖文英,先后辗转岗脚、桥口、栖风渡,从事民政、妇联、残联及驻村等工作。面对工作中的重重困难,她说:“我担负的工作与民生息息相关,民生无小事,多为群众办实事,是我的天职!”
“民生无小事 为群众办事是我的天职”
2009年,廖文英在走访中了解到桥口镇有10多名学子考上大学,可迈不过家庭贫困这道难关。焦急万分的她立即向区民政和妇联等部门汇报,与香港烛光基金会联系,帮助13名贫困学子顺利走进了大学。
2010年,廖文英又了解到栖风渡镇新庄村的廖元芽不慎导致双手残疾,家庭十分贫困,立即与区残联和市第一职业中专联系,送他参加6月开班的残疾人适用技术培训,并为他争取了4000元创业资金,助他开办起了养鸡、养鸭及渔塘,每年有了二、三万元的收入。
街洞社区居民范泽兰因大病致贫,连儿子的对象也弃她离去。廖文英竭力帮助她先后从民政、慈善机构等部门争取大病医疗援助及临时救助2万元,送她到医院做了胃癌切除手术,将她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廖文英竭诚为民办实事,为群众撑起了一片关爱的蓝天。通过多种渠道,她为贫困学子争取助学资金及社会捐款20余万元,使40余名贫困学子免受失学之痛,帮助30多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先后争取大病救助资金10余万元,惠及贫困患者100余人次;为广大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及时申报办理农村低保841户,城市低保575户,集中供养五保户92人,孤儿34人;她还争取到20台免费轮椅和18户残疾人员房改项目;组织100余名残疾人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他们争取帮扶资金30余万元,并四处联系市场销路,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干民政这一行 理应做出牺牲”
2013年7月,栖凤渡镇因持续的高温,出现了大面积干旱,灾情严重。“我们只有把挑来的水一水多用,经常是洗了脸再洗脚最后又用来喂猪。”栖凤渡镇南楼村一位村民的话真实反映了当时旱情的严峻。廖文英迅速地将村民的情况反映给了镇领导,采取措施,派出抗旱服务车和消防车,将饮用水送到饮水难的村组。
为配合市委、市政府打击残疾人机动车非法营运工作,她深入10余名残疾人家中,做好政策解释及安抚等工作。经常利用早上和晚上,一次次上门做工作,想方设法为他们寻找就业门路,帮助6人安排环卫清扫工作,帮助7人回乡创业或办理了低保;一连奔波四个多月,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将这10余户残疾人非法营运的机动车全部回购,未出现一例上访事件。
几年间,廖文英成功调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1000多起,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600余人次。曾在短短一个月,接待来访群众1000多人次。
2012年,廖文英承担起560户危房改造、栖五公路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的征地、拆迁及补偿等工作。这些工作涉及25个村,3000多人的利益,最远的村离镇区约15公里。她常常晚上上门协调,化解矛盾,最多的一户上门达18次。
当年10月,已连续10多天从早到晚忙的她因疲劳过度,从一处陡坡上摔下来,导致颈椎压迫神经,当即昏倒过去。在住院期间,她时刻牵挂着工作,每天要打二、三十个电话,每每接到群众的来访电话,还要为他们排忧解难。仅仅住院一个月,她便不顾医生的劝告,提前一个多月出院,重新回到田间地头。
年底,拖着病躯的她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三大工程”建设构筑了良好的施工环境。“民生事业无小事。我既然干上了这一行,理应做出牺牲。”多年来,她一心扑在工作上,不知放弃了多少个假期。儿子从小到大,常常二、三个月难得见上母亲一面,甚至发高烧也难以得到母亲的照顾和安抚。
扎根基层的廖文英始终固守着人生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精神,携手“民生”一路走来,先后荣膺市、区“民政工作先进个人”,“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交通建设先进个人”等称号,多次受到区委、区政府嘉奖。无数个节假日、双休日,他都难得回家,面对爱人和儿子的期待,她只能在内心告诫自己,有时间一定回家看看。尽管如此,他为自己是一名民政工作者而自豪,他为自己的职业无怨无悔。
文章来源:“最美苏仙”的凤网博客